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艳萍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郊兴隆山镇太平村,从小胆子就大,善良又热心。
1993年5月,胡艳萍到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天,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别人的帮助下,胡艳萍掐他的人中,流浪汉很快恢复了正常。
经过询问,胡艳萍知道这位姓赵的流浪汉来自吉林四平的农村。看到他很可怜,胡艳萍便给他做了一碗冷面,嘱咐他饿了就来吃饭。从此,每到饭点,赵大伯就过来吃饭,并帮着胡艳萍刷碗、扫地,接待客人。
转眼到了1999年。这一年,长春火车站广场多了一位流浪女子,整天在垃圾箱里刨东西,胡艳萍对她说:“你别翻垃圾了,到我的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开工资!”
流浪女子姓康,离婚后从家里跑了出来,有精神病史。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把她收拾得清清爽爽。得到收留后,康大姐很是勤快,她把捡来的饮料瓶卖掉后,还给胡艳萍买好吃的。胡艳萍带康大姐看过几次病,并嘱咐她按时吃药,从那以后,康大姐很少再犯病,人也渐渐有了笑容。
2000年国庆节,胡艳萍结婚了,第二年9月生下了儿子。可是儿子出生不久,就被医生诊断患有唐氏综合征。6个月后,在胡艳萍伤心欲绝的泪水中,儿子走完了短暂的一生。这样的结果让胡艳萍怎么也想不通: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为什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生出的孩子却是傻子?
孩子离世后的半年,胡艳萍很少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而治愈她内心伤痛的是另外一个智障患者。
2002年5月,胡艳萍在街上散步时,一个看上去精神不太正常的小女孩,朝另一个女孩手里拿的冰激凌上吐了一口,拿冰激凌的女孩把冰激凌扔到地上,然后愤愤地离开了。智障女孩看着扬长而去的同龄人,吮吸着手指发起了呆。
女孩的神情触动了胡艳萍,她买了一个冰激凌,递给了女孩。女孩满足地笑了,笑容里包含着感谢,还有一丝天真和快乐。这样的笑容把她多日的阴霾荡涤一空。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把精力又投入到生意中去。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拥有了饭店、茶楼、网吧等。伴随着企业的壮大,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胡艳萍听说,吉林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一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邻居收养她后,妻子又患上了脑血栓,生活更加艰难,梁可欣面临着无人照管的窘境。第二天,胡艳萍便驱车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看到新的双人床被褥,还有喜欢的玩具,小可欣满心欢喜。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二天,胡艳萍牵着手把她送到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的孩子。她喝斥住那些施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大声说:“二亮没爹没娘,人家能揍他,我为啥不能?”
那孩子的话把胡艳萍的心触痛了,她抱紧二亮说:“跟阿姨走吧,阿姨不会让人再欺负你了。”随后,胡艳萍征得村干部的同意,把二亮带回了长春。
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好听的名字。为了给他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胡艳萍在家乡买了几十亩地,并把一座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宿舍、活动室、食堂等样样齐全,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学校取名为“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
从1993年开始,胡艳萍先后收留了近百名智人士。她创办的“善满家园”,每年都要投入数十万元。
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医疗上的完善保障,“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或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地好转,先后有20多人康复。
让胡艳萍欣慰的是,自己不但重新做了母亲,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原先竭力反对她收养智障人士的家人也纷纷回心转意,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
胡艳萍认为,智障患者也有通过劳动获取尊严的精神需求。2015年春节后,胡艳萍和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联系,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心主任对胡艳萍的想法表示支持和赞赏,决定为她培训一批智障服务员。与此同时,胡艳萍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饭店的选址和装修的工作。
2015年6月19日,位于长春市岳阳路的“阿甘餐厅”正式开业,33位服务员,有12位是智障人士。他们穿着整洁的工装,工作热情高涨。由于是全国首家智障者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一时引来众多媒体采访,市民们更是争相前来捧场。餐厅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转眼,“阿甘餐厅”运营了几个月,12名智障服务员在健全同事的帮助下,工作得踏实而快乐,餐厅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一些外地客人在网上看到“阿甘餐厅”的故事,还专程过来体验式就餐。
胡艳萍对智障服务员在餐厅里的表现非常满意,她说:“我以后还会创办更多类似的企业,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王晓敏摘自《农村青年》2015年第12期,图/阿贵)
1993年5月,胡艳萍到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天,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别人的帮助下,胡艳萍掐他的人中,流浪汉很快恢复了正常。
经过询问,胡艳萍知道这位姓赵的流浪汉来自吉林四平的农村。看到他很可怜,胡艳萍便给他做了一碗冷面,嘱咐他饿了就来吃饭。从此,每到饭点,赵大伯就过来吃饭,并帮着胡艳萍刷碗、扫地,接待客人。
转眼到了1999年。这一年,长春火车站广场多了一位流浪女子,整天在垃圾箱里刨东西,胡艳萍对她说:“你别翻垃圾了,到我的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开工资!”
流浪女子姓康,离婚后从家里跑了出来,有精神病史。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把她收拾得清清爽爽。得到收留后,康大姐很是勤快,她把捡来的饮料瓶卖掉后,还给胡艳萍买好吃的。胡艳萍带康大姐看过几次病,并嘱咐她按时吃药,从那以后,康大姐很少再犯病,人也渐渐有了笑容。
2000年国庆节,胡艳萍结婚了,第二年9月生下了儿子。可是儿子出生不久,就被医生诊断患有唐氏综合征。6个月后,在胡艳萍伤心欲绝的泪水中,儿子走完了短暂的一生。这样的结果让胡艳萍怎么也想不通: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为什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生出的孩子却是傻子?
孩子离世后的半年,胡艳萍很少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而治愈她内心伤痛的是另外一个智障患者。
2002年5月,胡艳萍在街上散步时,一个看上去精神不太正常的小女孩,朝另一个女孩手里拿的冰激凌上吐了一口,拿冰激凌的女孩把冰激凌扔到地上,然后愤愤地离开了。智障女孩看着扬长而去的同龄人,吮吸着手指发起了呆。
女孩的神情触动了胡艳萍,她买了一个冰激凌,递给了女孩。女孩满足地笑了,笑容里包含着感谢,还有一丝天真和快乐。这样的笑容把她多日的阴霾荡涤一空。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把精力又投入到生意中去。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拥有了饭店、茶楼、网吧等。伴随着企业的壮大,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胡艳萍听说,吉林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一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邻居收养她后,妻子又患上了脑血栓,生活更加艰难,梁可欣面临着无人照管的窘境。第二天,胡艳萍便驱车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看到新的双人床被褥,还有喜欢的玩具,小可欣满心欢喜。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二天,胡艳萍牵着手把她送到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的孩子。她喝斥住那些施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大声说:“二亮没爹没娘,人家能揍他,我为啥不能?”
那孩子的话把胡艳萍的心触痛了,她抱紧二亮说:“跟阿姨走吧,阿姨不会让人再欺负你了。”随后,胡艳萍征得村干部的同意,把二亮带回了长春。
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好听的名字。为了给他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胡艳萍在家乡买了几十亩地,并把一座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宿舍、活动室、食堂等样样齐全,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学校取名为“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
从1993年开始,胡艳萍先后收留了近百名智人士。她创办的“善满家园”,每年都要投入数十万元。
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医疗上的完善保障,“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或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地好转,先后有20多人康复。
让胡艳萍欣慰的是,自己不但重新做了母亲,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原先竭力反对她收养智障人士的家人也纷纷回心转意,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
胡艳萍认为,智障患者也有通过劳动获取尊严的精神需求。2015年春节后,胡艳萍和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联系,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心主任对胡艳萍的想法表示支持和赞赏,决定为她培训一批智障服务员。与此同时,胡艳萍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饭店的选址和装修的工作。
2015年6月19日,位于长春市岳阳路的“阿甘餐厅”正式开业,33位服务员,有12位是智障人士。他们穿着整洁的工装,工作热情高涨。由于是全国首家智障者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一时引来众多媒体采访,市民们更是争相前来捧场。餐厅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转眼,“阿甘餐厅”运营了几个月,12名智障服务员在健全同事的帮助下,工作得踏实而快乐,餐厅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一些外地客人在网上看到“阿甘餐厅”的故事,还专程过来体验式就餐。
胡艳萍对智障服务员在餐厅里的表现非常满意,她说:“我以后还会创办更多类似的企业,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王晓敏摘自《农村青年》2015年第12期,图/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