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对接企业岗位职业需求,将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引入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按照“岗位有职责、操作有规范、检测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的质量管理要求,采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质量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教学实施,将企业文化贯彻渗透完整教学过程,使标准观念、质量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深植学生心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质量管理、PDCA 循环模式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完成的“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数据,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分类C13-C41的28个行业的中型规模以上1830家企业,被调查企业报告的通过ISO9001、GJB9001B和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均值为94.1%,而且比例将呈持续上升的态势。目前各大企业纷纷将质量管理体系引用至企业管理以及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不断紧跟企业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更要将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引入至课堂教学中。
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职业需求,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达到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仍然有部分学生在步入生产岗位后存在不适应的情况,通过对281位毕业生以及34家用人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最集中的问题是:学生无法很好适应企业岗位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学生工作流动性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积极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融入一体化教学课堂,将企业标准、企业文化贯彻渗透完整教学过程,使标准观念、质量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深植学生心中,从而来落实教学、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重要思想。
一、质量管理在一体化教学内容中的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为学习载体,按照企业生产的真实工作过程对知识、技能的分解、序化,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中充分体验真实企业工作情景。应用企业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从岗位、操作、检测、过程四方面实施监控,并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岗位有职责、操作有规范、检测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的质量管理要求。
岗位有职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明白自己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岗位工作性质,从事岗位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不明确岗位职责的学生进去企业之后一没有办法与岗位工作很好的融合,二在岗位工作中容易出错。对应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引入企业岗位职责用于引导与约束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规范操作行为,减少违章行为和违章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潜移默化中使岗位职责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与行为约束。
操作有规范: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技能操作的掌握至关重要。由于操作过程往往包含复杂的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缺乏实践经验等因素,导致学生掌握程度较低,后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造成生产质量问题甚至生产安全事故。因此在教学过程和实施操作过程,编制各个关键环节应用工具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范,强化方法、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嵌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考核和评价制度。引入质量管理标准,一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自学,二可以在学生自主实施操作时起到很好的引导与规范作用,避免违章操作。
检测有标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判定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工作的完成程度都是由教师进行评判。对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大部分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评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学生没办法进行自我评测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完成情况。采用从人员、设备、原料、工艺和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和制造全流程中涉及的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范作为标准进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工作完成情况,有助于实现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按照标准实施自评、互评,查缺补漏,教师能够按照标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
过程有监控: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指将实际的质量情况与估计的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的流程,如果发现质量偏差较大,则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质量偏差扩大化。同时某一阶段开始时,为防止问题质量发生偏差,而进行的缺陷预防的措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能够有效的及时止损。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范等标准文件作为检测标准,依托工作页与数据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全过程数据采集,并积极提升质量管理信息化,加强面向未来新型制造业态的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跟踪与研究,如与智能化生产系统融合的在线质量管控、云制造环境下的质量管控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系统高端软件,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掌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和测量,做到始终以数据说话、测量准确、分析到位、质量特性控制精确,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质量管理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课程教学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实施,模拟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把企业岗位与企业管理模式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结合“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一体化教学六阶段对课程知识、技能进行分解、序化,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并在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中采用 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质量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教学实施,要求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按照各项工作要求作出工作计划;接下来的每一步工作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按照工作计划和相关标准记录并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实施结果纳入为新标准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不符合标准的留待重新进入循环去解决;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绝大部分数据在线自动采集”有利于企业进行在线远程指导与评价,实现校企协同全方面育人;应用的企业標准可以引用校企合作企业的管理标准为蓝本,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调整,质量管理标准将进行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每一种工作岗位对应相应的岗位职责,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贯彻“岗位有职责、操作有规范、检测有标准、过程有监控”四方位的质量管理要求,按照真实企业岗位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的定性考核。一体化教学六步法与 PDCA质量管理循环模式相融合,并以质量管理标准贯穿始终,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生产标准、企业文化贯彻渗透完整教学过程,将一体化实践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职场”,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学生对企业岗位工作的适应性,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增加质量教育培训的投入,持续提升学生质量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需求的有效方法。建议各职业院校将学生的质量教育培训纳入教学内容,完善质量管理标准文件,加快质量软件与平台建设,支持规范的质量管理专业组织与实施,通过企业管理模式、实践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使标准观念、质量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深植学生心中,有效培养专业技能人为企业培养高质量、具有质量管理意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王 姬.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公布.中国质量新闻网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质量管理、PDCA 循环模式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完成的“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数据,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分类C13-C41的28个行业的中型规模以上1830家企业,被调查企业报告的通过ISO9001、GJB9001B和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均值为94.1%,而且比例将呈持续上升的态势。目前各大企业纷纷将质量管理体系引用至企业管理以及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不断紧跟企业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更要将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引入至课堂教学中。
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职业需求,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达到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仍然有部分学生在步入生产岗位后存在不适应的情况,通过对281位毕业生以及34家用人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最集中的问题是:学生无法很好适应企业岗位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学生工作流动性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积极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融入一体化教学课堂,将企业标准、企业文化贯彻渗透完整教学过程,使标准观念、质量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深植学生心中,从而来落实教学、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重要思想。
一、质量管理在一体化教学内容中的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为学习载体,按照企业生产的真实工作过程对知识、技能的分解、序化,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中充分体验真实企业工作情景。应用企业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从岗位、操作、检测、过程四方面实施监控,并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岗位有职责、操作有规范、检测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的质量管理要求。
岗位有职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明白自己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岗位工作性质,从事岗位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不明确岗位职责的学生进去企业之后一没有办法与岗位工作很好的融合,二在岗位工作中容易出错。对应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引入企业岗位职责用于引导与约束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规范操作行为,减少违章行为和违章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潜移默化中使岗位职责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与行为约束。
操作有规范: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技能操作的掌握至关重要。由于操作过程往往包含复杂的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缺乏实践经验等因素,导致学生掌握程度较低,后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造成生产质量问题甚至生产安全事故。因此在教学过程和实施操作过程,编制各个关键环节应用工具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范,强化方法、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嵌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考核和评价制度。引入质量管理标准,一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自学,二可以在学生自主实施操作时起到很好的引导与规范作用,避免违章操作。
检测有标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判定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工作的完成程度都是由教师进行评判。对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大部分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评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学生没办法进行自我评测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完成情况。采用从人员、设备、原料、工艺和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和制造全流程中涉及的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范作为标准进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工作完成情况,有助于实现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按照标准实施自评、互评,查缺补漏,教师能够按照标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
过程有监控: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指将实际的质量情况与估计的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的流程,如果发现质量偏差较大,则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质量偏差扩大化。同时某一阶段开始时,为防止问题质量发生偏差,而进行的缺陷预防的措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能够有效的及时止损。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范等标准文件作为检测标准,依托工作页与数据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全过程数据采集,并积极提升质量管理信息化,加强面向未来新型制造业态的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跟踪与研究,如与智能化生产系统融合的在线质量管控、云制造环境下的质量管控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系统高端软件,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掌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和测量,做到始终以数据说话、测量准确、分析到位、质量特性控制精确,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质量管理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课程教学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实施,模拟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把企业岗位与企业管理模式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结合“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一体化教学六阶段对课程知识、技能进行分解、序化,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并在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中采用 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质量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教学实施,要求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按照各项工作要求作出工作计划;接下来的每一步工作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按照工作计划和相关标准记录并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实施结果纳入为新标准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不符合标准的留待重新进入循环去解决;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绝大部分数据在线自动采集”有利于企业进行在线远程指导与评价,实现校企协同全方面育人;应用的企业標准可以引用校企合作企业的管理标准为蓝本,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调整,质量管理标准将进行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每一种工作岗位对应相应的岗位职责,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贯彻“岗位有职责、操作有规范、检测有标准、过程有监控”四方位的质量管理要求,按照真实企业岗位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的定性考核。一体化教学六步法与 PDCA质量管理循环模式相融合,并以质量管理标准贯穿始终,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生产标准、企业文化贯彻渗透完整教学过程,将一体化实践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职场”,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学生对企业岗位工作的适应性,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增加质量教育培训的投入,持续提升学生质量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需求的有效方法。建议各职业院校将学生的质量教育培训纳入教学内容,完善质量管理标准文件,加快质量软件与平台建设,支持规范的质量管理专业组织与实施,通过企业管理模式、实践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使标准观念、质量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深植学生心中,有效培养专业技能人为企业培养高质量、具有质量管理意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王 姬.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公布.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