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中国农村市场的时候,部分外资银行却在乘虚而入。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其主攻方向一直是城市高端客户,但汇丰银行、澳新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却不断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繁荣我国农村金融金融,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因素,所以要引起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内资银行的关注。本文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农村金融战略做了简要的分析,对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如何应对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外资银行;农村金融战略。
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外资银行已经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金融发展战略更涉及到了我国的农村市场。2007年12月13日,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汇丰银行成为首家向中国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外资银行,今年它还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开设6至10家分支机构,两至三年内要达到30家左右。此外,2007年9月27日,澳新银行花费3.18亿澳元,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19.9%的股权、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15%的股份、花旗银行出资100万美元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小额信贷,都为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开了先河。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家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农村市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独霸一家的时代已经结束,所具有的优越性将会消失,面临的挑战也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化规则的出台,必将改变现在农村信用社垄断局面,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缓解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并存,将会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而且促使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外资银行发展农村金融战略的原因分析。
1、潜力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是吸引外资银行的首要原因。中国拥有9亿农民,农民收入正在迅速增加,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每年汇回农村的资金非常庞大;中国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需要庞大的资金输血;随着交通瓶颈的彻底解决,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要依靠资金启动市场;中国农村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但目前这一市场的满足率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40%的空间未得到金融服务;中国3.5万多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为6.7%,即还有2500个乡镇处于金融空白状态;作为还贷人来说,农民的信用是比较高的。外资银行看重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
2、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是吸引外资银行的推动器。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们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信贷的支持,尤其是在次债危机蔓延、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已经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3、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战略的调整。进入WTO后,外资金融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形成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太大威胁。在华外资银行本币资产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量的1.9%。外资银行主要分布于我国大中城市,这些城市金融市场被我国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基本控制,无论是在网点还是在客户都有着先天优势,外资银行要先在城市有所大的发展还要等待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我国金融机构比较弱势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市场调整策略。
三、外资银行农村金融策略的问题分析。
1、外资银行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近期难以盈利,可能会带来农村金融风险。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这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何况我们国家的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与基础设施覆盖率低、供给严重不足、竞争很不充分、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外资银行缺乏对农村地区客户资源的了解,其信贷风险控制难度也大于本土机构,初期调研和开发等成本较高。目前外资银行在试水阶段,业务范围锁定乡镇企业和小额信贷,例如汇丰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初级阶段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出口型企业,今后贷款服务范围将扩展到农民小额贷款。
2、借外资银行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农村金融普遍缺血不是依靠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就可以解决的,外资银行农村金融战略的根本还是看中我国农村市场的广大发展潜力,所以其投资设点的区域还是在经济比较好的农村地区,而最需要资金的农村地区资金匮乏状况依然得不到改善。所以依靠外资不是我国农村金融长期发展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农村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才能满足农村市场资金的多元化的需求。
3、给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冲击。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市场之后,会带来健康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但是外资银行毕竟资本实力雄厚,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还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外资银行会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与农村信用社争夺市场和优质客户。而我国农村信用社这些年来主要是发展小额信贷业务,但是由于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而出现了资金富余,资金营运效益水平受到严重遏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会弱化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村镇银行的设立不仅会有效占领市场、抢夺优质客户,还会造成信用社从业人员的流失。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处于弱势竞争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外资银行农村金融策略的思考
1、积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政策与金融基础设施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2006年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首次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金融机构。国家开放农村金融的目的是为了倡导农村金融引入多元化的竞争,发挥"鲶鱼效应",才能从更本上改变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机制、服务质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可能一时难以完成,可以考虑建立政府、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建造、利益共享的机制。
2、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启动国内农村消费市场。我国经济目前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国内物价居高、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国外美国经济持续疲软,我国出口损失惨重。如果农村庞大市场的消费启动起来,一些在城市供给多度的产品就能得到释放,加速产品与资金的流动,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消费的效率。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之间的互补作用将能够发挥出来,商品的快速、高效的流动,就能够有效缓解通胀压力。而农村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启动,亟需信贷资金支持,这是实现农村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保障。所以未来农村市场也将是中外金融业竞争的主要领地,国内的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外资银行的发展动向,借鉴其发展经验,积极抢占有发展潜力农村市场。
3、加快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抓紧整合现有内部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一是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业务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业务流程的现代化。彻底消除结算"瓶颈",拓展业务空间,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创新贷款方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参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对辖区农户、公职人员评级授信,发放小额贷款,对个体私企业发放联保贷款。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对一些重点黄金客户,采取一户一策、个别指导、差别服务,即在认真测算重点客户资金承受力、对农村信用社效益的综合贡献率,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结算、贴现等组合式多功能的服务,并实行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以拓展新客户、稳定原有客户。
3、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引导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主要在城市,但是农村监管其实局面更复杂,所以要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同时要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对外资银行经营状况进行跟踪,以减少其对我国农村市场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4、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从内部和外部向农村金融机构输送人才,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人员整体素质。长久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由于盈利状况不好,导致农村网点人员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从外部入手,积极鼓励金融人才由城入乡,从现有员工中挑选不同层面且具备管理才能的人员,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主动给予一些优惠条件,比如工资和提升的机会等;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把服务的质量、经营效益与员工实际的利益相挂钩,并采取末尾淘汰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考试、考核、竞聘上岗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学习的自觉性,促使内部金融人员积极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服务质量。
参考资料:
[1]外资银行入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缘由及思考,朱淑珍、杨运捷、周邵雄《经济纵横》2007年2月。
[2]外资银行启动农村金融市场战略意义,曲震宇《上海证券报》。
[3]试论银监会对外资银行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叶国艳《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2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农村金融战略。
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外资银行已经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金融发展战略更涉及到了我国的农村市场。2007年12月13日,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汇丰银行成为首家向中国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外资银行,今年它还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开设6至10家分支机构,两至三年内要达到30家左右。此外,2007年9月27日,澳新银行花费3.18亿澳元,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19.9%的股权、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15%的股份、花旗银行出资100万美元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小额信贷,都为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开了先河。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家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农村市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独霸一家的时代已经结束,所具有的优越性将会消失,面临的挑战也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化规则的出台,必将改变现在农村信用社垄断局面,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缓解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并存,将会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而且促使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外资银行发展农村金融战略的原因分析。
1、潜力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是吸引外资银行的首要原因。中国拥有9亿农民,农民收入正在迅速增加,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每年汇回农村的资金非常庞大;中国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需要庞大的资金输血;随着交通瓶颈的彻底解决,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要依靠资金启动市场;中国农村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但目前这一市场的满足率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40%的空间未得到金融服务;中国3.5万多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为6.7%,即还有2500个乡镇处于金融空白状态;作为还贷人来说,农民的信用是比较高的。外资银行看重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
2、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是吸引外资银行的推动器。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们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信贷的支持,尤其是在次债危机蔓延、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已经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3、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战略的调整。进入WTO后,外资金融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形成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太大威胁。在华外资银行本币资产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量的1.9%。外资银行主要分布于我国大中城市,这些城市金融市场被我国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基本控制,无论是在网点还是在客户都有着先天优势,外资银行要先在城市有所大的发展还要等待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我国金融机构比较弱势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市场调整策略。
三、外资银行农村金融策略的问题分析。
1、外资银行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近期难以盈利,可能会带来农村金融风险。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这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何况我们国家的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与基础设施覆盖率低、供给严重不足、竞争很不充分、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外资银行缺乏对农村地区客户资源的了解,其信贷风险控制难度也大于本土机构,初期调研和开发等成本较高。目前外资银行在试水阶段,业务范围锁定乡镇企业和小额信贷,例如汇丰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初级阶段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出口型企业,今后贷款服务范围将扩展到农民小额贷款。
2、借外资银行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农村金融普遍缺血不是依靠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就可以解决的,外资银行农村金融战略的根本还是看中我国农村市场的广大发展潜力,所以其投资设点的区域还是在经济比较好的农村地区,而最需要资金的农村地区资金匮乏状况依然得不到改善。所以依靠外资不是我国农村金融长期发展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农村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才能满足农村市场资金的多元化的需求。
3、给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冲击。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市场之后,会带来健康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但是外资银行毕竟资本实力雄厚,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还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外资银行会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与农村信用社争夺市场和优质客户。而我国农村信用社这些年来主要是发展小额信贷业务,但是由于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而出现了资金富余,资金营运效益水平受到严重遏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会弱化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村镇银行的设立不仅会有效占领市场、抢夺优质客户,还会造成信用社从业人员的流失。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处于弱势竞争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外资银行农村金融策略的思考
1、积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政策与金融基础设施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2006年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首次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金融机构。国家开放农村金融的目的是为了倡导农村金融引入多元化的竞争,发挥"鲶鱼效应",才能从更本上改变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机制、服务质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可能一时难以完成,可以考虑建立政府、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建造、利益共享的机制。
2、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启动国内农村消费市场。我国经济目前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国内物价居高、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国外美国经济持续疲软,我国出口损失惨重。如果农村庞大市场的消费启动起来,一些在城市供给多度的产品就能得到释放,加速产品与资金的流动,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消费的效率。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之间的互补作用将能够发挥出来,商品的快速、高效的流动,就能够有效缓解通胀压力。而农村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启动,亟需信贷资金支持,这是实现农村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保障。所以未来农村市场也将是中外金融业竞争的主要领地,国内的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外资银行的发展动向,借鉴其发展经验,积极抢占有发展潜力农村市场。
3、加快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抓紧整合现有内部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一是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业务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业务流程的现代化。彻底消除结算"瓶颈",拓展业务空间,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创新贷款方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参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对辖区农户、公职人员评级授信,发放小额贷款,对个体私企业发放联保贷款。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对一些重点黄金客户,采取一户一策、个别指导、差别服务,即在认真测算重点客户资金承受力、对农村信用社效益的综合贡献率,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结算、贴现等组合式多功能的服务,并实行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以拓展新客户、稳定原有客户。
3、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引导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主要在城市,但是农村监管其实局面更复杂,所以要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同时要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对外资银行经营状况进行跟踪,以减少其对我国农村市场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4、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从内部和外部向农村金融机构输送人才,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人员整体素质。长久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由于盈利状况不好,导致农村网点人员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从外部入手,积极鼓励金融人才由城入乡,从现有员工中挑选不同层面且具备管理才能的人员,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主动给予一些优惠条件,比如工资和提升的机会等;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把服务的质量、经营效益与员工实际的利益相挂钩,并采取末尾淘汰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考试、考核、竞聘上岗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学习的自觉性,促使内部金融人员积极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服务质量。
参考资料:
[1]外资银行入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缘由及思考,朱淑珍、杨运捷、周邵雄《经济纵横》2007年2月。
[2]外资银行启动农村金融市场战略意义,曲震宇《上海证券报》。
[3]试论银监会对外资银行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叶国艳《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