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构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深度挖掘语文教材,拓宽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鉴赏与创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几个方面来培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核心素养的养成要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落实,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可采用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以“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往往以标准答案作为依据。为了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而要将学习时间交到学生手上。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彻底放手,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方面。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改变过去语文阅读的被动状态。
第二,教师要侧重采用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关注课外阅读,但按照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师应当更加强调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学好语文。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过于精雕细琢,过度挖掘课文的内容。教师不能替代学生进行分析,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文意。
第三,教师要改变以理科学习方式学习语文的做法。语文的学习和理科课程不同,应当“反三归一”。学生要经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思考,才能够有所得。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压缩教师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所占的比例。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每一课的教学时间都不应超过一个课时。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度挖掘语文教材,拓宽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皆是古今中外名家的经典所作,题材丰富,包含了诗歌、小说、散文、传记等;主题广泛,有自然篇、人物篇、科学与艺术篇等。近些年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增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因此,语文教材的可读性非常强,需要教师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传承等角度深层挖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安塞腰鼓》,教师要指引学生品读文章语言的朴实、简洁和生动;引导学生感受腰鼓的独特艺术魅力和生命的力量之美;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欣赏腰鼓的艺术,进而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此外,教材的容纳量非常的有限,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人类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用丰富的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视野,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行观点辩论,使其互相激发灵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书本和老师,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不盲目地顺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让个人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读和悟,要巧妙地引導学生领会、发现、创造。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方法,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想想其它的喝水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在阅读中创建生活情境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在确定阅读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应当创建学生易于融入的生活情境,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应当激发出同学们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并将之融进相关的主题里。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单元的语言对阅读内容加以解析,创建与之相关的具体生活情境。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对阅读的材料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并在阅读的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由此提高学生认知和感悟的水平,达到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在讲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比萨斜塔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向他们展示斜塔的图片,以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在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可以播放物理实验的视频,让他们能够对这一现象形成深入的认识。
(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语文学科应当担负起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小学语文课本来中,传统文化更多地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古诗词以及经现代人改编的独幕剧呈现在师生的面前,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补充相应的同类文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来领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突出了盘古敢于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古人在自然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献身精神,品味神话的现代意义。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要善于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能够在传承的同时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8.
[2]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研究,2016(6):80-81.
[3]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173-176.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核心素养的养成要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落实,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可采用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以“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往往以标准答案作为依据。为了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而要将学习时间交到学生手上。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彻底放手,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方面。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改变过去语文阅读的被动状态。
第二,教师要侧重采用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关注课外阅读,但按照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师应当更加强调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学好语文。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过于精雕细琢,过度挖掘课文的内容。教师不能替代学生进行分析,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文意。
第三,教师要改变以理科学习方式学习语文的做法。语文的学习和理科课程不同,应当“反三归一”。学生要经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思考,才能够有所得。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压缩教师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所占的比例。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每一课的教学时间都不应超过一个课时。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度挖掘语文教材,拓宽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皆是古今中外名家的经典所作,题材丰富,包含了诗歌、小说、散文、传记等;主题广泛,有自然篇、人物篇、科学与艺术篇等。近些年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增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因此,语文教材的可读性非常强,需要教师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传承等角度深层挖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安塞腰鼓》,教师要指引学生品读文章语言的朴实、简洁和生动;引导学生感受腰鼓的独特艺术魅力和生命的力量之美;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欣赏腰鼓的艺术,进而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此外,教材的容纳量非常的有限,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人类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用丰富的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视野,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行观点辩论,使其互相激发灵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书本和老师,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不盲目地顺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让个人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读和悟,要巧妙地引導学生领会、发现、创造。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方法,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想想其它的喝水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在阅读中创建生活情境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在确定阅读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应当创建学生易于融入的生活情境,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应当激发出同学们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并将之融进相关的主题里。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单元的语言对阅读内容加以解析,创建与之相关的具体生活情境。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对阅读的材料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并在阅读的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由此提高学生认知和感悟的水平,达到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在讲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比萨斜塔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向他们展示斜塔的图片,以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在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可以播放物理实验的视频,让他们能够对这一现象形成深入的认识。
(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语文学科应当担负起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小学语文课本来中,传统文化更多地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古诗词以及经现代人改编的独幕剧呈现在师生的面前,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补充相应的同类文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来领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突出了盘古敢于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古人在自然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献身精神,品味神话的现代意义。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要善于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能够在传承的同时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8.
[2]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研究,2016(6):80-81.
[3]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