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资源安全问题是指人类社会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无视水资源的有限性,不顾水环境的承载力,过度开发与非科学地使用,消费和挤占生态用水,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环境的破坏,引起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进而威胁到人类健康、工农业可持续生产、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
[关键词]饮水安全 水源水质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90-01
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水平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为70%以上,发达国家在90%以上。然而我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我国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大自然的河流、泉水、井水,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复核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用苦咸水或水氟、砷含量超标以及饮用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有近9600万人。
一、农村供水水源水质问题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2种,一是直接饮用渠水、涝坝水。由于饮用水源缺乏卫生保护,很容易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来农业生产加大使用了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另外,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而且危害的范围逐渐向下游发展。长期饮用此类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易引发人体器官病变。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剧增高。
(3)氟病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其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早期的反映,轻者表现为白垩样,有色素沉着或牙实质缺损,重者牙疼,磨损严重,或过早脱牙呈现未老先衰。氟骨症多出现在成年时期,轻者腰腿疼,重者骨骼变形甚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生产危害很大。
二、饮水水质超标原因
(1)工程建设前期设计标准低,对水源水质重视不足,部分工程未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就开工建设,设计中未考虑净化设施等原因,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用水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管理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工程建设标准低,检测设备不完善。县市级水利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
(4)农牧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农村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民群众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三、以人为本,解决我国饮水安全问题,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
饮水安全,不仅仅是解决人民的吃水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了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影响了我国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良好、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让群众安居乐业,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具体体现。
距北京400余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曾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猎场,近年开发的塞罕坝也是北京人的休闲度假地之一。然而,由于该地区饮用水源中的氟含量严重超标,县北的十多个乡镇都处在高氟水地段,近20万居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症状。发病率高达32%已成围场地区最主要的地方病。氟中毒的基本症状就是氟斑牙,病人的牙齿将会变成黄褐色,牙根发黑,牙齿会一点点掉屑,直至掉光。不仅如此,中毒后的中年人还会发生氟骨症,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弯曲变形而且神经系统也会受损。该地区居民世世代代深受其害却无可奈何。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对农村饮水安全作出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作为奋斗目标之一。2007年卫生部会同国标委、原建设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定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到2012年,这部新标准已经被强制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饮水安全标准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所以,饮水安全的治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基本需求,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饮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努力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和供水安全工作,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积极行动,加强对已受污染的水环境进行水质修复,努力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卫生
根据最近完成的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35.6%,其中,河道不达标率44%,湖泊不达标率77%,水库不达标率23%,全国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水源有25%不合格,参与调查评价的地下水水源有35%不合格。除了一些水源地常规水质项目超标外,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pops)已经在一些饮用水水源地检测出来。这些情况表明,清除已经在地表地下,江河湖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中残留的污染物,是一件必须进行,应该尽快进行但又长期才能奏效的工作。从各级人民政府,到每一名人民群众都应该感到迫切起来,全民调动起来,需要我们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开发先进高效的水质清理修复技术。保护水源,应该把修复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我们发现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恶化,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仅仅是考虑建设调水工程,那样,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不注意老饮用水资源的清理修复,和新供水资源的积极保护,新供水资源的水质也很有可能不出若干年后加速恶化。要做到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首当其冲的任务是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及标准,控制污染的排放。我国城市废水处理率有待提高,工业废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首先应做到严格执法,达标排放,并进一步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消减排放总量。
作者简介
胡可杰,水利专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助理工程师。
韩忠,水利专业,省委党校函授本科,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饮水安全 水源水质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90-01
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水平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为70%以上,发达国家在90%以上。然而我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我国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大自然的河流、泉水、井水,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复核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用苦咸水或水氟、砷含量超标以及饮用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有近9600万人。
一、农村供水水源水质问题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2种,一是直接饮用渠水、涝坝水。由于饮用水源缺乏卫生保护,很容易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来农业生产加大使用了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另外,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而且危害的范围逐渐向下游发展。长期饮用此类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易引发人体器官病变。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剧增高。
(3)氟病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其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早期的反映,轻者表现为白垩样,有色素沉着或牙实质缺损,重者牙疼,磨损严重,或过早脱牙呈现未老先衰。氟骨症多出现在成年时期,轻者腰腿疼,重者骨骼变形甚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生产危害很大。
二、饮水水质超标原因
(1)工程建设前期设计标准低,对水源水质重视不足,部分工程未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就开工建设,设计中未考虑净化设施等原因,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用水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管理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工程建设标准低,检测设备不完善。县市级水利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
(4)农牧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农村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民群众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三、以人为本,解决我国饮水安全问题,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
饮水安全,不仅仅是解决人民的吃水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了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影响了我国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良好、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让群众安居乐业,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具体体现。
距北京400余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曾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猎场,近年开发的塞罕坝也是北京人的休闲度假地之一。然而,由于该地区饮用水源中的氟含量严重超标,县北的十多个乡镇都处在高氟水地段,近20万居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症状。发病率高达32%已成围场地区最主要的地方病。氟中毒的基本症状就是氟斑牙,病人的牙齿将会变成黄褐色,牙根发黑,牙齿会一点点掉屑,直至掉光。不仅如此,中毒后的中年人还会发生氟骨症,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弯曲变形而且神经系统也会受损。该地区居民世世代代深受其害却无可奈何。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对农村饮水安全作出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作为奋斗目标之一。2007年卫生部会同国标委、原建设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定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到2012年,这部新标准已经被强制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饮水安全标准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所以,饮水安全的治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基本需求,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饮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努力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和供水安全工作,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积极行动,加强对已受污染的水环境进行水质修复,努力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卫生
根据最近完成的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35.6%,其中,河道不达标率44%,湖泊不达标率77%,水库不达标率23%,全国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水源有25%不合格,参与调查评价的地下水水源有35%不合格。除了一些水源地常规水质项目超标外,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pops)已经在一些饮用水水源地检测出来。这些情况表明,清除已经在地表地下,江河湖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中残留的污染物,是一件必须进行,应该尽快进行但又长期才能奏效的工作。从各级人民政府,到每一名人民群众都应该感到迫切起来,全民调动起来,需要我们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开发先进高效的水质清理修复技术。保护水源,应该把修复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我们发现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恶化,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仅仅是考虑建设调水工程,那样,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不注意老饮用水资源的清理修复,和新供水资源的积极保护,新供水资源的水质也很有可能不出若干年后加速恶化。要做到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首当其冲的任务是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及标准,控制污染的排放。我国城市废水处理率有待提高,工业废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首先应做到严格执法,达标排放,并进一步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消减排放总量。
作者简介
胡可杰,水利专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助理工程师。
韩忠,水利专业,省委党校函授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