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经验和体验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对这个特别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有明确的认识,并善于挖掘、建设和利用,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关键词]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重视,但却往往忽略了身边重要的资源——学生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充分认识学生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1.生动性和鲜活性。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新知总是并且只能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建构。物质性的课程资源,是外在于学生的,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与资源比较隔膜,经常会出现“感而无受”的现象。而学生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是内在的,虽然零散、粗糙、模糊、指向不明,却是生动而鲜活的,在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进行回忆、再现、联想、类比和思维,就能将经验与新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经验升华,达成新知的建构。
2.生成性。学生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生生不息、越来越丰富的特点。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主体,其自身创造性能量可以不断释放,体现出无限的生长性。
3.易用性。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会受外在条件(设备设施、环境、时间等)的限制相比,具有明显的易用性。
4.差异性。除学生的个体差异外,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和不同学校,学生群体的生活经验的质和量会有很大差异。学生来源的地域差异越明显,越有个性,其信息量越大,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就更大、更高。
5.潜隐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学生群体,他们作为课程资源都是潜在的。这些潜在的资源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发挥其作为资源的有效性。
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1.充分研究与了解学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很多老师教了学生很长时间了,连学生的面孔都认不了几个,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经历等了。而要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政治资源用于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见闻、经历、体验和感受,对他们的既有的经验和体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了解学生的方式除多与学生交谈、交流外,还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而集中地、批量地获取资料。
2.为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扩容”和“升级”
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是重要的“资源库”,不仅需要充分利用,也需要并且可能对其进行“扩容”和“升级”。现代学生的生活空间囿于家庭和学校,对周围的自然和社会了解很少,——农村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家的责任田是怎么种的,城里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公司是怎么运作。如不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不了解。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特殊“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作业可以有平时作业和假期作业,平时作业在校内完成,要求学生观察社区、植物、土壤、校园布局等。假期作业因人、因地而异,总的原则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走进社区,感受自然,进入社会,参加自愿者活动等。
三、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发展
1.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
課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因此不可能在课前完全预设好。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课堂中没有生成教学,就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和交流。学生的问题、创意、灵动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这些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目标—策略?-评价”与“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如在教学我与我们一课时,一部分问题学生对小团体主义的概念扩大化,对教师例举的案例也不认同。我当时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及时的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让不同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逐步使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点的偏差。由于及时让这一“问题”资源变废为宝,用学生资源有效的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2.课外学生资源的利用
充分研究与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指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通过个体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利用其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经历经验等,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如在教学走进社区这一单元之前,我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先去了解社区生活,并简单写一份报告。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我也从学生的报告中了解了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从而制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近些年来,通过探究活动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编排小品、办板报、手抄报、设计广告、论文撰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能独立解决生活中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让他们有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并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效的开发、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是当前实施新课改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学生经验和体验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对这个特别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有明确的认识,并善于挖掘、建设和利用,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发展,能促进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推动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
[2]《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土门初中)
[关键词]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重视,但却往往忽略了身边重要的资源——学生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充分认识学生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1.生动性和鲜活性。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新知总是并且只能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建构。物质性的课程资源,是外在于学生的,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与资源比较隔膜,经常会出现“感而无受”的现象。而学生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是内在的,虽然零散、粗糙、模糊、指向不明,却是生动而鲜活的,在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进行回忆、再现、联想、类比和思维,就能将经验与新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经验升华,达成新知的建构。
2.生成性。学生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生生不息、越来越丰富的特点。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主体,其自身创造性能量可以不断释放,体现出无限的生长性。
3.易用性。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会受外在条件(设备设施、环境、时间等)的限制相比,具有明显的易用性。
4.差异性。除学生的个体差异外,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和不同学校,学生群体的生活经验的质和量会有很大差异。学生来源的地域差异越明显,越有个性,其信息量越大,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就更大、更高。
5.潜隐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学生群体,他们作为课程资源都是潜在的。这些潜在的资源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发挥其作为资源的有效性。
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1.充分研究与了解学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很多老师教了学生很长时间了,连学生的面孔都认不了几个,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经历等了。而要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政治资源用于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见闻、经历、体验和感受,对他们的既有的经验和体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了解学生的方式除多与学生交谈、交流外,还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而集中地、批量地获取资料。
2.为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扩容”和“升级”
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是重要的“资源库”,不仅需要充分利用,也需要并且可能对其进行“扩容”和“升级”。现代学生的生活空间囿于家庭和学校,对周围的自然和社会了解很少,——农村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家的责任田是怎么种的,城里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公司是怎么运作。如不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不了解。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特殊“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作业可以有平时作业和假期作业,平时作业在校内完成,要求学生观察社区、植物、土壤、校园布局等。假期作业因人、因地而异,总的原则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走进社区,感受自然,进入社会,参加自愿者活动等。
三、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发展
1.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
課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因此不可能在课前完全预设好。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课堂中没有生成教学,就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和交流。学生的问题、创意、灵动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这些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目标—策略?-评价”与“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如在教学我与我们一课时,一部分问题学生对小团体主义的概念扩大化,对教师例举的案例也不认同。我当时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及时的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让不同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逐步使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点的偏差。由于及时让这一“问题”资源变废为宝,用学生资源有效的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2.课外学生资源的利用
充分研究与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指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通过个体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利用其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经历经验等,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如在教学走进社区这一单元之前,我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先去了解社区生活,并简单写一份报告。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我也从学生的报告中了解了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从而制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近些年来,通过探究活动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编排小品、办板报、手抄报、设计广告、论文撰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能独立解决生活中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让他们有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并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效的开发、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是当前实施新课改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学生经验和体验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对这个特别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有明确的认识,并善于挖掘、建设和利用,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发展,能促进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推动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
[2]《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土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