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学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关键词:学校体育活动 安全教育
学校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在体育活动时,因为主客观的多种原因,往往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损伤或病害事故。常见的急性运动伤害有擦伤、挫伤、扭伤、撕裂伤、拉伤、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和溺水等,病害有运动中署、运动腹泻、直立性休克、运动性肌肉痉挛等。有的伤害因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学校在进行体育括动时必须注意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1、体育课。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田径、球类、体操、游戏、身体素质练习、眼操、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体来实现的。因此,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一定要注重安全教育。
1.1
教师要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吃透大纲精神,精心设计每一堂体育课。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要将安全教育工作考虑在前面,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1.2 在进行田径、球类和体操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运动特点加强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通过体育的室内课和课前导语进行;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推荐有关书籍等方式进行,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
1.3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加强体育卫生监督,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监督及预防伤害事故的方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做到个别指导,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相当一部分学校都未按健康状况分组教学。
1.4 教师在进行球类和田径等较强运动教学中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保护。体育活动中的保护是预防伤害事故的一项头键性措施。做好保护可以使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利于缓解恐惧心理,提高练习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还要根据学生体质区别对待,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长跑、球类等剧烈体育活动。
1.5 教师为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各运动器官、内脏和神经系统做好充分准备,避免且儿肉、韧带拉伤或撕裂及其他损伤,是减少避免伤害事故的重要措施和环节。整理活动可以在神经的调节之下,各个系统的活动调节到之前的状态,可以缓解疲劳,减少长时运动之后产生的协调性降低的问题。
1.6 教学活动中,教师备课上课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实际出发,同时又要注意改善环境利条件。因为运动环境和条件不好,是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凶之一。在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条件差,特别是利用公路或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时,更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排除发生伤害事故的安全隐患。
1.7 最后,体育教师每一节课都必须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严格活动纪律和严密组织教学是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否则,既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对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对增强学生体质,巩固运动技术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全隐患多,所以在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工作。
3.1 开展课外活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而工作。
3.1.1 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不感兴趣或兴趣过浓,活动不太认真或急于求成,精力不集中,故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积极投入课外体育活动.自觉锻炼身体。
3.1.2 合理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设备等各方面条件来组织。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认真搞活动,否则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1.3 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内容,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或是以巩固教学所学的运动技术为主,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无论采取哪种练习形式,都要科学地制定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教师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探索学生生理负荷多大为宣,且心中有数。运动量过小对肌体无刺激,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过大则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反而不利,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及严重后果。
3.2 加强两操的活动管理。
3.2.1 早操(或早练)。晨练的内容一般分两大类,一是做操(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二是早锻炼(跑步、武术等)。活动时,既要控制活动时问,又要控制运动量,还要强调安全纪律,确保上午能安全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3.2.2 课间操。课问操有分操和合操两种。无论是分操还是合操,各班班主任和体育教师都必须到场巡回监督检查,确保锻炼目的和活动安全。
“两操”的组织,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教师都必须注意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
3.3 体育竞赛及登山、野营等课外体育活动要特别加强管理。
3.3.1 组织活动前应向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有关负责人报告,做出活动安排,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制订好严密的安全预案。
3.3.2 活动前要了解活动线路的地理条件,对学生进行相关常识教育.明确注意事项,确保安全第一。
3.3.3 安排学生互相结伴或分成小组,对体弱学生安全要专人照应,限制行走线路和爬山高度。身体不适参加者要坚决劝阻参加此类活动。
3.4 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活动,要特别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3.4.1 如果是天然游泳场,要对游泳场的水域进行调查。一般选用沙底、浅水、流速较慢、岸边坡度较小的水域。水下有暗礁、淤泥、乱石、枯枝或水下杂草丛生及有急流、漩涡的水域不宜游泳活动:来往船只较多或靠近码头的地方、河流上游有水污染的水域切忌不能作为游泳场所.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不安全后果。
3.4.2 游泳场选好后,应按不同的深度和参加活动学生的游泳水平,分出不同的区域,严格控制初学者到较深的水域中游泳活动,以防万一。
3.4.3 如果组织学生在游泳池游泳,应对水池的水深、池壁以及周围环境有所了解,随时注意学生活动情况,万万不可放松管理工作。
3.4.4 组织学生开展游泳活动要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要事先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组织纪律方面的要求。要选择有一定游泳技术的学生为组长,下水前规定必要的手势、信号并提出练习要求。
3.4.5 游泳开始,游泳途中和游泳结求教师都要清查人数,救护人员随时注意游泳人员的情况并经常向组织者报告情况。
总之,学校体育活动一定以安全为前提,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
关键词:学校体育活动 安全教育
学校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在体育活动时,因为主客观的多种原因,往往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损伤或病害事故。常见的急性运动伤害有擦伤、挫伤、扭伤、撕裂伤、拉伤、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和溺水等,病害有运动中署、运动腹泻、直立性休克、运动性肌肉痉挛等。有的伤害因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学校在进行体育括动时必须注意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1、体育课。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田径、球类、体操、游戏、身体素质练习、眼操、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体来实现的。因此,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一定要注重安全教育。
1.1
教师要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吃透大纲精神,精心设计每一堂体育课。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要将安全教育工作考虑在前面,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1.2 在进行田径、球类和体操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运动特点加强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通过体育的室内课和课前导语进行;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推荐有关书籍等方式进行,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
1.3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加强体育卫生监督,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监督及预防伤害事故的方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做到个别指导,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相当一部分学校都未按健康状况分组教学。
1.4 教师在进行球类和田径等较强运动教学中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保护。体育活动中的保护是预防伤害事故的一项头键性措施。做好保护可以使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利于缓解恐惧心理,提高练习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还要根据学生体质区别对待,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长跑、球类等剧烈体育活动。
1.5 教师为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各运动器官、内脏和神经系统做好充分准备,避免且儿肉、韧带拉伤或撕裂及其他损伤,是减少避免伤害事故的重要措施和环节。整理活动可以在神经的调节之下,各个系统的活动调节到之前的状态,可以缓解疲劳,减少长时运动之后产生的协调性降低的问题。
1.6 教学活动中,教师备课上课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实际出发,同时又要注意改善环境利条件。因为运动环境和条件不好,是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凶之一。在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条件差,特别是利用公路或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时,更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排除发生伤害事故的安全隐患。
1.7 最后,体育教师每一节课都必须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严格活动纪律和严密组织教学是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否则,既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对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对增强学生体质,巩固运动技术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全隐患多,所以在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工作。
3.1 开展课外活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而工作。
3.1.1 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不感兴趣或兴趣过浓,活动不太认真或急于求成,精力不集中,故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积极投入课外体育活动.自觉锻炼身体。
3.1.2 合理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设备等各方面条件来组织。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认真搞活动,否则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1.3 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内容,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或是以巩固教学所学的运动技术为主,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决定。无论采取哪种练习形式,都要科学地制定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教师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探索学生生理负荷多大为宣,且心中有数。运动量过小对肌体无刺激,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过大则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反而不利,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及严重后果。
3.2 加强两操的活动管理。
3.2.1 早操(或早练)。晨练的内容一般分两大类,一是做操(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二是早锻炼(跑步、武术等)。活动时,既要控制活动时问,又要控制运动量,还要强调安全纪律,确保上午能安全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3.2.2 课间操。课问操有分操和合操两种。无论是分操还是合操,各班班主任和体育教师都必须到场巡回监督检查,确保锻炼目的和活动安全。
“两操”的组织,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教师都必须注意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
3.3 体育竞赛及登山、野营等课外体育活动要特别加强管理。
3.3.1 组织活动前应向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有关负责人报告,做出活动安排,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制订好严密的安全预案。
3.3.2 活动前要了解活动线路的地理条件,对学生进行相关常识教育.明确注意事项,确保安全第一。
3.3.3 安排学生互相结伴或分成小组,对体弱学生安全要专人照应,限制行走线路和爬山高度。身体不适参加者要坚决劝阻参加此类活动。
3.4 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活动,要特别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3.4.1 如果是天然游泳场,要对游泳场的水域进行调查。一般选用沙底、浅水、流速较慢、岸边坡度较小的水域。水下有暗礁、淤泥、乱石、枯枝或水下杂草丛生及有急流、漩涡的水域不宜游泳活动:来往船只较多或靠近码头的地方、河流上游有水污染的水域切忌不能作为游泳场所.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不安全后果。
3.4.2 游泳场选好后,应按不同的深度和参加活动学生的游泳水平,分出不同的区域,严格控制初学者到较深的水域中游泳活动,以防万一。
3.4.3 如果组织学生在游泳池游泳,应对水池的水深、池壁以及周围环境有所了解,随时注意学生活动情况,万万不可放松管理工作。
3.4.4 组织学生开展游泳活动要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要事先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组织纪律方面的要求。要选择有一定游泳技术的学生为组长,下水前规定必要的手势、信号并提出练习要求。
3.4.5 游泳开始,游泳途中和游泳结求教师都要清查人数,救护人员随时注意游泳人员的情况并经常向组织者报告情况。
总之,学校体育活动一定以安全为前提,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