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法美在其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更替而动情,随晴雨变化而动心,赋情感与万物,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思索来总结冬季。
  情感教育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符合其切身利益而产生的存在于意识形态中的并能左右着理性的正常发展的物质反映。当它处于积极因素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成为促进作用。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悟到:要想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素质,又要提高学生语文的能力,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一个“情”字。特别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不断掀起,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贯彻新理念、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我作了以下探讨,共大家商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情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应的情感教育”?
  1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情”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让学生深深的被情感打动。如在人教版第十一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学生陶醉于这样的情感教育中。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情感受。
  2 开发人文因素——交流“真情”感受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站岗放哨的守卫员;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还有的想起了为人民救死扶伤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再如,人教版第五册中的《第八次》,同学们读到布鲁斯王子接连打了七次败仗,自己又受了伤,躺在磨坊里唉声叹气的时候,教者让学生进行“实话实说”,“说说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们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有的说“如果我是布鲁斯王子,我会非常伤心,再也没有信心去抵抗”,也有的说“我会觉得十分羞愧,没有脸面再去见自己国家的人民”,还有的说“我不把侵略者打败,决不罢休”……一句句幼稚的话语里流淌着真实的情感。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3 运用激情的语言——实现“真情”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再如《灰椋鸟》一课结尾的“浩淼太空,精彩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我们去爱,去歌咏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美丽、歌颂崇高吧”,寥寥几句,点起了学生创作、抒情的欲望,像《野菊花》、《黑母鸡》、《小山羊》之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再者,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妙评也为课堂增添了情趣。如教学中,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课文时,“啊!谢谢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世界”;当学生说出富有个性的答案时,“你可真是个思想家呀”,当学生的回答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时,“今年的‘金话筒’奖应该属于你”……正是这些富有人文性的語言,使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
  4 引导调动,使多方感情一致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教课入“情”。学生学课入“境”。教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使学生的感情萌动。主张情感教学的于漪老师曾说过,要把课上得“声情并茂”必须“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的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力”。鉴于此,在课堂上我不仅注意启发学生理解的思想感情,还着力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相通。当学生缺乏感受等,教师要调动各种技法手段。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由“心”到“心”的真教育,就是一种真正的情感教育。
其他文献
孩子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生发言习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学生的“发言”是被动的,脱离生活实际;②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不懂得谦让,学生的发言被少数学生所垄断;③发言面较窄,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直到高年级,还有很多学生缺乏一种良好的发言习惯。存在说话结巴、断断续续,语言句子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清楚等情况。且由于对教学的看重,导致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魔力,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行动的不竭之源。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学习中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学习数学对自己成才的重要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教学的关键,又是训练基础。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探究、善于质疑,解决问题。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使学生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创设自由开放的氛围,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广开信息资源,拓展知识范围。  【关键词】主体培养问题意识读书能力  想像能力  信息获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入了这么一个误区,就是教师用自己或者教学参考书中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被扼杀了。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语文教学一次“拨乱反正”的机会,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创新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1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参加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对小学生现阶段的自身特点与学习特点展开研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只有抓住了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进行有效指导,帮助每位学生取得学习进展。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出在教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有效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教学效果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來决定的,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要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学校教育的任务相当迫切,其中班主任工作尤其重要。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主任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 班主任工作 对策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使职业学校如沐春风。如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服务型人才成了摆在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