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伤尤其是交通事故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据WHO和世界发展银行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伤,而交通事故致伤人数则高达5000万人。卫生部2007年8月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70万~75万人因创伤死亡,约占年度死亡总人数的9%,在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而在45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性死亡是第一位的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创伤而就医约6200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尤其是交通事故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据WHO和世界发展银行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伤,而交通事故致伤人数则高达5000万人。卫生部2007年8月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70万~75万人因创伤死亡,约占年度死亡总人数的9%,在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而在45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性死亡是第一位的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创伤而就医约6200万人次,因创伤而发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达650亿元人民币,因创伤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人民币。道路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当今我国发生创伤的最主要原因,往往会导致严重创伤,而且最容易累及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青壮年人群,由此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其他文献
内翻型踝关节关节炎在临床常见。长期内翻成角可导致胫距关节面局部受力增加,进而导致关节面软骨磨损和骨关节炎出现,而骨关节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加重成角畸形[1]。踝上截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有症状的轻或中度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我们于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通过踝上截骨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例,获得较满意的初期疗效,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6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征以及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14)岁,肿瘤平均最大径(4.1±1.3)cm,肿瘤平均体积(24±21)cm3。所有病例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平均随访(47±34)个月(4~14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实施的156例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率0.6%(1/156)。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35)min;术中出血量(118±6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0±8)h;术后平均住院
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青少年及成人主动脉缩窄(CoA)的早中期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到2011年6月,本中心对9例连续收治的CoA患者实施覆膜CP支架置入术,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3~44岁,平均年龄(24±11)岁。根据DSA结果选择覆膜CP支架和balloon-in-balloon球囊(BIB球囊),支架定位准确后先后充盈内外球囊扩张覆膜CP
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的一种常见情况,造成组织缺损的原因很多,如创伤、肿瘤、先天性因素等。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内容及大小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缝合、皮瓣转移、材料替代等。植入材料替代缺损的组织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和发展方向。替代材料可分为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其中合成材料又分为不可降解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前者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后者如聚乳酸、聚乙醇酸等。天然材料为可降解材料,是生物材料
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或进行前列腺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是否有必要性,在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分析穿刺前行DRE及TRUS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作为一种病理现象,早在1839年就被发现。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对OPLL展开了系统研究。国内有关OPLL的临床报告最早发表于1985年。历经多年,OPLL成因及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从临床诊治角度,人们对OPLL的类型、发病特点及相关治疗理念
目的通过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再手术的原因,探讨确定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再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9~72岁,平均57岁。患者首次手术距再手术时间4个月至24年,平均3.9年。比较术前术后的X线片、CT和MRI。首次手术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20例患者中,14例合并颈椎管狭窄,10例后纵韧带骨化(O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临床引起颈脊髓压迫症的重要疾病之一,在颈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约25%伴有不同程度的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多数颈椎OPLL患者症状轻微,但在外伤后可突然加重,出现神经功能急剧恶化。颈椎OPLL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方法选择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将讨论颈椎OPLL相关诊断要点及各种术式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