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自然也需要独特的留白艺术。知“白”守“黑”,并非是对教学“程式”的悖反,而是通过布白来实现对历史的自主思维,透过具体的历史情境的还原,让思想“天马行空”,在“空白”深处尽“情”挥洒,最终生成“笔墨”的建构。
[关键词] 历史教学,布白,有效
所谓教学布白艺术是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大胆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与以往 “启发式”教学不同,布白需要教师要注意教学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中迸发出来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当如何巧妙合理的布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并借鉴他人的经验之谈,对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布白艺术的实施进行简要之探究,不当之处,多多指正。
一 、全局把握 合理布白
1、巧借秋风声更远
其实细数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荀子《劝学》里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就是巧借之意。曹操借天子之名召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备借雷声掩饰心中隐秘;诸葛亮借江上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借擒放孟获服人心、安边疆……”而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自然也可以 “善假于物”,巧设空白,从而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记得我曾今开过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经济大危机》,我一改以前首先交代背景逐步引入新课的教学步骤,而是一上来就直接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空白,让他们去思考去自学,“今天,我要大家用医生的诊断方法,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写一份诊断书。诊断对象是美国20世纪末到30年代初的经济问题。要求有病因、病症、诊断、处方和医生签名。因为你们是实习医生嘛,所以不要求单独出诊,5人一个小组,协同合作,一起完成一份简洁而深刻的诊断书。”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去开始主动学习本课内容了,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反弹琵琶奏奇效
反弹琵琶:原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说就是“不走寻常路”。例如,我在教学《工业革命》一课时,由于是属于科技文化类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内容繁杂,假设只是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我想大部分学生都会非常的反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试着换一种方法,用布白 的书法,先抛出本课最后总结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学生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中去找印证这句话的证据,于是学生要为了寻找证据,就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本课的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既达到了知识目标,也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的。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进行知识的深化、引导与总结。
二 、环节探究 巧妙布白
1、课堂导入:未有曲调先有情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爱好、个性和特长,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应当给我们的课堂“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绽放异彩。把布白这一手法运用于导入中,从一堂课的开始便留给学生悬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课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有意识地给新课内容蒙上一层神秘的“黑面纱”。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这样导入:“在20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英国的议会要员必须走下汽车,坐上17世纪的马车,穿上17世纪的官服才能进入王宫内,宫内所有的布局装饰及卫兵、宫女的服飾都是17世纪的。为什么在20世纪的英国却还要保持17世纪的风格习俗呢?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20世纪的的人们还念念不忘这些17世纪的风俗习惯呢?”如此导入的“留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岂不妙哉!
2、课堂高潮:巧把金针度于人
在历史课堂上,在较长时间的大段讲述之后,如果我们能够突然出现一段“空白”,那么结果就是“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语)。为学生提供一个反刍、消化的时空,一个静心回味的余地,平添了几份含蓄与空灵。总所周知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高潮,高潮的作用是巨大和令人难忘的。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总是会用生动的讲述等各种手段,给课堂掀起若干个高潮,倘若我们能够在此时巧妙地留出一个“空白”,会使高潮的作用延伸、扩展,让学生去感受“弄潮”的激动。这时也会形成另一个形态的高潮——静态高潮。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一课时,当我讲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向海外其他国家显示中国的强大时,一位学生打断我的课说:“听说是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去海外寻找他侄子建文帝的下落。”此时学生的兴趣忽然被提起来了,纷纷议论起那些他们看过的电影电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开始分散了。面对这一课堂生成,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来明朝终止了下西洋,为什么由实行开放政策改为闭关自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课堂立刻由动转为静,这样既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再次集中起来,思维活动又重新回到教学中来。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天然万古新”啊!
3、课堂小结:探得风雅无穷意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其实也是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善始善终,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自然,课堂小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若设计得精妙,则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富有新意、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个响亮的圆满有力的让人震动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结尾有多种形式,设置恰当的空白,即是一种较好的结尾形式,能让学生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回味,使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可以使课堂达到 “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教兴国战略》一课的结尾时,我一改以往的传统课堂总结方式,而是别出心裁的给学生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国策无私,三年免税还拿贴”;要求学生课后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农村教育的实际对出下联。结果,第二天课堂上让我始料未及的结果出现了,学生们非但没有悄然无声,反倒是各个跃跃欲试,还真对出了很多比较恰当的下联,如“孩子有福,九载攻读不用钱”、“党政有情,穷娃求学能受助”等佳作。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手法,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美的升华。当然我们也要分清“留白”不等于“虚无”,毋宁成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唯一的“形式”。知“白”守“黑”,并非是对教学“程式”的悖反,而是通过布白来实现对历史的自主思维,透过具体的历史情境的还原,让思想“天马行空”,在“空白”深处尽“情”挥洒,最终生成“笔墨”的建构,我想这才是 “布白守黑”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杨春华知.白守黑,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探究[M] ·历史教育的盛宴·2009
[2]陈洪义.“布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
[3]叶长文.论教学布白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
[关键词] 历史教学,布白,有效
所谓教学布白艺术是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大胆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与以往 “启发式”教学不同,布白需要教师要注意教学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中迸发出来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当如何巧妙合理的布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并借鉴他人的经验之谈,对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布白艺术的实施进行简要之探究,不当之处,多多指正。
一 、全局把握 合理布白
1、巧借秋风声更远
其实细数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荀子《劝学》里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就是巧借之意。曹操借天子之名召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备借雷声掩饰心中隐秘;诸葛亮借江上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借擒放孟获服人心、安边疆……”而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自然也可以 “善假于物”,巧设空白,从而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记得我曾今开过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经济大危机》,我一改以前首先交代背景逐步引入新课的教学步骤,而是一上来就直接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空白,让他们去思考去自学,“今天,我要大家用医生的诊断方法,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写一份诊断书。诊断对象是美国20世纪末到30年代初的经济问题。要求有病因、病症、诊断、处方和医生签名。因为你们是实习医生嘛,所以不要求单独出诊,5人一个小组,协同合作,一起完成一份简洁而深刻的诊断书。”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去开始主动学习本课内容了,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反弹琵琶奏奇效
反弹琵琶:原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说就是“不走寻常路”。例如,我在教学《工业革命》一课时,由于是属于科技文化类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内容繁杂,假设只是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我想大部分学生都会非常的反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试着换一种方法,用布白 的书法,先抛出本课最后总结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学生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中去找印证这句话的证据,于是学生要为了寻找证据,就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本课的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既达到了知识目标,也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的。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进行知识的深化、引导与总结。
二 、环节探究 巧妙布白
1、课堂导入:未有曲调先有情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爱好、个性和特长,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应当给我们的课堂“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绽放异彩。把布白这一手法运用于导入中,从一堂课的开始便留给学生悬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课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有意识地给新课内容蒙上一层神秘的“黑面纱”。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这样导入:“在20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英国的议会要员必须走下汽车,坐上17世纪的马车,穿上17世纪的官服才能进入王宫内,宫内所有的布局装饰及卫兵、宫女的服飾都是17世纪的。为什么在20世纪的英国却还要保持17世纪的风格习俗呢?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20世纪的的人们还念念不忘这些17世纪的风俗习惯呢?”如此导入的“留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岂不妙哉!
2、课堂高潮:巧把金针度于人
在历史课堂上,在较长时间的大段讲述之后,如果我们能够突然出现一段“空白”,那么结果就是“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语)。为学生提供一个反刍、消化的时空,一个静心回味的余地,平添了几份含蓄与空灵。总所周知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高潮,高潮的作用是巨大和令人难忘的。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总是会用生动的讲述等各种手段,给课堂掀起若干个高潮,倘若我们能够在此时巧妙地留出一个“空白”,会使高潮的作用延伸、扩展,让学生去感受“弄潮”的激动。这时也会形成另一个形态的高潮——静态高潮。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一课时,当我讲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向海外其他国家显示中国的强大时,一位学生打断我的课说:“听说是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去海外寻找他侄子建文帝的下落。”此时学生的兴趣忽然被提起来了,纷纷议论起那些他们看过的电影电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开始分散了。面对这一课堂生成,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来明朝终止了下西洋,为什么由实行开放政策改为闭关自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课堂立刻由动转为静,这样既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再次集中起来,思维活动又重新回到教学中来。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天然万古新”啊!
3、课堂小结:探得风雅无穷意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其实也是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善始善终,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自然,课堂小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若设计得精妙,则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富有新意、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个响亮的圆满有力的让人震动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结尾有多种形式,设置恰当的空白,即是一种较好的结尾形式,能让学生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回味,使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可以使课堂达到 “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教兴国战略》一课的结尾时,我一改以往的传统课堂总结方式,而是别出心裁的给学生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国策无私,三年免税还拿贴”;要求学生课后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农村教育的实际对出下联。结果,第二天课堂上让我始料未及的结果出现了,学生们非但没有悄然无声,反倒是各个跃跃欲试,还真对出了很多比较恰当的下联,如“孩子有福,九载攻读不用钱”、“党政有情,穷娃求学能受助”等佳作。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手法,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美的升华。当然我们也要分清“留白”不等于“虚无”,毋宁成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唯一的“形式”。知“白”守“黑”,并非是对教学“程式”的悖反,而是通过布白来实现对历史的自主思维,透过具体的历史情境的还原,让思想“天马行空”,在“空白”深处尽“情”挥洒,最终生成“笔墨”的建构,我想这才是 “布白守黑”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杨春华知.白守黑,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探究[M] ·历史教育的盛宴·2009
[2]陈洪义.“布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
[3]叶长文.论教学布白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