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有诸多用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应用强化理论,以促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中,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映率下降,则是惩罚。”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分数,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学校中的强化,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前者是由教师施予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后者则是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而强化教学是教师灵活地运用强化物,掌握强化的频率而施予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和步骤。如果把强化理论转化为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行为的塑造。
  
  一、强化理论
  
  最具代表性的强化理论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强化的程式可分为连续强化,即每当合乎需要的反应一出现时便给予强化;间隙强化,即在合乎需要的反应出现一段时间之后才给予强化。间隙强化又可分成定比与定间隔强化,不定比与不定间隔强化。研究发现,连续强化,行为及行为倾向建立快但消退也快;定比和定间隔强化,行为与行为倾向建立慢,但消退也慢;而不定比与不定间隔强化,行为与行为倾向建立极慢,消退也极慢。
  巴甫洛夫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对部分强化作了一些研究,但是斯金纳却对强化问题作了较全面的研究。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他认为,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任何能提高操作反映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它的形成就是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二、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强化理论的成功运用要靠教师的正确操作。首先,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问卷进行调查。其次,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强化手段。“鼓励”是经常运用的一种强化手段,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老师要给予微笑,或者说“做得好”之类的鼓励话语;老师也可以把分数作为强化物,如把平时作业成绩算入最后总成绩,这样会强化学生平时做作业的认真态度;奖品的发放也是极有效的强化物,它的适时运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在学生学习紧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轻音乐调节气氛,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有兴趣。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应用,以促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兴趣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质量也就越好。因此,明确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注意力持续下去,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外部强化转化为自我强化呢?教育心理学指出,诱因和强化物等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中,内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持久而强有力。首先,教师要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要强化可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有关心理因素,如培养学习需要、兴趣、热情、责任感和好胜心等。其次,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外部动机,使外部诱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
  2. 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进行强化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耐心教导和启迪,学生一经正确认识并理解学习目的的必要性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时,就会立刻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把强化理论转化为一系列的实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的状态迈向新的目标,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再次,对学生的进步要即时反馈。在这种强化程序下,学生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强化,带有一种强化即将出现的期待。就这样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目标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3. 对学生进行归因强化训练
  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将自己掌握知识数量少、学习成绩差归因为缺乏学习能力。由于他们以往的学习行为屡遭失败,必然作出较差的自我判断,引起他们消极的自我反应:觉得提不起精神,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因此,有必要对差生进行归因强化训练。“归因是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有些学生习惯于把自己学习行为好坏的根本原因归属于能力和努力等自身的因素,即内部归因。有些学生则爱将自己学习行为的根本原因归属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等外部因素,即外部归因。强化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成绩差的真正原因,教会学生将学习进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并给予适当鼓励,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4.强化评价手段,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做了一个实验:他对74个班的中学生2000多人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甲组按学生的成绩划出等级;乙组除标明等级外,还按照学生的答案给予矫正及相应的评语;丙组则给予鼓励的评语,如一等成绩的评语为“好,坚持下去”,三等成绩的评语为“试一试,再提高一步。”研究者测量了期中和期末这三组学生的成绩,结果是乙组成绩最好,丙组的成绩稍次于乙组,甲组的成绩较差。乙组是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效果最好;丙组的评语针对性不强,效果就差一些;甲组没有评语,因而成绩较差。实验研究表明,教师恰当的评语,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评价手段的运用,及时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要注意对于一些成绩虽好但有骄傲情绪的学生,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对那些学习很努力而成绩不好的学生,评价时要积极引导,以鼓舞其斗志。
  5.精讲多练、排疑解难
  精讲是指画龙点睛重点讲;多练则是指有的放矢地进行多层次的深化训练。疑难点,既是学生能够解决的,但又绝非是不动脑筋的照搬照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提高。这就是强化频率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师应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经典例题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了原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反复操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操练,这样就能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巩固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
  6.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对鼓舞学生斗志,克服困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因此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强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学生要正确对待学习竞赛,把竞赛看作是向老师汇报学习的一种方式,把竞赛变成激励进步的手段。竞赛要尽可能增加获胜的机会,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以增强信心,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8.
  [2]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15.
  [3] 杨心德.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育对策[J]. 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3.
  [4]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9.
其他文献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悉心考察和研究,创立了唯物史观,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局限于“欧洲中心论”这个狭隘的思维框架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为基点,展望了共产主义未来,宣告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必然性,然后回过头来集中探索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演变,马克思注意到了东方社会并不断思索其独特的历史道路问题。他考察了东方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了“亚细亚所有制”概念,并认为亚细亚所有制下的生产
期刊
一、法学毕业生滞销的现状    最近教育部公布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480万人,是有史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看到这则消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方面为国民素质的提高感到高兴,而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想到了目前的就业形势,尤其是作为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不禁在此时为我们的法学专业毕业生暗暗捏把汗,因为在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考试频道合作的调查中,法学专业以35.6%的得票率排在“滞销榜”专业
期刊
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不断地寻找、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教育之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将一直备受冷落的职业教育提到了重要的发展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IT教育影响最大。    一、印度的IT教育    1.印度在IT教育中取得的成就  印度的软件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印度IT业的发展在世界上可谓是独领风骚。这个几乎有一半的人口是
期刊
体能指锻炼者机体的运动能力。健康的体能是指人的心脏、血管、肺脏及肌肉组织等都能充分发挥有效的机能,胜任日常工作,并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足以应付突发紧急状况时的身体能力。所以,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进行体能训练是现代科学发展表现的最实效的一种方法,它将运动信息管理、体能评价、运动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合为一体,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不同锻炼习惯的群
期刊
学术规范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高等院校,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重视学术的规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想谈谈学术规范的必要性。    一、学术规范的必要性    首先,学术规范问题涉及到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治学态度。高校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和接班人的重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理应是学生的典范,师长的示范作用对青年一代学风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导师本人没有做好,
期刊
“泰勒原理”是课程研究中的经典范式,正如瑞典学者胡森所评论的,“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1]2但“泰勒原理”毕竟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产物,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很多研究者对“泰勒原理”提出了批评,有的甚至对其
期刊
信息素养是有效地寻求和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它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发展学生数字化生存的能力。    一、信息教育与基于项目的学习    学生不仅仅是使用信息、技术和Internet。每个学生都以其独有的方式学习
期刊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唯一的既是前沿小说家又是前沿诗人的人。他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据着非常独特的位置,因为与此同时他还是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和现代主义的先驱者。他的主要作品是韦塞克斯(Wessex)小说——作者自己给“人物与环境”小说的共同的名字。这些小说的主题主要是涉及到在人物(人)和环境(社会)之间的冲突。在哈代的韦塞克斯小说中,《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是公认的他的作品中的颠峰作品。
期刊
一    “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渗透是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典型殖民手段。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该民族也会随之失去其独立性。前宗主国虽停止了对殖民地军事上的直接占领,但在文化上仍对其进行着殖民渗透。因此,殖民统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殖民意识的终结。《河湾》中奈保尔笔下的非洲人民翻身作了本土的主人,但面对西方文化时,他们既嫉妒、痛恨,又羡慕、渴望
期刊
追求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青年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不断深入地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分工是异化产生的根源,进而在对分工的探讨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并指出消灭分工是消除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    一、分工思想的提出——探讨异化问题的视角转换    异化是青年马克思关注的理论主题。早在1844年以前,马克思就已经注意到了现实社会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并且洞察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