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语文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重输入性语用、轻输出性语用;二、重外语用、轻内语用;三、重纸质文本的精读、轻网络视频的泛读。这些问题造成了语文教育的范式固化,必须积极寻求教育观念的改变。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潘涌提出了“积极语用”的教育观。所谓“积极语用”是指,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针对实际需求做出富于表达力和思想力的自觉完整的语言表达。因此,其范式要从“接受本位”向“表达本位”转型,即从接受思想情感、知识义理到表达主体观念、抒发情感,以收到启思动情、感染人心的特殊表达效应。即全面培养学生从内语用到外语用、从输入性语用到输出性语用的完整语用能力,以“听、说、读、写、视、思、评”这七字语用能力来超越传统“听、说、读、写”的四字能力,极大地彰显每位學习主体积极向上、主动输出的“表达力”和“思想力”。
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创新,体现着一种积极的语言哲学观。就语言与人的关系而言,要让收放自如的言语表达力成为个人新思想、新智慧的强劲翅膀。就个人与社会关系而言,鼓励通过表达而实现思想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思想解放”的新需要,促进语言生命之间的深度互动和心智绽放,开启每个精彩生命洋溢审美成就感的心灵里程。
积极语用教育观意味着一种新的课堂哲学,将为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2日)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潘涌提出了“积极语用”的教育观。所谓“积极语用”是指,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针对实际需求做出富于表达力和思想力的自觉完整的语言表达。因此,其范式要从“接受本位”向“表达本位”转型,即从接受思想情感、知识义理到表达主体观念、抒发情感,以收到启思动情、感染人心的特殊表达效应。即全面培养学生从内语用到外语用、从输入性语用到输出性语用的完整语用能力,以“听、说、读、写、视、思、评”这七字语用能力来超越传统“听、说、读、写”的四字能力,极大地彰显每位學习主体积极向上、主动输出的“表达力”和“思想力”。
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创新,体现着一种积极的语言哲学观。就语言与人的关系而言,要让收放自如的言语表达力成为个人新思想、新智慧的强劲翅膀。就个人与社会关系而言,鼓励通过表达而实现思想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思想解放”的新需要,促进语言生命之间的深度互动和心智绽放,开启每个精彩生命洋溢审美成就感的心灵里程。
积极语用教育观意味着一种新的课堂哲学,将为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