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倡师生在名著的同步阅读中共同成长,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激发兴趣;形成习惯;教之以法;独特的感受;同步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1]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近几年,名著阅读已被列入考试范围,这反映出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意识不强,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如何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课堂、课外兴趣启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名人经历,格言警句,中外典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班级的宣传橱窗,开设“名著推荐”栏目。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名著共享”的讀书观念。
2、开设阅读课,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阅读名著。通过自由阅读课让学生按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尽情地“悦”读。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营造轻松愉悦的情调阅读。
3、抓住媒体契机,进行兴趣转移。学生多认为名著的语言往往难于理解,读起来费力,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体的特点,关注影视节目,既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又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合理安排,形成习惯
新课标考纲中规定阅读名著12部,阅读量大,时间紧,老师更应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初中必读的12部名著,并逐渐的形成习惯。
1、老师要对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到心中有数,分年级落实好。
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寒暑假尽量多安排一些。
3、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习惯的形成。我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故事会和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每星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两次;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这样学生通过有计划的阅读名著,知识储存量大大增加,鉴赏能力不断增强,良好阅读习惯也从中渐渐形成。
三、教之以法,内外结合
学习,要“授之以渔”。阅读,同样如此。名著一般比较长,怎样使他们花了时间有更大的成效,这就需要老师作阅读指导。
1、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赏析法、摘录法、作批语、做读书笔记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
2、以课文为训练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时,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引导他们看名著就要知道名著写什么、怎样写,还要学会概括人物性格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等。堂上介绍方法后,课后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再进一步阅读小说中与杨志相关的其他内容,学会全面评价杨志,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原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常把名著处理成“压缩饼干”让学生囫囵吞枣,这样既会容易让学生消化不良,又违背新课标精神。只有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个性體验,才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四、同步阅读,共同成长
由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同,对原著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能会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而要做好指导或者说要指导得更到位,教师重温名著,与学生同步阅读就不可缺少。
再说,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做到课堂充实,找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题。
因此,语文教师要上好名著阅读课,应当把阅读原著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我们的名著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
五、结语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教师懂得用适当的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名著阅读;激发兴趣;形成习惯;教之以法;独特的感受;同步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1]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近几年,名著阅读已被列入考试范围,这反映出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意识不强,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如何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课堂、课外兴趣启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名人经历,格言警句,中外典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班级的宣传橱窗,开设“名著推荐”栏目。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名著共享”的讀书观念。
2、开设阅读课,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阅读名著。通过自由阅读课让学生按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尽情地“悦”读。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营造轻松愉悦的情调阅读。
3、抓住媒体契机,进行兴趣转移。学生多认为名著的语言往往难于理解,读起来费力,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体的特点,关注影视节目,既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又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合理安排,形成习惯
新课标考纲中规定阅读名著12部,阅读量大,时间紧,老师更应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初中必读的12部名著,并逐渐的形成习惯。
1、老师要对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到心中有数,分年级落实好。
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寒暑假尽量多安排一些。
3、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习惯的形成。我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故事会和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每星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两次;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这样学生通过有计划的阅读名著,知识储存量大大增加,鉴赏能力不断增强,良好阅读习惯也从中渐渐形成。
三、教之以法,内外结合
学习,要“授之以渔”。阅读,同样如此。名著一般比较长,怎样使他们花了时间有更大的成效,这就需要老师作阅读指导。
1、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赏析法、摘录法、作批语、做读书笔记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
2、以课文为训练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时,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引导他们看名著就要知道名著写什么、怎样写,还要学会概括人物性格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等。堂上介绍方法后,课后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再进一步阅读小说中与杨志相关的其他内容,学会全面评价杨志,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原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常把名著处理成“压缩饼干”让学生囫囵吞枣,这样既会容易让学生消化不良,又违背新课标精神。只有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个性體验,才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四、同步阅读,共同成长
由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同,对原著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能会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而要做好指导或者说要指导得更到位,教师重温名著,与学生同步阅读就不可缺少。
再说,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做到课堂充实,找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题。
因此,语文教师要上好名著阅读课,应当把阅读原著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我们的名著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
五、结语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教师懂得用适当的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