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每年鞋产量约200亿双,其中,中国(106亿双)、印度(20亿双)、巴西(7亿双)居前三位,越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也都在1亿双以上。从消费看,中国(24亿双)、美国(21.3亿双)、印度(20亿双)居前列。
一、全球制鞋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特点
世界制鞋产业最新发展呈现四个方面的趋势及特点:
一是制鞋业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日益专业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以设计、质量和品牌优势占据价值链高端。目前,意大利、西班牙等老牌制鞋强国在款式设计、新材料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生产经营高档次名牌皮鞋,占有全球鞋业价值链高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主要从事中低档鞋生产,或以“贴牌”加工方式为发达国家名牌制鞋企业加工,附加值很低。目前我国出口皮鞋均价为每双8.5美元左右,而意大利每双则达到80—100欧元。
二是全球制鞋产业链呈现依次转移格局,跨国公司不断强化优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制鞋强国在亚洲低价产品的冲击下,及时调整策略,重点转向研发新技术,不断追求鞋面料、款式、设计上的精益求精,以设计、研发优势占据全球制鞋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而把劳动密集的加工环节逐步向亚洲的韩国、中国大陆、越南等依次转移;近期,以欧美高端制鞋业国家和地区的设计与研发、贸易等相关服务环节在进一步寻求产业承接的地区,并希望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市场得到更大的发展。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世界鞋业著名品牌企业将新开发的产品以订单方式送往世界各地的工厂去“贴牌”加工,然后通过营销环节、品牌价值获取高额利润。
三是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社会化中介组织为发达国家制鞋业保驾护航。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通过专业化集聚和社会化配套服务支撑制鞋产业发展。以意大利为例,不仅有专业化的协会,产业集群内有同业工会,而且联合采购合作社、销售联合体、融资担保联合体、产品检测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覆盖了所有产业集群区,可为制鞋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四是制鞋业紧跟全球环保标准变化,“安全、绿色”渐成趋势。制鞋、制革过程都会对环境、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发达国家一方面把初级加工原皮等污染较重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在需要时又以“绿色”为由,设置鞋业进口的非关税壁垒。在2009年7月1日之后,没有进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鞋履项目不允许进入欧盟国家。
二、主要政策建议
应对全球制鞋产业发展形势、实现我国从鞋的加工制造大国向世界级研发、贸易和高端制造中心的跨越,加
快提升在全球鞋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的客观需要。推进我国制鞋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将推进制鞋产业升级列入轻工产业振兴规划重点支持行业,给予大力支持。在行业振兴规划中列入子项目,与有关部门一起,在技术创新、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制鞋基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最大程度的支持。
二是引导制鞋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有序转移。引导东部发达制鞋基地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鞋业力度,促进鞋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信息化、自动化,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制鞋产业区域转移。西部地区应高新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如原皮初加工等领域,注重保护资源、节约材料和环境保护,优化物流结构。
三是大力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好现有的鞋业博览会、发展论坛等窗口,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展示鞋时尚文化、咨询专业技术、交流品牌经营推广理念的新平台,引进世界鞋业品牌研发中心、采购和区域总部等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在制鞋等消费品行业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把狠抓质量作为加强鞋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大对国内品牌宣传力度,加快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制定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
四是加快引导行业内上下游企业优化重组。以资本、品牌为纽带促进制鞋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导企业利用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和卖方信贷支持,选择性并购国外技术领先的企业,特别是陷入经营困境的核心技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建立健全我国制鞋行业贸易摩擦预警及应对体系。我国制鞋业出口占产量的70%以上,近年来屡屡遭受国外反倾销、欧盟REACH法规等壁垒,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建议行业、外贸等政府主管部门、协会、地方、企业联合建立制鞋行业产业安全预警及应对体系。
(工信)
一、全球制鞋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特点
世界制鞋产业最新发展呈现四个方面的趋势及特点:
一是制鞋业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日益专业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以设计、质量和品牌优势占据价值链高端。目前,意大利、西班牙等老牌制鞋强国在款式设计、新材料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生产经营高档次名牌皮鞋,占有全球鞋业价值链高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主要从事中低档鞋生产,或以“贴牌”加工方式为发达国家名牌制鞋企业加工,附加值很低。目前我国出口皮鞋均价为每双8.5美元左右,而意大利每双则达到80—100欧元。
二是全球制鞋产业链呈现依次转移格局,跨国公司不断强化优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制鞋强国在亚洲低价产品的冲击下,及时调整策略,重点转向研发新技术,不断追求鞋面料、款式、设计上的精益求精,以设计、研发优势占据全球制鞋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而把劳动密集的加工环节逐步向亚洲的韩国、中国大陆、越南等依次转移;近期,以欧美高端制鞋业国家和地区的设计与研发、贸易等相关服务环节在进一步寻求产业承接的地区,并希望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市场得到更大的发展。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世界鞋业著名品牌企业将新开发的产品以订单方式送往世界各地的工厂去“贴牌”加工,然后通过营销环节、品牌价值获取高额利润。
三是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社会化中介组织为发达国家制鞋业保驾护航。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通过专业化集聚和社会化配套服务支撑制鞋产业发展。以意大利为例,不仅有专业化的协会,产业集群内有同业工会,而且联合采购合作社、销售联合体、融资担保联合体、产品检测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覆盖了所有产业集群区,可为制鞋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四是制鞋业紧跟全球环保标准变化,“安全、绿色”渐成趋势。制鞋、制革过程都会对环境、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发达国家一方面把初级加工原皮等污染较重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在需要时又以“绿色”为由,设置鞋业进口的非关税壁垒。在2009年7月1日之后,没有进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鞋履项目不允许进入欧盟国家。
二、主要政策建议
应对全球制鞋产业发展形势、实现我国从鞋的加工制造大国向世界级研发、贸易和高端制造中心的跨越,加
快提升在全球鞋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的客观需要。推进我国制鞋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将推进制鞋产业升级列入轻工产业振兴规划重点支持行业,给予大力支持。在行业振兴规划中列入子项目,与有关部门一起,在技术创新、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制鞋基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最大程度的支持。
二是引导制鞋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有序转移。引导东部发达制鞋基地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鞋业力度,促进鞋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信息化、自动化,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制鞋产业区域转移。西部地区应高新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如原皮初加工等领域,注重保护资源、节约材料和环境保护,优化物流结构。
三是大力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好现有的鞋业博览会、发展论坛等窗口,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展示鞋时尚文化、咨询专业技术、交流品牌经营推广理念的新平台,引进世界鞋业品牌研发中心、采购和区域总部等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在制鞋等消费品行业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把狠抓质量作为加强鞋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大对国内品牌宣传力度,加快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制定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
四是加快引导行业内上下游企业优化重组。以资本、品牌为纽带促进制鞋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导企业利用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和卖方信贷支持,选择性并购国外技术领先的企业,特别是陷入经营困境的核心技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建立健全我国制鞋行业贸易摩擦预警及应对体系。我国制鞋业出口占产量的70%以上,近年来屡屡遭受国外反倾销、欧盟REACH法规等壁垒,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建议行业、外贸等政府主管部门、协会、地方、企业联合建立制鞋行业产业安全预警及应对体系。
(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