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航空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国内航空公司已经意识到“可靠性”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强飞机可靠性管理不仅能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同时还能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带来经济效益。本文将对可靠性管理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程调查、纠正措施这四个环节中的后两个环节进行分析,阐述如何提高飞机的可靠性管理。做到安全、节约、高效和效益同步协调发展,提升飞机维修和科学管理水平。
1工程调查
可靠性调查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关键,其调查的目的是确定根本原因和找出潜在的糾正措施。
1)进行可靠性调查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①失效模式:功能故障、外部因素或其他;②几种不同失效的组合;③不易或无法探测到的失效;④对航空器和机组人员产生的影响;⑤机组警告、纠正措施、失效探测能力。
可靠性调查首先要找到故障失效的真正原因,某些故障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甚至一个故障可能是由于两个或以上系统故障而引发的。举例来说, ATA21空调系统常见故障之一为 “空中出现L/R ENG BLEED和L/R PACK OFF"信息.,但通过其所采取的排故措施可以发现,其中一部分故障发生后更换了HPC(高压级控制器)或HPRSOV(高压引气调节关断活门),说明是由引气系统故障而引起的空调故障,另一部分故障确实是由空调系统本身故障引发的。所以,在进行可靠性调查时务必要对故障原因有正确的判断,才能找出这一故障合适的解决方法。
2)进行可靠性调查时应考虑的具体内容:①维修方案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②维修时机或间隔的合理性;③工程指令、工卡和其它维修措施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④系统和部件的固有可靠性;⑤修理厂家的修理质量;⑥AMM、FIM、IPC、SRM、MEL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⑦工装、设备使用的正确性;⑧维修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对维修质量的影响;⑨各种可能的人为因素。
通常在可靠性调查报告中发现导致故障发生率高的原因往往不是受单一方面的影响,通过长期可靠性调查情况来看,上述最为常见的有:修理厂家的修理质量较差、系统和部件的固有可靠性较低、维修间隔的合理性。此外,飞机/部件固有可靠性水平还受到环境和运行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运行和环境会出现对应这种运行或环境的缺陷,因此要多方面考虑故障的起因,才能多管齐下,找到问题的症结,更有效的提高系统/部件的可靠性。3)可靠性调查的结果应当有以下几方面:①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②确定应采取何样的纠正措施及其所需要的条件;③维修时机或间隔的合理性④工程指令、工卡和其它维修措施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⑤系统和部件的固有可靠性;⑥修理厂家的修理质量;⑦AMM、FIM、IPC、SRM、MEL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在找到故障根本原因,并分析引发故障各种的影响因素后,就要对调查情况做一个定论,并制定与故障影响因素相匹配的纠正措施。常见纠正措施有:督促修理厂家提高维修质量、重新评估厂家SB、SL等技术文件的执行情况、调整维修间隔。其中通过重新调整维修间隔的方式来减少故障的发生,能使维修间隔更为合理,这也体现了可靠性管理对维修方案的优化作用。
可靠性调查还可以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来提供解决方式,弥补公司自身资源的不足。比如各航空公司之间可互相交流经验,对于某一机型普遍存在的故障进行讨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特别是对机队数目相对较少的航空公司而言,这点更为重要。机队数量少,缺乏可靠性分析数据,可通过参考航空器制造厂或其他航空营运人的数据建立自己的可靠性管理体系。更可以通过向波音寻求帮助,用其专业的分析来解决一些重复疑难问题。
2纠正措施
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对分析结果的反映,并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内,将性能有效地回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纠正措施系统必须包含下述几方面的规定、措施:
1)通报负责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2)定期的信息反馈,直到所监控的性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应当建立整个系统运作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如:工作指令、特殊检查程序、工程指令、技术标准等。
4)对于使航空器适航性降低的重大功能失效或产生连锁影响的重大故障、失效,应当有相应的紧急手段和措施。
在这个环节中跟踪纠正措施落实情况是很重要的,根据跟踪的情况能了解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对于不能产生效果或效果甚微的情况需再要进一步确认,考虑是否是由于责任部门没有落实,如要求缩短某项工作的维修间隔,却发现维修方案中仍未缩短间隔等。诸如此类原因,表明纠正措施实际并未获得很好的落实,所以不能断定纠正措施是否是有效。因此,只有排除这类导致纠正措施未落实的因素,才能客观的反映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以保证后续进行的纠正措施跟踪是有效的,其所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
验证纠正措施是否有效通常采取同期数据对比的方式,通过同一故障或同一部件在每年相同时间段的故障率对比来表现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定期进行信息反馈,直到所监控的性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似乎到此可靠性管理流程已结束,但可靠性管理是一个持续分析和监督的闭环管理过程,这其实也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在广泛收集和分析航空器故障信息和维修信息的前提下,同时抓好信息反馈及纠正改善环节,使“可靠性”控制真正应用于飞机维修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从根本上确保航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维修过程的增效节流。
1工程调查
可靠性调查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关键,其调查的目的是确定根本原因和找出潜在的糾正措施。
1)进行可靠性调查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①失效模式:功能故障、外部因素或其他;②几种不同失效的组合;③不易或无法探测到的失效;④对航空器和机组人员产生的影响;⑤机组警告、纠正措施、失效探测能力。
可靠性调查首先要找到故障失效的真正原因,某些故障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甚至一个故障可能是由于两个或以上系统故障而引发的。举例来说, ATA21空调系统常见故障之一为 “空中出现L/R ENG BLEED和L/R PACK OFF"信息.,但通过其所采取的排故措施可以发现,其中一部分故障发生后更换了HPC(高压级控制器)或HPRSOV(高压引气调节关断活门),说明是由引气系统故障而引起的空调故障,另一部分故障确实是由空调系统本身故障引发的。所以,在进行可靠性调查时务必要对故障原因有正确的判断,才能找出这一故障合适的解决方法。
2)进行可靠性调查时应考虑的具体内容:①维修方案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②维修时机或间隔的合理性;③工程指令、工卡和其它维修措施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④系统和部件的固有可靠性;⑤修理厂家的修理质量;⑥AMM、FIM、IPC、SRM、MEL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⑦工装、设备使用的正确性;⑧维修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对维修质量的影响;⑨各种可能的人为因素。
通常在可靠性调查报告中发现导致故障发生率高的原因往往不是受单一方面的影响,通过长期可靠性调查情况来看,上述最为常见的有:修理厂家的修理质量较差、系统和部件的固有可靠性较低、维修间隔的合理性。此外,飞机/部件固有可靠性水平还受到环境和运行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运行和环境会出现对应这种运行或环境的缺陷,因此要多方面考虑故障的起因,才能多管齐下,找到问题的症结,更有效的提高系统/部件的可靠性。3)可靠性调查的结果应当有以下几方面:①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②确定应采取何样的纠正措施及其所需要的条件;③维修时机或间隔的合理性④工程指令、工卡和其它维修措施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⑤系统和部件的固有可靠性;⑥修理厂家的修理质量;⑦AMM、FIM、IPC、SRM、MEL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在找到故障根本原因,并分析引发故障各种的影响因素后,就要对调查情况做一个定论,并制定与故障影响因素相匹配的纠正措施。常见纠正措施有:督促修理厂家提高维修质量、重新评估厂家SB、SL等技术文件的执行情况、调整维修间隔。其中通过重新调整维修间隔的方式来减少故障的发生,能使维修间隔更为合理,这也体现了可靠性管理对维修方案的优化作用。
可靠性调查还可以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来提供解决方式,弥补公司自身资源的不足。比如各航空公司之间可互相交流经验,对于某一机型普遍存在的故障进行讨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特别是对机队数目相对较少的航空公司而言,这点更为重要。机队数量少,缺乏可靠性分析数据,可通过参考航空器制造厂或其他航空营运人的数据建立自己的可靠性管理体系。更可以通过向波音寻求帮助,用其专业的分析来解决一些重复疑难问题。
2纠正措施
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对分析结果的反映,并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内,将性能有效地回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纠正措施系统必须包含下述几方面的规定、措施:
1)通报负责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2)定期的信息反馈,直到所监控的性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应当建立整个系统运作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如:工作指令、特殊检查程序、工程指令、技术标准等。
4)对于使航空器适航性降低的重大功能失效或产生连锁影响的重大故障、失效,应当有相应的紧急手段和措施。
在这个环节中跟踪纠正措施落实情况是很重要的,根据跟踪的情况能了解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对于不能产生效果或效果甚微的情况需再要进一步确认,考虑是否是由于责任部门没有落实,如要求缩短某项工作的维修间隔,却发现维修方案中仍未缩短间隔等。诸如此类原因,表明纠正措施实际并未获得很好的落实,所以不能断定纠正措施是否是有效。因此,只有排除这类导致纠正措施未落实的因素,才能客观的反映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以保证后续进行的纠正措施跟踪是有效的,其所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
验证纠正措施是否有效通常采取同期数据对比的方式,通过同一故障或同一部件在每年相同时间段的故障率对比来表现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定期进行信息反馈,直到所监控的性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似乎到此可靠性管理流程已结束,但可靠性管理是一个持续分析和监督的闭环管理过程,这其实也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在广泛收集和分析航空器故障信息和维修信息的前提下,同时抓好信息反馈及纠正改善环节,使“可靠性”控制真正应用于飞机维修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从根本上确保航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维修过程的增效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