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是时代
所需,民族所求,本文就爱国主义的内涵、重要性及高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途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和主线,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所谓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回首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新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着“西化”“分化”政治阴谋。他们的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同我们争夺青年,让青年学生忘掉自己的祖国及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成为他们利用的工具。而我们也确实有不少青年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甚至认为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强国富民。这是不了解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虚无主义思想和崇洋媚外思想的集中体现。
面对种种现状,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反之,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才能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因此,为了使新一代中国青年永远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经常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当前高等学校必须十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结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首先,要强化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两课”教育的力度。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在对学生实施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为此,我们要以“两课”(马列、德育)教学为阵地,从理性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一定数量的教师承担“两课”的教学任务,并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组织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兼任学生“两课”教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认真改进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新内容,剔除过时的理论观点,使理论教学同现实结合得更紧密,更具有时代气息。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青年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去,如定期举办业余党、团学习班,组织书画比赛、卡拉ok、诗歌朗诵会,演讲赛,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活动。如开展“校史、国史、国情”、“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邀请爱国人士作报告,到烈士陵园瞻仰等活动,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輸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同时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使之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如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还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以强化环境育人的效果。
最后,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不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之中。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亲身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最形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最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的教育。
为此,我们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用真实可信的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深入生产线和田间地头,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组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为希望工程奉献力量”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通过社会实践使青年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育人效果显著。青年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而更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的作风,从而正确地看待自我、他人和社会,消除脱离社会的偏激情绪。实践证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确保伟大祖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我们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雨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2]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7-07-02.
[3]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N].人民日报,1999-05-04.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所需,民族所求,本文就爱国主义的内涵、重要性及高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途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和主线,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所谓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回首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新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着“西化”“分化”政治阴谋。他们的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同我们争夺青年,让青年学生忘掉自己的祖国及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成为他们利用的工具。而我们也确实有不少青年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甚至认为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强国富民。这是不了解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虚无主义思想和崇洋媚外思想的集中体现。
面对种种现状,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反之,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才能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因此,为了使新一代中国青年永远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经常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当前高等学校必须十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结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首先,要强化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两课”教育的力度。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在对学生实施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为此,我们要以“两课”(马列、德育)教学为阵地,从理性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一定数量的教师承担“两课”的教学任务,并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组织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兼任学生“两课”教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认真改进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新内容,剔除过时的理论观点,使理论教学同现实结合得更紧密,更具有时代气息。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青年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去,如定期举办业余党、团学习班,组织书画比赛、卡拉ok、诗歌朗诵会,演讲赛,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活动。如开展“校史、国史、国情”、“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邀请爱国人士作报告,到烈士陵园瞻仰等活动,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輸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同时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使之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如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还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以强化环境育人的效果。
最后,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不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之中。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亲身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最形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最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的教育。
为此,我们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用真实可信的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深入生产线和田间地头,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组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为希望工程奉献力量”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通过社会实践使青年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育人效果显著。青年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而更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的作风,从而正确地看待自我、他人和社会,消除脱离社会的偏激情绪。实践证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确保伟大祖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我们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雨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2]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7-07-02.
[3]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N].人民日报,1999-05-04.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