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中学的美育课程设置普遍只有音乐和美术,这是由于中国整个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由于一些世俗的偏见都给中学开设舞蹈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逾越,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增强创造力与想像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开始考虑加强课余活动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舞蹈教育,让舞蹈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在中学开设舞蹈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研究内容:中学舞蹈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学校舞蹈队的训练、进行对比实验。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
四、 课题的实施过程
实验班级的选定:根据学校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初一年级6个班作为实验班级,每周开设一堂舞蹈课,初二年级6个班为对比班级。
1、编写适应于初中生的校本舞蹈教材。初中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学校的舞蹈课程:专业舞蹈学校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舞蹈表演、编导、教育专门的从业人员,要求精通各种舞蹈技能;而对于普通中学的舞蹈课程主要是培养审美情趣,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因此,用专业舞蹈学校的训练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来对普通中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是不合适的。
2、课堂教学。初中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以民族民间舞、中外舞蹈名作赏析为辅。根据上面的教材原则,可以增加现代舞、街舞、踢踏舞等节奏强烈、深受当代中学生们喜爱的流行舞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身体的支配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尽情展现中学生的活力,着重对学生进行协调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增强其自信心。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可增加舞蹈名作赏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外优秀舞蹈、舞剧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评判标准,接受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的教育,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3、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艺术具有参与原则,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主角,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4、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初中舞蹈教育应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学校舞蹈队的组建、教学与训练对舞蹈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学校舞蹈队的训练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笔者在学校舞蹈队的训练中增加了舞蹈表演的软、开度和技巧,并且排练了一些节目在校内或校外的一些活动上表演。这不仅让舞蹈队的学生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能带动更多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
五、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开设舞蹈教育可以实现的美育功效有:
1、实施美育,学会审美。首先是审美认识的提高。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对各种舞蹈种类有一定认识,大大扩展了初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审美认识,对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探索未来都有深刻的影响。其次是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舞蹈的课堂教学,接受教育的年级在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后,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再次,中学生的舞蹈还具有审美娱乐作用。在参与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开发智能,学会学习。舞蹈训练从手、眼、身、步、韵等方面着手,对于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模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都有全面推进的作用。
3、锻炼体能,学会健体。舞蹈的本体是肢体运动,因此初中生的舞蹈是学生们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教师应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并通过舞蹈矫正不良的形体,改善过于肥胖、瘦弱的形体,从而促进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合作。舞蹈教育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精神。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在普及班的基础上可选拔一些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学校舞蹈队。舞蹈队的成员可以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合理的竞争,使学生从小拥有这样的意识、锻炼这样的能力。当然,在学会竞争的同时还要学会合作。集体舞的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都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合作,可以说这种集体观念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它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目前,我国中学的美育课程设置普遍只有音乐和美术,这是由于中国整个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由于一些世俗的偏见都给中学开设舞蹈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逾越,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增强创造力与想像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开始考虑加强课余活动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舞蹈教育,让舞蹈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在中学开设舞蹈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研究内容:中学舞蹈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学校舞蹈队的训练、进行对比实验。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
四、 课题的实施过程
实验班级的选定:根据学校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初一年级6个班作为实验班级,每周开设一堂舞蹈课,初二年级6个班为对比班级。
1、编写适应于初中生的校本舞蹈教材。初中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学校的舞蹈课程:专业舞蹈学校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舞蹈表演、编导、教育专门的从业人员,要求精通各种舞蹈技能;而对于普通中学的舞蹈课程主要是培养审美情趣,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因此,用专业舞蹈学校的训练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来对普通中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是不合适的。
2、课堂教学。初中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以民族民间舞、中外舞蹈名作赏析为辅。根据上面的教材原则,可以增加现代舞、街舞、踢踏舞等节奏强烈、深受当代中学生们喜爱的流行舞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身体的支配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尽情展现中学生的活力,着重对学生进行协调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增强其自信心。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可增加舞蹈名作赏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外优秀舞蹈、舞剧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评判标准,接受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的教育,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3、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艺术具有参与原则,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主角,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4、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初中舞蹈教育应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学校舞蹈队的组建、教学与训练对舞蹈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学校舞蹈队的训练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笔者在学校舞蹈队的训练中增加了舞蹈表演的软、开度和技巧,并且排练了一些节目在校内或校外的一些活动上表演。这不仅让舞蹈队的学生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能带动更多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
五、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开设舞蹈教育可以实现的美育功效有:
1、实施美育,学会审美。首先是审美认识的提高。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对各种舞蹈种类有一定认识,大大扩展了初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审美认识,对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探索未来都有深刻的影响。其次是审美教育的作用。通过舞蹈的课堂教学,接受教育的年级在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后,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再次,中学生的舞蹈还具有审美娱乐作用。在参与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开发智能,学会学习。舞蹈训练从手、眼、身、步、韵等方面着手,对于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模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都有全面推进的作用。
3、锻炼体能,学会健体。舞蹈的本体是肢体运动,因此初中生的舞蹈是学生们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教师应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并通过舞蹈矫正不良的形体,改善过于肥胖、瘦弱的形体,从而促进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合作。舞蹈教育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精神。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在普及班的基础上可选拔一些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学校舞蹈队。舞蹈队的成员可以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合理的竞争,使学生从小拥有这样的意识、锻炼这样的能力。当然,在学会竞争的同时还要学会合作。集体舞的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都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合作,可以说这种集体观念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它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