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恐怕无法胜任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使信息的数量、传播速度、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仅仅是利用网络进行聊天或“打游戏”,则是对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宽培养途径与培养方式,我们利用学生乐于上网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提高其自身素质,扩展其兴趣范围,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在这项工作中要注意:⑴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网络要有正确认识,要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懂得网络的真正作用在于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为人们提供快捷的交流方式,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聊天或玩游戏上。玩乐之心人皆有,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把握住自己,必要时可采取一点强制措施,但不可过多,主要应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这是治本。⑵从情趣上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之所以会沉迷于聊天和“打游戏”,是因为它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引导学生培养从师素质的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资料,将其引导到学习上来。⑶大量收集、整理、制作学习资料。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有关教育教学的资料,如基础理论、文章摘要、影视片段、示范录像以及范例剖析等,同时还要有多种培训方案,使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完成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为了引导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电影、电视剧等,并对电影、电视剧进行适当的剪辑,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二、充分利用多种现代教育媒体
  在从师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大量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例如:利用校园半路电视系统播放优秀教师教学示范录像和经过编辑制作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录像节目,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利用校园广播、摄影展等丰富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个人手中的录音机、复读机等开展技能培训。
  三、大力开展微格教学训练
  微格教学阶段是系统培养从师素质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将采取系统的方式,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不可传授的,认为教学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教学作为科学是有规律性的,作为技术是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的,并把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看作是教学艺术掌握的基础。以往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上的研究,而对如何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术研究很少。在师范生的培养实践中,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轻技能培训和重学术性而轻师范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体现了师范性的学科教学法的学习因结合实际不够而常常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微格教学正是解决教学艺术难以掌握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既然技能培训有规律性,就要深入研究这个“规律性”,将经常性的培训纳入到规范操作的程序上来,避免因随意性培训而出现目标不明确,操作无规则,效果不明显的结局。
  四、科学制定操作规程及评价指标体系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在进行微格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领会微格教学的操作规程及本质特征。有的教师认为微格教学就是将试讲过程录像,然后回放,接着再录一遍,再回放。这种理解根本没有领会微格教学的精髓。
  传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评价主要是凭经验和印象,评价指标也不明确、不系统。微格教学中不仅对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分类、明确学习内容,而且对教学技能要达到的目的尽量做到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对每项技能进行公正评价。
  此外,在具体操作中,有时集中培训的时数较少,不能完全以单项技能培训的方式进行,例如,目前高师院校普遍开展的微格教学,实际上并不能采取单项技能培训的方式。因此要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即采取综合培训,分项评价的方法,达到技能培训的目的。
  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技能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编好的程序对大量的评价数据进行处理,构建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同时有助于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传统的评价都是凭印象或以纸介质的形式对受训者作出综合评价,这种方式主观性强,随意性大,对受训者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对培训结果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分析。
  (作者单位:718600陕西省定边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我是一位从事一年级语文教学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语文教师。对一年级语文教学有些许体会。撰成此文与同仁们交流,并期待共探最佳之法。  一、兴趣和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理已为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对初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显主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刚步入校园进入正规化的学习,可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各个方面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探讨却是容易忽略的板块。中职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是中考落榜学生,基础和成绩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学制短,很快就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因此,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既严峻又紧迫的挑战,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而且能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中职语文教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探讨尤为重要。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
期刊
高中课改在我省已推进5年多时间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骨髓。但在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这些新理念呢?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拙见。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一篇有针对性的导学案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牢记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导学案的设计既不能袭用只重视知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教学的补充,更是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2.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让学生会读书;3.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有书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内容、质量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初中、小学课外阅读总
期刊
【摘要】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和成人比起来具有很多的优势。然而受到我们传统英语学习的影响,我们的英语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受到地方文化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偏见。通过在幼儿英语行业的学习,同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脑部开发的文献,得出语言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相当必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幼儿;早期学习;第二语言;必要性  一、当前中国幼
期刊
一、为什么要开展网络教研  学校传统的教研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仅仅将教研的目标停留在独立的年段和单一的学科上,探讨的话题也仅仅局限于本年段或本学科,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没有实质内容的集体备课、浅尝辄止的课堂评析,学校校本教研还处于较浅显的层面,整体教研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课程改革呼唤教研创新,由于专业支持力量不足,有限的教研资源——无限的教研需求;有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期刊
语文,应该是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的继承发扬,然后再创造。然而,现在的学生对阅读文字敬而远之,语文课堂更是“听话”程序的重复。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如何让其发出光彩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所以,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步学习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会他们如何写作,得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智力发育特点——7-12岁是抽象思维、逻辑语言发育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小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写作兴趣培养,就能奠定他们终生的写作基础和源动力。学生就能主动、轻松地写作,也乐于写作。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根据学生的智力发育特点和接受新事物由易到难的规律,现谈谈如何科学培养学
期刊
一、课题现状  在快餐文化充斥市场的今天,文学名著备受冷落。特别是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对于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名著,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就是浪费时间。就算有些学生读这些名著,也是囫囵吞枣,看个热闹,根本达不到储备知识的目的,更别说让名著指导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如何让学生爱上名著,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应对策略及理论依据  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