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常常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然而能真正把握提问艺术的老师并不多。笔者认为目前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误区:第一,接二连三的满堂问,不少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专门回答问题的场所,学生也感到十分厌倦。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间隙太短,让学生忙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第二,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梯度,不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并且问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是一样的问题;第三,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而老师又不能化直为曲,不善于用另一个问题来诱导学生;第四,把答案限制得太死。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提问要有精度
   “学则须疑”,但并非问得越多越好。提问还得用心捕捉时机,选好突破口,选在要害处,要问得精当。一个好的提问往往能起到穿针引线,以一当十的作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的交叉点,关节点和枢纽点往往会变成理解和深化知识的拦路虎,如能在此处精心提问,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就能迅速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掌握和深化知识扫除障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率。如讲《孔乙己》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话:“现在大约的确已经死了”。有的同学可能一读而过,不假思索。在这时老师要善于发问:“‘大约’表示猜测,‘的确’表示肯定,两个相反的词用在同一句话中,而且指同一个人,不矛盾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开始思索、思考。最后得到了答案:大约死了指从孔乙己最后一次走进咸亨酒店的窘况看,推测可能死了;但是从孔乙己生活在那个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社会中,从他的恶习不改中注定是逃脱不掉死亡的悲剧,所以用了“的确”。
  2提问要有梯度
   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所以课堂提问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当学生回答一个小问题成功并得到鼓励时,他们会认真思考,更愿意回答更多更难的题,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如对一篇文章未作分析就直接问该文的思想意义及写作特色,学生定会觉得云里雾里,久而久之会认为语文深不可测而拒学习于千里之外了。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3提问要有曲度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小橘灯》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的性格特点。如钱梦龙老师曾经在执教《愚公移山》一文时,为了讲清“孀妻”的含义,他设计运用的一个问题:“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吗?”钱老师一发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急需找出正确答案。随即当学生埋头读课文和注释之后,很快弄懂了“孀”的意思,达到不教自教的效果。
   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曲问的另一种方式是创设情景。创设形象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引导下调动脑海中贮存的感知表象,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如我在教《繁星》这篇文章时,学生对“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的深层意蕴不够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声说的往往是什么话,对什么人你会这么说话?”学生在脑海里勾勒情景,想到了经常是对最亲密的人说悄悄话的情景。从而很快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将星星当作自己的知己,进一步体会到他对星天的热爱。
  4提问要有角度和深度 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伤仲永》一文后,你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要想达到以上要求,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下面就写字教学谈几点体会:  1 观察联想,培养兴趣   观察是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
期刊
一提到作文教学,老师们就感到头痛。一说写作文,同学们就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写起作文来更是难上加难。常常是老师费了好大力气指导,孩子们挖空心思去想,而交上来的作文却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引导孩子留心观察 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
期刊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身体器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能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眼睛动起来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学生能够观察到老师在演示实验中展现的各种物理情景,能够观察到自己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的各种现象,能够领略到各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的千头万绪,关键的关键是“育人”,是教育人、培养人。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是不断提升学生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做人。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 尊重; 育人意识; 班集体  班主任工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往往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一提起写作文头就痛,因而只好被动应付,写出来的文章既空洞无物,又缺乏真情实感,同时语言不流畅,表达能力差,叙述无序,不懂得安排组织材料,文章缺乏条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指导他们认真对待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指导的几点做法:  1读中悟写,掌握写作的基本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教材
期刊
1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期刊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兴奋、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都喜欢。如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管理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意义很不寻常。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这一基层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怎样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这里着重谈谈几个问题。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出榜样   “为人师表”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
期刊
【摘要】  教学方法不当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合作,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习惯培养  Discussion on accounting occupation school curriculum teaching  Do
期刊
从《桃花源记》这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中看到陶渊明的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转换,通过数代人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的思想、价值,都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在新一代集体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正带领人民群众用大手笔勾画另一幅新的人  间美好生活—世外桃源。   笔者从读初中时就接触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且熟读成诵,从参加工作至今,从教 数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