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诊疗跨学科病例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诊疗跨学科病例的状况,针对跨学科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06级和2007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在跨学科病例收集及诊疗过程中的意识、行动和困难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98.2%的学生认可诊治跨学科病例的必要性和意义。跨学科病例主要来源是正常接诊的初诊患者,普遍涉及的学科数量和种类与临床实际工作吻合。学生在第二实习阶段完成跨学科病例的数量多于第一阶段(4.5份∶1.7份),效率高于第一阶段(跨3科病例复诊次数:6.0次∶6.5次;跨两科病例复诊次数:5.0次∶5.3次)。诊疗过程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医患沟通问题。

结论

诊疗跨学科病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口腔医学全科思维和临床能力。当前,针对跨学科病例的教学方法还不成体系,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带教教师可以通过实习前培训、实习中分析、实习后讨论和总结等方式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化地加强跨学科病例的诊治能力。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背景下,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外语教学正在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本文根据"学术外语能力层级模型",针对硕士研究生,构建了以培养思辨能力和学术体裁能力为主导的医学英语阅读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教学思路,按照思辨能力、学术体裁能力和语言基本功的顺序为侧重点进行能力培养,并通过研究生阅读能力自评和课程反馈验证了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为了解北京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课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2005级和2006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PBL教学在拓宽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3.77±1.15)、增强团队协作能力(3.76±1.17)、提高个人自学能力(3.68±1.17)、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3.58±1.10)、提高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注射室实习的89名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静脉输液操作教学采用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实习护士进行考核,并对部分实习护士进行访谈。结果实验组实习护士的操作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差异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呼吸科教学查房医学生所用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的问题,本文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讲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课
目的评价医患沟通技能课程"大班讨论式"与"个人体验式"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优化技能课程教学。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2010级4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在医患沟通技能课程中分别采用"大班讨论式"和"个人体验式"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均有浓厚兴趣,各自技能训练效果均显著,"个人体验式"教学效果略优于"大班讨论式"教学效果,两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和情景案例评
对某高校2011年~2013年间完成通科实习的2006级~2008级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临床教学基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培养、教学资源4个方面的满意度,为改进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对临床教学基地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临床教学基地应当构建临床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切实保障临床教学各环节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骨科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习骨科学的武汉大学2011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采取"操作并录像—反馈分析—操作"方法教学;两组学生的授课内容均为在骨科常用的轴线翻身护理操作。授课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对轴线翻身操作的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