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类。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数学课堂上提问分为复述性提问、铺垫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探索性提问、效果性提问和概括性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类型激发思维
  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比如美国的贝尔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中按照事实、技能、概念、原理四种对象与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认知水平交叉结合,把问题分成24种类型(如事实理解、事实分析、技能应用、技能评价、概念认识、原理综合等)。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为引入性提问、复习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显示性提问、表现性提问、激趣型提问、联想型提问、类比型提问、悬念型提问、迁移型提问、暗示型提问、猜想型提问、发散型提问、反馈型提问等类型。这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的角度考虑的分类。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因此可以按问题本身进行分类,如概念性提问、定理性提问等;还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类,有低级认知问题、高级认知问题,还可细分为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
  我在教学中习惯按问题的作用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
  一、复述性提问
  复述性提问,即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
  教科书里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元件”,许多内容学生必须首先熟记它们。
  例如,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有关的一系列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学生如果不能熟记,这一章的证明和计算将难以掌握。教师不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复述,是促使学生熟记的有力手段。
  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往往在新教材进行后的一段时间,也可以在以后用到它们时事先提问。当然,这类机械复述要以先讲清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为前提,以这些结论的运用为目的。我们仍然不主张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因此,这类提问所占比重并不高。
  二、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教材扫清障碍,垫铺性提问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已经学过,并且在讲新知识时又要用到的。
  三、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即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的提问。
  学生刚学新概念、新规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例如,学生学了“任意角三角函数”,对“y=sinx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往往理解不深,不易与角的弧度制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教师可以考虑提出“sin4是什么意思?‘4’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或“sin(-2)是什么意思?‘-2’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等问题,但此类问题不宜过多、过深。
  象这样为深化概念和规律而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探索性提问
  探索性提问,即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提问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探索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并不需要很多,并且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梯度不能太大,否则启而不发;梯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包办”。
  例如习题:“2n-1与2n 1表示两个连续奇数,说明这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
  教学时依题意写出(2n 1)2-(2n-1)2之后,可以考虑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上式变形为怎样的形式,就可以说明它是8的倍数?”为的是启发学生明确变形的目标,避免盲目推导。
  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五、效果性提问
  效果性提问,即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
  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类提问往往和巩固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学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之后,教师可提出“哪些关系式可以互相推导?”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的误解和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六、概括性提问
  概括性提问,即要求学生概括学习材料的提问。
  对学习材料能够进行概括,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进行概括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時候概括过程让学生来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此类问题的提问可选择中等难度的材料。
  例如,学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后,让学生将解析几何中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立体几何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经过教师适时启发,学生逐渐概括为:相同点是它们都归结为两条直线或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度量结果都具有确定性。对于不同点,学生可能首先发现,前三种角都是在到之间,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在到之间。学生找到第二个不同点:前三种角归结为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时,指的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得角中较小的那一个;而二面角的平面角,却不具备这种“最小性”。事实上,一个平面截二面角时,截得的角可以无限接近。学生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概括出一系列的数学材料,此类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郭友.教师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孙连众.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对地下室的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在其设置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其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都是间距以及宽度,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都会选择使用“放”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混凝土自身所存在的温度应力充分的释放出发,避免出现裂缝,以此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本文主要从作用、设置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地下室后浇带设置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施工
【摘要】新课标树立了新的理念,对以前的教学作了很大的改变。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
期刊
新课标强调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活意识。从教法改革入手,着力转变师生观、教材观、成才观,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
【摘 要】与普通的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其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不能将一般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应用在其中。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高层建筑施工实例,简要探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产生如何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0.引言  与普通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其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
【摘 要】建筑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紧密依据心理学研究所产生的综合性学科。要想设计出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的建筑,建筑师掌握必要的建筑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充分了解人们对建筑环境以及建筑空间的需求,以便设计出容易被人们接受且对整体环境发挥积极作用的建筑。本文就立足于建筑心理学内涵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建筑设计于心理学的关系,探讨了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心理学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意识。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同学之间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合作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以经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思想情感的触及交流 : 1.学
【摘 要】园林项目是大众生活之中的重要部分,园林设计为创造美的过程,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精华。优秀的园林景观不但可为动植物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凸显艺术性以及科学性,还可给客人带来便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园林项目包含设计以及施工两个重要阶段,前者为后者的基础,而后者为前者的体现,两环节相辅相成。而在施工阶段中树木栽植对项目施工来讲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针对园林工程施工中树木栽植展开探讨,对确保生产建
在高中数学开展新课改以前,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常规计算技能的讲解,基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和思考过程,也完全忽视了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揭示,甚至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试而学习。由此看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对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开展和实施有期必然性。  一、高中数学课改意义  1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引导学生乐学及精
现代教育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而作为科技基础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就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