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30年说话之道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店里的麦克风


  深夜的酒店里,梁文道从行李箱中拿出一个麦克风。他拉上窗帘,清空桌面——把座台钟搬出房间,把硬皮书挪到沙发上。接着,他在木质桌上铺上酒店的大毛巾,把麦克风架上去,接上手机和麦。他坐了下来,戴上耳机开始试音。
  在麦克风前录音是梁文道20多年前就在做的事隋。年轻时,他在香港一家广播电台给人讲书,一个人能对着麦克风做一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只开一盏灯的录音间是昏暗的,他通过眼前的麦克风,想象着对面坐着一个人,他的听众——一个面目模糊、没有性别的人影。
  去年底,他开了一档音频节目《八分》,每周更新两集,常常在各地酒店完成录制。他把酒店的灯全关掉,只留桌灯一盏,当他对着麦克风张口的瞬间,人影伴随他来到酒店的桌前。因此,他在节目里,他从来称听众为“你”,而不是“听众朋友们”。
  《八分》是梁文道在凤凰卫视的节目《开卷八分钟》的延续,是一档以阅读态度为起点,重新审视文化现象、社会趋势、热点话题的文化类音频节目。后者则是一档八分钟的读书节目,用来填补凤凰卫视的零碎时间,在棚里录制,梁文道的耳麦里编导不断提醒他时间,五四三二一,他只能收口,转身就走。《八分》的设定也是每集8分钟,但到了后来,他越讲越长,如今每集接近30分钟。录制的间隙,他偶尔会按下暂停,去抽一根烟。
  如果说他有什么无用的爱好,那便是抽烟了。但就连烟斗的材质、雕琢方式,该配什么样的烟丝,烟丝存放的岁月不同会有的变化等等,他都会仔细地考究一番。他说自己的脑袋总是停不下来,没有什么敷衍的爱好。他总是在书里寻找答案,不管多么忙碌,一天也会保持四五个小时的阅读,这常与他的睡眠时间相当。
  他全世界到处飞行,香港的家反而是他待得最少的地方。酒店前台人员清楚他的生活习惯,晚上会准备一壶咖啡,11点后便不再接电话进来。夜深了,他感到一些疲倦,但休息的方式便是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他擅长将所得的一切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讲述给众人。由于常年住在酒店,他称自己是roomservice大王,计划写一本书来谈谈全世界的Foom service。
  当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没有镜头,但就有了听众——学校里的老师。他在台湾读小学,上课爱讲话,是个吵闹的小孩。很多年后他回到母校,当年的老师还清楚记得,梁文道二年级的时候,在跟老师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老师转头拿个东西,他便双手抓住老师的脸,把老师的头转回来,说:“老师,我还没说完呢。”
  彼时的他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听力不大好,梁文道与外公用纸笔进行沟通。从热闹的学校回家后,家里常常是很安静的,他便一个人看书,想事隋,观察墙上的蚂蚁今天在搬什么东西。
  很像他如今的日子。与节目里侃侃而谈的梁文道不同,更多时候他是一个人待在酒店里,工作、看书、坐禅。录制《一千零一夜》前,他会将要讲的书重读一遍。在第四季“阅读经典”里,他重读了《尤利西斯》、《荒原》和《娜拉》……在录制前一天,他则在酒店闭关一天,构想逻辑,组织素材,最终他将关键词写在小卡片上,夹在书里,换上衣服,去录制现场。
  他与社交网络保持距离,每天在固定时间查看手机。在做《八分》之后,每天手机里收到数条消息———群年轻人组成选题组,每天将最近的热门话题和时事热点发送给梁文道,由他进行选择和讲述。
  7月25日这天,梁文道选了刘强东事件作为话题。此前一天,美国警方公布刘强东事件所有证据,在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报道中,却将双方的说辞变为了“结论”,这篇虚假报道还被多方转载。梁文道以此聊起了当今的媒介环境的污染,这种污染会干扰我们的认识,“我们都只是选择陆地看一些我们能看得到的内容,甚至选择眭地相信一些我们自认为的‘真相”’。

做媒体,需要被看见


  《开卷八分钟》《一千零一夜》都是读书节目,与它们不同,《八分》把重点挪到了当下,讨论起社会趋势和热点话题。在梁文道看来,热点与其说是本身有意思,不如说是背后的心理有意思。就像一本畅销书,在他看来,为什么成为畅销书才是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在牵动大众的情绪,是什么在挑动大家的注意。但即使紧跟着社会热点,他也会以此推荐一些经典书籍,在聊到知名小学为外来务工子弟设“隔离墙”的事件时,他推荐了政治学著作《正义论》。
  同时,《八分》也弥补了“看理想”内容系统里与当下结合较少的部分。“看理想”是一个聚焦視频、音频、社交媒体、生活方式的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艺术类产品《八分》的热点性质也为公众号带来了好的阅读量。其还意为吸引回《开卷八分钟》的观众们,梁文道作为总策划人,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但在公众号的后台,常会收到用户关于“蹭热点”的批评:没想到“看理想”也会蹭热点、也会关注娱乐圈、沦为跟其他公号一样了、令人失望……在“看理想”新媒体主编邢猫爷看来,用户对于“看理想”的期待常常是与梁文道的形象挂钩的:知识分子、关心天下事、关心文化、不该整天风花雪月,更不该涉足娱乐圈。
  提起梁文道,人们总会想起他在《一千零一夜》里的形象。手里拿着一本书,行走于北京夜晚的街头,西装三件套、穿着斗篷、戴着礼帽,在镜头面前讲书,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到《小毛驴与我》。节目的最后他会回答观众提问,类型最多的便是年轻人的困惑,他又被人称为“人生导师”、“道长”。
  梁文道十分崇拜一位叫布朗肖的法国作家、思想家,这位思想家从未露过脸,连编辑都不知其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活在人们的传闻里,保持了一个没有脸孔的状态。那是梁文道钦慕和向往的形象。
  “但已经来不及了。我从高中开始写报纸专栏,太早误入媒体圈。然后跟着媒体圈的这个游戏规则走了太久了。”在他看来,媒体圈的游戏规则就是需要被人看见。拍照、录节目、接受采访都是。但他话锋一转,说享受如今的工作——传播知识和读书相关,他说这是不给钱也会做的事情,没想到还有人给钱,他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干下去,“一直干到我死为止都可以”。   3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媒体人,可以一口气细数过去的工作:写专栏,编报纸,编杂志,做专题策划,做电台的节目主持、监制、台长,做电影编剧、电影策划、电影节评审、舞台剧导演……他经历了电视媒体时代向互联网平台转型的整个过程。他说自己很本土,认为传播是一门手艺,本身并未有多大变化。在古典意义上,他一直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修炼的是如伺把故事讲好、训给谁听、讲完希望往哪个方向扩散,其他东西则不在他的掌控之内。
  与镜头前不同,私下跟朋友们聚会的梁文道,更是一个倾听者。“看理想”的员工们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聚会的时候,梁文道很少主动谈话,反而是在旁边仔细听着,在员工看来,他就像一个试图融入年轻人话语圈的老年人。他会对每个初次见面的人介绍自己,包括公司里的保洁阿姨。有一次开会,梁文道对着新来的实习生伸手,说:“你好,我是梁文道。”实习生愣了,说:“我当然知道。”
  在“看理想”新媒体主编邢猫爷看来,梁文道是一个包容度很高的人。“看理想”App上线之前,梁文道和同事们关于App的名字讨论了一两个月。一次会议上,竖着一块白板,梁文道穿着深蓝色开襟布衣站着主持,不到10名的年轻人坐在台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示。她觉得,那好像是一个大学课堂,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个实验项目。

  白板上列着几个备选项,其中之一是“后宫”。当时《恋与制作人》正红火,有同事提出把4个主讲人打造成4个男神,任观众翻牌子。梁文道听了也乐呵呵,说:“肯定能火。”由于每个人都有发言和投票的权利,App的名字迟迟定不下来,直到上线前一周,才决定继续沿用“看理想”三个字。在年轻的同事看来,梁文道总是有一种包容心态。
  《八分》刘强东事件的音频文字版发出3个多小时后,阅读量便破了10万。这是选题组抛给梁文道的选题,他接住了。在追问了更多的媒体讨论和素材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切入和视角——信息的污染以及人在其中的被遮蔽。

一棵大树的故事


  《八分》更像是一个集体创作的产品。在编辑部,年轻的同事们会给他提出许多的意见:你不能这么说、这么说会被骂的、这期讲得不行……在刚起步阶段,由当时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谈到了“明星”文化,又谈到了“古今中外名人”的历史演变及差异,最后又聊到了明星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以及当下明星的“自我经营”……逻辑太过跳跃了,编辑部的“小朋友们”把这期给否了。
  他们感觉梁文道有些生气了,但就像在耍小孩子脾气:“如果连你们都没有办法理解我的逻辑的话,那这期就算了。”“后来这期就真的算了。”邢猫爷常与梁文道有意见上的分歧,会对他说:不要拿着老一套过时的媒体传播观念去理解现在的事隋、你要适应现在的新媒体……二人常常无法说服彼此,但在不牵扯原则的问题上,梁文道放手让她去干。在梁文道看来,理性声音不是一个永远都有理性并且有道理的声音,而是一个随时预备接受别人有道理的声音。
  邢猫爷说,有一次公众号后台收到一位生物学研二学生的留言,他说看梁文道那期《八分》聊到抗生素抗藥性,作为一名生物科研工作者,听这期感觉很奇怪。感觉“道长”像是一个高中生物老师在给研究生上课。那并非是梁文道擅长的领域。但他也坦然接受,他期待自己所讲的东西,不是一种灌入,而是挑起涟漪,让听众有联想,即便与自己所讲的相反——这意味着听众有了一次思考的机会。
  而理性声音不仅在于对公众的发声,在日常的交流也是如此。梁文道认为,理性是期待大家讲道理的期待感,是提问、交流、说服。对于理性的追求,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了。幼时的他常听到大人们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无法自洽。那时他就意识到,他想做一个讲道理并且能够接受道理的人,而后者更重要。
  在“看理想”的编辑部,人人都知道一棵树的故事。梁文道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看理想”的形象时,常说起这棵大树:起初,并没有学校;不过是一棵树底下,一个人讲,一些人听;讲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起初,只有一棵树。他想象的大学和教育,是有一个人在树下,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吸引来一批志趣相投的人。在无数自媒体大号根据用户画像产出内容的时刻,梁文道依旧坚持给出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希望给现代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他不断强调它的四大基础——全球史、哲学、西方经典与中国经典。
  问起梁文遭最近将要做的事情,他兴高采烈地为我描绘了一幅“看理想”App的未来模样:一个知识的剧场。不同门类的知识,有的演默剧、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跳舞、有的会翻跟头,像经营一个剧场一样的空间,让所有的知识在里头愉快地展现面目。
  在同事们看来,这是梁文道的一个理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困难,比如技术上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突破。梁文道说这像是在赌博,但是他喜欢,他想要让“看理想”越来越靠近自己的设想——知识是快乐的,要让公众受其中,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Q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目标中的“四基”之一,也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课程目标由“双基”转向“四基”,引起了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就应该让学生体验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活动经验;激活;积累;提升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感性知识、
理容行业的产品每一分钟都在更新,而每一年我们也都会为你挑选出最值得购买的细分类单品,万里挑一的评选标准绝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高效率的体现。产品这么多,随便买的后果往往只是做无用功,甚至是让你对护肤失了期望又浪费钞票,要想在挑选护肤品时少走弯路以及更加省心,请立即开始往下看吧!  LAB SERIES  锋范焕肤洁面乳  ¥460/150mlGQ:具有极佳的清洁力却又足够温和,不会因为过度清洁破坏皮
①巴黎恐怖份子袭击事件几天后男装周就开始了,当属恐惧与哀障的缘故,米兰与巴黎已经失去了那份积极的颜色,秀场大都被暗色笼罩。从以性别与制服为主题的Prada开始,然后Riccardo Tisa让模特们戴上了被缝住嘴巴的牙套(随后声称是对于渴望言论自由社会的表态),Saint Laurent以左岸民主支持者的造型为借口将贝雷帽做了全新的改造,Thom Browne更是将秀场修建成葬礼的模样。时装向来与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有许多事,要是发生在别处恐怕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对年轻夫妇不顾家人反对结婚后,被女方亲友当街砍死砍伤;两位姐妹,由于自己兄弟与人私奔,而被判“连坐强奸”的罪名,虽然她们并未牵涉其中。只要知道这些新闻的背景是在印度,那它们便似乎被打上了一种免予追究的标签,因为人们默认“这在印度不足为奇”,因为这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方便的解释:在这个国家,种姓几乎是一种隔离制度,如果两个不同种姓的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 口算引入。  师:出示10 1= 10 8= 10 4= (生读题说得数)  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呀?(生:10加几得到十几)是这样吗?试试看。(随机说10加几的算式)  小结:看来10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可以使计算变得更快。  【片段二】 探索算法。  (1)几个几个地数。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小猴吃苹果》: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小猴一家。有一天,猴妈
摘 要:为了构建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知识点为例,通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探究活动出发、从合作交流出发、从学以致用出发等數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比万更大的数的数感。  关键词:数学活动;北师大版;数感
摘 要:在一次县小学数学期末质量监测中,有两道考查“小数除法计算”的试题出现了“反常”的低得分率。根据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小数除法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转化难度较大、对算式中各部分意义理解困难、整数除法遗留问题较多等方面。破解此类难点需要厘清小数除法中各类转化类型,抓住本质要素,课堂中基于情境,结合意义、探究获得算法,同时精心设计练习跟进“算理”“算法”,夯实除法基础,逐渐螺旋上升,提升计算素养。  关键
年輕人
期刊
摘 要:“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成效的高效化。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数学学习基础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开发,以此推进学生的深度化数学学习。基于此背景,文章对链接生活化内容,激发深度学习兴趣;选择挑战性内容,激发深度学习欲望;设计拓展性学习内容,推进深度学习进程;借助应用性学习内容,拓展深度学习空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
杨焕明老师:  见信好。  二十多年前,在协和医学院,您是我的遗传学老师。  医学院的学生,睡得晚,起得早,中午睡一觉。遗传学是下午第一堂课,所以您每次看到的场景,是三十个男女蓬头垢面、睡眼惺忪地梦游进课堂。您是温州人,普通话有严重口音,下午第一堂课本来就困,在您的温州话遗传学的宣讲下,一多半梦游进来的同学,彻底进入了梦乡。那时候的协和医学院,如果出现一门不及格,学生就拿不到博士学位了。同学们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