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思维能量, 提升数学课堂 “颜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虽是一门重要学科,其“颜值”却并不高。数学在很多人眼中是枯燥的、干巴巴的、无趣的。这在小学阶段其实已初见端倪。笔者一次与学生就话题“你喜欢数学课吗?”聊天,所得答案毫无悬念的不乐观。再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说要好玩,要有趣,要做游戏……所有这些恰反映出学生的“童心”所追求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有“童趣”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贴近了学生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能参与其中的课堂。那么如何满足学生需要,成为“高颜值”的课堂呢?
  数学家高斯赞誉“数学是科学之王”,可见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迷人魅力。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精准性,人一旦深入学科本质撞见思维光芒,就会真真实实爱上数学。把数学变得活泼有趣,其实是使思维活泼有趣,只有体验到思维乐趣,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感性积淀,真正让学生爱上数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知识体系,使得他们对课堂中的原汁数学味嗅觉越来越灵敏。学生的这个特性,使得数学课堂能够以其独特学科特色真正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思维能量才是数学课堂的“颜值”所在。
  一、情境呈现数学元素,激思维乐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教材安排的是一张电视节目预报单。大部分学生对上面的时刻能读能认。但是为了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从学情生成教法,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展示班主任老师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老师的起床时间6:00,出门上班7:10时间,午饭时间11:45,阳光活动时间15:20,下班时间17:00,晚饭时间18:00,睡觉时间22:00,要求学生根据时刻,用手势或图画表示太阳的位置。这是个游戏情境,学生肯定是感兴趣的,并能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直接与24时计时法直接关联,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融入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中,同时学生想要正确表示15:20时的太阳位置,需要切换到“下午3时20分”理解,使学生能直接将探索焦点聚集到本课的难点,所思所论都是围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12时)展开的。这样的情境创设既以“数学味”吸引学生,又以“数学味”诱生深入。
  二、资料贴近学生生活,让思维落脚
  例如学了“比的意义”之后,教材需要介绍“黄金比”。很多教师在介绍这个内容时,无非是将相关“黄金比”的文字内容整理成文字或图片供学生阅读。而这些文字和图片的数量再大,我觉得简单的阅读过程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黄金比带来的美感与作用,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因此我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图片,包括电视屏幕的长宽数据、模特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数据、摄影画面构图的数据、埃菲尔铁塔的第二层平台高度与总塔高……均以黄金分割点为依据,同时配以另一组对比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中数据进行比值计算,使学生在对比与辨别中发现并欣赏黄金比所带来的和谐比例关系和美学价值。这样的信息呈现通过比值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物品和建筑的设计、美术创造、人体与自然等方面都广泛存在着,体会到生活中设计不是那么随意简单的,而是往往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三、媒体助力化解难点,扫思维障碍
  数学课堂需要媒体的协助,但是目前有的教师盲目使用,置教学内容于不顾,有些简单或者易知的知识点,也用多媒体重复加以演示,剥夺了学生表达或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便于教师实物演示的环节也用电脑演示,淡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有些课件又太过繁杂,主次不分,追求动画效果,却忽视了本质的数学知识……其实“成也萧何败萧何”。用在实处,帮助化解难点,帮助学生从中品出“数学味”的多媒体才是必需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声色俱备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与文字资料、再现解题思路快捷而方便;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多角度的观察,将数学公式、概念等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进行复杂实验的模拟与扩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操作指导明确具体,为思维开路
  有效的操作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操作活动要深入问题本质,不要为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一座桥梁,它使学生感知进一步积累,形象进一步丰富,经验进一步明晰。操作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使具体动作与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逻辑与理性认识。
  五、讨论按需给足时间,得思维收获
  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有“疑”处、有“异”处、有“益”处、需“忆”处、需“议”处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时间不足的课堂讨论只能是“形式主义”,不但浪费时间,影响学生讨论的兴趣,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也无法知道学生真实的思考水平。所以讨论必须给足学生时间,根据学生需要而定,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认真求证、流畅整理才有勇气将其表达出来。学生需要通过双方互动、多方互动,相互启发,才能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时间的保证是必要的,否则中断思维不但引起学生的不满足,而且无法使学生有所收获。
  一名成功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不仅是数学教学,更应是数学教育。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需要从数学学习中“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一些数学知识,需要“经历、体验、探索”一些数学过程。这并不是几个数学游戏能达到的效果。只有积蓄思维能量的课堂,呈现数学最本质的思维之美,提升数学课堂的真正“颜值”,将已走远的数学拉回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世界,因数学思维乐趣而“爱”上数学,使得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可能,这才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中进行,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保持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最主要的场所,教学质量直
美刊《幸存》2006年第48卷第2期刊登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贝茨·吉尔与人合写的题为《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的文章.该文从文化、政治观念和外交政策三方面说明了
麦香又充满了婆婆的乡下小屋,满头汗水的人们吆喝着回了家。  我趁着城市的闷热,到乡下避暑,在炎热中芭蕉叶扇子可没什么用,只好躺在炕上了。我往外边看了看,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地长得油光水滑,乡亲们正在忙着收获,人就像小黑点儿浮在上面。屋里也有许多麦子,一包一捆的,看来今年麦田又是一次好收成。  “用手抚摸着那些麦子,手上都有香气了呢!”婆婆在屋里笑着一边说,一边扎捆着地上的麦子,顺便还抹了一下额头上密密
期刊
“  数字经济”的概念早已有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思想家唐·塔普斯科就出版了一本叫做《数字经济》的著作。随着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等著作的出版和畅销,数字经济理念在全世界流行开来。有学者告诉《经济》记者,实际上,从电脑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字经济就已经开始了,但程度较浅,“就像爬山,你走了几个台阶,发现前面还有一百阶,但这些都是台阶”。
期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应对国际产业格局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应该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路径,让思想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约兰.特班(G ran Therbon)在美刊《新左翼评论》2007年1—2月号上发表文章,探讨了后共产主义世界中的激进社会理论,认为当前左翼理论中存在多种立场,但它们都统一于反对资本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组成、梭梭幼苗天然更新状况及梭梭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特征.结果显示:由于气候变化,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