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音乐实践。课标的这一要求是符合音乐教学规律的。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审美欣赏。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鼎盛期,生理上的巨变带给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生理、心理的变化使得许多学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参与面越来越狭窄。那么,怎样来克服这些阻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课堂就是舞台——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1.和谐的室内环境。由于课堂中要进行歌唱、律动、游戏、表演等,所以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座位。可以灵活地进行空间位置:如T型、田字格型、圆型、梯型等各型摆布。另外,根据初中学生的欣赏特点,可以适当布置音乐教室,增添音乐氛围。如: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家的画像,讲桌上摆放一瓶鲜花,墙上挂上乐器和音乐家的图片,黑板上写上音乐小常识并张贴各种音乐符号,教室的后边布置一个可灵活变化的音乐角……由此,呈现一个色彩丰富,弥漫着艺术氛围的教室环境。而每逢节日,师生还一起自制一些音乐小挂件给教室锦上添花。
2.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用各种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这样学生就会克服心理上的胆怯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教师还可以有空就找同学聊聊,聊聊学习、生活、兴趣,以及音乐接触中的各种感受。下课时,教师也可以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间游戏,逐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像平时那样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充裕的时空环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表演,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与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课犹如开幕——以审美欣赏为起点的课堂教学
学生活泼好动,富有个性,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它。因此,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采用多彩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正如某省一次音乐优质课竞赛中的案例所体现的:
教师以一段朝鲜长鼓舞导入新课。孩子们顿时觉得很新鲜。接下来教师介绍了朝鲜的民族文化音乐特点,并为孩子们跳了一段朝鲜舞,立刻有些同学马上站起来跃跃欲试。体验了朝鲜舞蹈后,教师很自然引入了朝鲜歌曲《荡秋千》的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聆听,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一点都没觉得厌烦。而后教师又给同学们补充欣赏了朝鲜歌曲《卖花姑娘》《桔梗谣》。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不知不觉间下了课,他们觉得意犹未尽。
这个课例有助于说明: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反之,对音乐不感兴趣,被动地进行音乐学习,就可能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厌倦心理。
三、竞争促进发展——让所有同学都有一技之长
只有竞争,才能进步。要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心态去竞争,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才能。在我的积极鼓励下,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了,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敢于和最强的对手较量。教学中,我通常按照学生的特长、个性进行编组。每个组都有各类特长生,如擅长歌唱的、擅长乐器的、擅长舞蹈的分在同一组。上课时,便于经常开展一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活动。
我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采用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进行“一帮一”、“一带多”,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我曾经设计过一次“我所喜欢的一首歌曲”表演比赛。在表演之前提前两周告诉学生比赛的消息及要求,让他们设法收集和选择歌曲。我要求每个参赛学生都必须在演唱之后说说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喜欢这首歌曲的理由。同学们兴致很高,想出很多办法来收集和选择歌曲,并且向家长、亲友求助,帮助自己唱好、理解好歌曲。这样的比赛既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又能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自信是参与的必要前提,要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经常对学生说:“相信自己,我能行”虽然是普通的一句话,但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中,有的同学刚开始比较自卑,表现拘谨、沉默,和其他同学很少交流。因此,我在课堂中经常鼓励这些同学为大家表演或发言。在参加一些活动后,这些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体验到成就感。他们逐渐变得自信、开朗,积极参加活动。我在学期末开展了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出现的音乐考试。考试形式不拘,学生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音乐特长,同学们有的歌唱、有的吹奏、有的伴奏、有的伴舞。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实践证明,唱歌、演奏、表演等才能每个人都有一点,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善于表现自己,那么往往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鼎盛期,生理上的巨变带给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生理、心理的变化使得许多学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参与面越来越狭窄。那么,怎样来克服这些阻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课堂就是舞台——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1.和谐的室内环境。由于课堂中要进行歌唱、律动、游戏、表演等,所以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座位。可以灵活地进行空间位置:如T型、田字格型、圆型、梯型等各型摆布。另外,根据初中学生的欣赏特点,可以适当布置音乐教室,增添音乐氛围。如: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家的画像,讲桌上摆放一瓶鲜花,墙上挂上乐器和音乐家的图片,黑板上写上音乐小常识并张贴各种音乐符号,教室的后边布置一个可灵活变化的音乐角……由此,呈现一个色彩丰富,弥漫着艺术氛围的教室环境。而每逢节日,师生还一起自制一些音乐小挂件给教室锦上添花。
2.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用各种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这样学生就会克服心理上的胆怯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教师还可以有空就找同学聊聊,聊聊学习、生活、兴趣,以及音乐接触中的各种感受。下课时,教师也可以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间游戏,逐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像平时那样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充裕的时空环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表演,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与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课犹如开幕——以审美欣赏为起点的课堂教学
学生活泼好动,富有个性,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它。因此,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采用多彩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正如某省一次音乐优质课竞赛中的案例所体现的:
教师以一段朝鲜长鼓舞导入新课。孩子们顿时觉得很新鲜。接下来教师介绍了朝鲜的民族文化音乐特点,并为孩子们跳了一段朝鲜舞,立刻有些同学马上站起来跃跃欲试。体验了朝鲜舞蹈后,教师很自然引入了朝鲜歌曲《荡秋千》的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聆听,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一点都没觉得厌烦。而后教师又给同学们补充欣赏了朝鲜歌曲《卖花姑娘》《桔梗谣》。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不知不觉间下了课,他们觉得意犹未尽。
这个课例有助于说明: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反之,对音乐不感兴趣,被动地进行音乐学习,就可能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厌倦心理。
三、竞争促进发展——让所有同学都有一技之长
只有竞争,才能进步。要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心态去竞争,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才能。在我的积极鼓励下,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了,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敢于和最强的对手较量。教学中,我通常按照学生的特长、个性进行编组。每个组都有各类特长生,如擅长歌唱的、擅长乐器的、擅长舞蹈的分在同一组。上课时,便于经常开展一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活动。
我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采用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进行“一帮一”、“一带多”,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我曾经设计过一次“我所喜欢的一首歌曲”表演比赛。在表演之前提前两周告诉学生比赛的消息及要求,让他们设法收集和选择歌曲。我要求每个参赛学生都必须在演唱之后说说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喜欢这首歌曲的理由。同学们兴致很高,想出很多办法来收集和选择歌曲,并且向家长、亲友求助,帮助自己唱好、理解好歌曲。这样的比赛既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又能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自信是参与的必要前提,要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经常对学生说:“相信自己,我能行”虽然是普通的一句话,但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中,有的同学刚开始比较自卑,表现拘谨、沉默,和其他同学很少交流。因此,我在课堂中经常鼓励这些同学为大家表演或发言。在参加一些活动后,这些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体验到成就感。他们逐渐变得自信、开朗,积极参加活动。我在学期末开展了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出现的音乐考试。考试形式不拘,学生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音乐特长,同学们有的歌唱、有的吹奏、有的伴奏、有的伴舞。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实践证明,唱歌、演奏、表演等才能每个人都有一点,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善于表现自己,那么往往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