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融合·实践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是应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学科发展需要而产生且与之共存的课程设置。在艺术院校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仅仅是舞台合作,更多的是多种角色的转换,如:传授、引领、合作、协作等。从具体演唱作品入手,通过本科阶段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逐步使学生从完成作品、理解作品到最终培养学生同协作者共同设计、处理作品的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演唱水平与音乐表现能力协调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艺术指导 民族 合作 音乐基本要素
  前言
  中国民族声乐亦称中国声乐,在经历了民族小乐队等其它方式为主要伴奏形式后,逐步与西洋乐器钢琴相融合最终在高等艺术院校确定的音乐合作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合作形式,艺术指导教师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最初学生对于陌生学科的“指导式合作”到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与演唱、鉴赏能力后演变的“融合式协作”,再到师生共同走向艺术实践舞台上的“应变式交融”,在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加深等方面处处需要艺术指导教师用心地陪伴。作为一门细致、综合性强的学科,存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有三个环节不能忽略,也是使学生较好完成演唱的关键。
  1.从对“音”的规范入手,为每首作品的后期艺术处理打好基础
  艺术指导课是针对演唱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使演唱与钢琴语言相融合的具体环节。那么音乐“处理”与“融合”的基本前提就是二者在音乐基本要素上理解的统一。“音乐”一词从词义上有“音”亦有“乐”,其中的“音”,我认为是指对音高、节奏、节拍、速度等基本属性的正确理解。这是艺术指导课程中音乐表达的基本要素,诸因素表达的准确、规范也是对作品的基本要求。就高校的演唱专业学生而言,对于演唱乐谱都具有基本读谱与理解能力,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对音乐的基础知识也有过专业、系统的理论学习。具体体现在艺术指导课中,是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衔接、整合、细化、延伸的实践过程,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音乐表现的偏差及学生对乐谱的误读进行及时的纠正是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于音高、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规范是艺术指导课的首要任务。任何作品的艺术处理应该建立在准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基础之上,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在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却是最多的。很多音乐在表现上表现力不足、音乐拖沓、急促、不能很好表现作品风格等现象很多源于最初对音乐的随意性。其中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对音乐基本要素表现的自由化。造成音乐不规范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五线谱、简谱不熟悉或读谱疏忽造成的音高错误。尤其对于参考资料较少的演唱作品而言,容易在识谱阶段不严谨造成演唱中对乐谱误读。比如:五线谱中对线与线、间与间唱名之间的混淆,音与音连接之间(自然音程、变化音程)之间演唱不准确,带有临时变音记号的音容易遗漏,长音时值不足,切分、附点等节奏型不严格,延留音时值把握不准确等。这类问题在较为生疏的民族戏曲类作品中尤为常见,比如:《骂法海不如禽兽》。这类作品完全靠学生自己揣摩、学习,就会暴露出学生存音乐相关知识上的薄弱问题。通过日常学习一方面加强读谱准确能力,另一方面注意日常戏曲类曲目的积累,熟悉曲风曲调特点,也有利于增强读谱信心与增强音乐感觉。
  其次,对于流传较广的作品,应尊重原谱,力求读谱的严谨。由于我们所熟悉的作品在演唱、录制等过程中会融入歌唱家不同版本的演唱处理与二度创作,尤其民族作品自身的风格特点,在散板段落、旋律具体的装饰音处理方面都有较大的空间,单纯的模仿某个版本违背了艺术表现的宗旨。通过细致的读谱以明确原谱的意图与要求,做到读谱的严谨,避免在模仿中形成的乐谱误读。这样使作品在进一步的艺术处理阶段更为顺利。
  另外,有些学生在正确掌握音名、唱名后也确实存在实际演唱中唱不准的问题,自己不能及时辨别造成音高偏低或偏高,节奏的实际掌握不准确等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艺术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及时指导,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音乐听觉判断能力,加强音乐表现的准确性。
  2.融合“乐”的理解,实现演唱与钢琴的密切配合
  在音乐基本要素规范教学后。演唱与钢琴就进入了二者和谐、统一的“融合”阶段。对于演唱作品而言,在艺术指导课上所涵盖的知识涉及到此前学生所学的乐理、音乐史、艺术概论、视唱练耳等学科。在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显然更为灵活。由于作品之间在创作年代、体裁、创作思维、手法、篇幅等方面不同,有些基础音乐知识在组合、衔接过程中体现了作品的复杂性,确实需要艺术指导教师针对个别作品做深入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具体环节的设计上对学生及时引导。针对重要环节阐述如下:
  首先,在融合“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前“做足”案头工作,这一点是音乐能够较好融合的关键。第一层面应从多角度全面了解演唱作品,包括文学背景、音乐创作背景、词曲家创作特征、该曲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等。尤其对于民族风格较强的作品。还需结合地域、人文、历史等多方面把握风格特征。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利于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交流,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使作品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理解,避免一首作品千人一面而造成的音乐呆板、机械而违背艺术表现的规律。第二层面,演唱者应该有阅读正谱(即有五线谱伴奏)的能力。在熟读演唱旋律的同时。应该从读谱阶段就将歌曲的前奏、间奏、短小的过门、尾奏音乐信息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部分连贯性地统一起来。尤其在戏曲类作品中表现更为明显,由于一句唱腔之间小过门特别多,需要熟背才能使音乐表现完整、连贯、自然,对抑扬顿挫表现把握得张弛有度。如:《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其次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准备,教师可以从伴奏的具体功能入手对演唱作品不同部分乐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来感受理解音乐。这是较为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从本质上帮助学生了解每一处伴奏的功能与作用,抓住具体作品的伴奏编配特点,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伴奏与演唱旋律相互交织发展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演唱心理上有所准备,体会不同设计所带来的音乐效果。如:从音响效果上对前奏、间奏连接处的明确;在特殊音乐记号上理解的统一,如:延长记号、散板乐句、自由节奏乐旬、渐快、渐慢的尺度把握;力度记号统一、交错层次的表现等。
  再次,是对伴奏语言的熟悉:乐句之间的连接、过渡、转折、烘托等;明确演唱的气口设计;在转调、节拍转换等特殊部分的着重提示等。这些都是钢琴与演唱相互交织融合的基本构成,只有将二者作为共同的艺术表现来设计、理解、发展时才能使音乐配合得水乳交融,丝丝入扣。这样细致的分析、处理音乐和具体的尝试之后,艺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歌曲速度的磨合就水到渠成了,利于作品表现的个性化挖掘。
  最后,艺术指导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判断能力及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及鉴赏能力,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由于作品在二度创作方面离不开时代审美的影响,即使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的演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融入时代审美特征的艺术处理才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对音乐的不同理解给予取舍,准确把握音乐表现的尺度,明确作品定位从宏观上系统准确的理清作品所处时期、归属体裁,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地研读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时代“共性”与作品“个性”,利于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及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新作品的驾驭能力也是其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这是建立在深厚的艺术积淀基础之上,通过所接触、演唱作品数量的积累来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这一点应该是高校艺术指导课程设立的主旨所在。
  3.通过舞台实践机会总结问题,巩固提高教学成果
  演唱作为表演艺术,最终离不开舞台实践的检验。考试、比赛、演出等都是良好的演练机会。但实践不同于课堂训练,由于演唱环境、心理因素的改变,最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舞台紧张问题,由此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或意想不到的状况,在正常范围内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实践机会的增多逐渐解决。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稳定演唱状态,总结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查找不足,有的放矢地针对具体问题打牢基础,加强日常的训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课堂扎实基础,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使学生在民族声乐演唱水平与艺术表现两方面齐头并进,实现“两条腿”走路,从而实现音乐表现的科学性。
  (责任编辑 霍闽)
其他文献
本次对话会在刘辉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中拉开序幕。这次对话会主要通过谈音乐、谈人生、谈学习音乐的过程,对音乐的认识以及音乐与哲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刘辉教授强调音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歌唱艺术,人类从劳动开始就创造了音乐,音乐始终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音乐可以表达每个人的情感,音乐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幸福,我们离不开音乐,并引用马克思的名言进一步说明了音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期刊
学术报告由院长刘辉教授主持。刘辉院长对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德高望重的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面旗帜——金铁霖教授来院作学术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刘辉院长讲道:“作为歌唱家,金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中央乐团合唱队男高音声部长来到沈阳演出,演唱《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歌声优美、余音绕粱,就让当时青年时的我十分崇拜,可以说金铁霖教授是中国最好的男高音。金教授在40岁时演唱了9首声乐作品并出版了cD,演唱得非
期刊
2016年5月18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戴嘉枋在沈阳音乐学院作了题为《京剧“样板戏”音乐研究》的学术报告。这是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学术报告——“当代文艺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四场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报告。  戴嘉枋是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传统音
期刊
“炫技西伯利亚”二重奏组由俄罗斯民族乐器冬不拉演奏家安德烈·库盖耶夫斯基、巴扬演奏家安德烈·罗曼诺夫和米哈伊尔·奥夫钦尼科夫创立于2D01年,十余年来,曾经荣获多种奖项。担纲本场音乐会的安德烈·库盖耶夫斯基和米哈伊尔·奥夫钦尼科夫都曾荣获久负盛名的“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全俄音乐节比赛”的大奖,而本次的钢琴伴奏塔季扬娜·库盖耶夫斯基也多次获得伴奏方面奖项。  音乐会在优美绚丽的三重奏华尔兹《FAVN
期刊
2016年4月27日下午2时,“沈阳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隆重举行。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魏煌、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音乐学系党支部书记火青、岫岩县委副书记兰真芳等领导,音乐学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挂牌仪式由岫岩县文化局局长杜成辉主持,魏煌副院长、兰真芳副书记分别发言,他们的话题主要围绕岫岩满族文化展开,并多次阐明了建立教学基地、传承岫岩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魏煌代
期刊
2016年5月11日,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场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本场音乐会为“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音乐会之一。在近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中,共演奏77部作品,从体裁上来看,包括舞曲、夜曲、音乐会组曲、变奏曲与赋格等,形式各异,风格不同,可谓一场钢琴音乐饕餮盛宴。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钢琴系主任张芳、乐器工艺系主任赵广运等领导出席并观看了本场音乐会。  音乐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举行
期刊
“只有了解了本课题范围内全部研究成果,才能确保在此基础上做有创新、有价值的音乐研究”,这是李虻教授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学活动中,给现场听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  2016年5月18日下午,作为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虻教授的讲座“音乐研究与论文写作及科研课题之间的关系”在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第一教学楼16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张晓燕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活动,来自沈阳
期刊
叶子笛,是一种单簧气鸣乐器,起源并流行于侗族,在侗语中又被称为“拔锛”或“纪拔昧”,即竹叶为簧的笛子的意思。它也是侗族民间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竖吹乐器,独奏演出形式居多,现在在黔东南的桂北、从江的融水以及三江西部的侗族地区流传甚广,深得民心。  叶子笛大致可分为单管和双管两种,管身由竹子制成,在民间的制作中随意性很大,形制大小不一。  单管的叶子笛在制作时,笛身通常选用与筷子的直径差不多大小的笔管竹,
期刊
在美国心理学会最近举行的年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癫痫病患者的大脑会对音乐做出不同于那些没有癫痫病的人的反应,这项发现将有可能为预防癫痫病发作提供新的疗法。  出席这届年度大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瓦克斯纳医疗中心的兼职助理教授克里斯廷·查里顿博士说,“我们相信,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帮助那些癫痫病患者。”  癫痫病,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
期刊
编者按:周扬同志生前说,“在我国革命音乐家中,不幸早逝的有聂耳、冼星海、张曙、任光等,但麦新同志是死得更为悲壮的。解放战争期间,麦新参加了东北土地改革的激烈斗争,在一次遭遇匪徒突然袭击中,英勇搏斗而牺牲。听说他死后,当地群众曾伏柩痛哭,至今内蒙古人民还深深怀念着他。”麦新,可谓真正的革命烈士。在开鲁县,有以麦新命名的“麦新公社”“麦新大队”“麦新村(即‘万发永’)”,这是人民给予他的崇高荣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