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小学期”制度,改变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以项目实训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进行软件工程实际开发项目案例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期;软件工程;培养模式;项目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6-03
2009年7月23日到26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议以推进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建设为主题,围绕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了讨论。讲座之后,主办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邀请所有参会代表考察参观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贺红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该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暑假“小学期”制度。
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训”培养模式
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实训为导向,厚基础、重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实训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山东省全省得到大力推广,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也成了山东省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发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之所以能够走出这样的一条特色之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该校没有盲目的把学生抛向社会,没有盲目的把学生交给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现如今,外界计算机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各个层次的培训公司纷纷看中了高校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这个庞大的蛋糕。很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或即使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却没有办法引进具有一线实践开发技能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又要为学生就业找个好归属,迫于无奈,只有将学生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学习。这种做法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培训公司教会了学生开发技术,同时也帮学生推荐找到了工作。而山大威海分校则是把外面的培训机构和实训教师引进来,在校内进行培训,学校为其提供实训平台和场地。该校的做法,对学生比较方便适用,而且安全也有保障。同时,也帮学生省去了很多培训费用。除此之外,威海分校实训培养模式的成功,我们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威海市是夏季避暑胜地,好请人才。威海地处海边,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6度,气候宜人,很多专业人才愿意去该校做短期教学和培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根据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实行三学期制,从7月1日到7月30日是第三学期时间,被称为小学期。在该学期,学校会邀请外界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整个教学也是进行选修课、辅修课和实习实践类课程,生产实习也是在这段时间进行。在暑假前,学校会到处“物色”各个方向的专业人才,邀请其到该校讲学或做培训,时间一般分为一周、两周或三周。在培训讲学期间,学校为其提供住宿和三餐补助,并给其60元/学时的讲课补贴。虽然补贴不多,但各个培训教师能够在愉快度假的过程中顺便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而且还有收入,应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软件工程系从外界的一些知名IT公司或知名IT培训机构请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一般都是按4周进行。现在的威海分校,实训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整个工科领域的专业,几乎全都在搞实训模式,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
2.有资金支持。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进行实训教学,是从2006年开始。刚开始没有资金支持,系里就先拿出一部分资金先垫付,在把一期做好后,效果出来了,学校也开始重视了,就开始资金投入了。再到后期,实训的影响更大了,威海市政府和山东省教育厅都开始重视,大量政府资金开始注入。另外,有些大型的实训,也会要求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100元左右。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按照道理来说,是不符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的。但威海分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很多学生会对这样的实训不够重视。再者,即使是收费的培训,学生在学过后如果的确觉得物有所值,也就不会介意这部分培训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软件工程系这样做,其实是替学生节省了大部分钱。因为现在外界的IT培训机构,培训一个项目一般都是几千元。
二、其他高校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成功,很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国内很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IT信息类专业,新技术发展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如果教学上还是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没有掌握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去就成了社会的“弃儿”。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软件工程教学应以项目开发为核心,紧盯业界技术前沿,组织项目开发团队,分配项目开发任务,进行项目开发指导,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
1.积极建设软件工程大类实训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训环境。(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主要是为计算机系大一学生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建立这个实验室投入很小,可以使用学校历年来淘汰的旧机器。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只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导论课程,导论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学科专业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学科主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前把握。根据计算机系新的教学计划,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期间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组装和维护,可以让大一新生提早对计算机专业奠定学习兴趣。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后,本专业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也可以在后期重点选拔计算机系的学生充实到学校的网络中心帮助维护整个学校的其他师生的计算机。(2)具有实训场景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网络验证实验外,还要具备网络科研功能。同时,作为学生网络实训使用,一定要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建设具有实训背景的网络工程场景。可以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图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动态的组网场景。其组网设备可以完全照搬学校的网络中心机房模式来购置,真实再现网络接入环境。引导学生架设网络,从铺线开始,包括设备选型、采购,一直到具体实施,从运营商的接入段一直到客户终端,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络工程。同时,学生报考软考的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考试,而这两个考试对学生的网络实践要求非常多。另外,信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找研发类和技术支持类工作时,遇到的面试题目50%以上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提高网络实践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3)软件开发实训实验室。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开设的越早,对学生越有利,宜早不宜迟。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建设,分别是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程序开发(C,C ,Java,C#)和软件工程(VSS,UML)。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训的重中之重,建议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同时,还可以在软件工程实验室进行软考培训,对报考程序员、软件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的学生进行强化。 2.大力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工科学校要有工科学校的“拳头”,要保证有稳定的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很多青年教师特别是男青年教师因为经济压力而从学校辞职,不少双师型教师因待遇问题而投奔企业。要想留住和吸引大量的优秀计算机类人才,必须要舍得投入,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想让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学校“安身立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同时,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给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具有主人翁精神。(1)请进来和送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合适的双师型教师,四面出击邀请技术“牛人”投入计算机教学。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项目实践经验少,大部分老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项目实训类青年教师较少,还有很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开展,还需要从社会上引进一些短期兼职教师,建议大力度引进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型和工程应用型高校,需要更多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以一定的社会途径在外界收集和打听技术精英,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引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从社会引进的实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以1-4周为宜,根据其实训项目的安排来决定其实训时间的长短。送出去。由于自身专业和技术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计算机实训技能。所以,还应该积极的对已有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委派青年教师参加外界技术类培训,比如,参加全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举办的项目培训。像微软、IBM、Sun、Oracle、Cisco、中兴、华为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些大型培训。
3.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大力推行
“实训”模式。(1)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实训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专业课的先后联系和前后逻辑,无法架起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链。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教育。一部分学校现在在推行3 1的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课程理论的学习,第4年把学生送到外面的企业进行实习或培训。3 1的教学模式,它的弊端就是学生在前三年期间,过多的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因为没有动手实践能力而过早的丧失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把实践实训课程放在校内进行,从大一到大四分散实施,结合培养方案,按照各个课程的先后顺序开展对应的实训,在每学期末进行实训[2]。以“实训 项目”的方式来带动。依次进行计算机基础实训、C语言和C 实训、Java实训、Oracle实训和C#实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过早的领悟到“项目”的魅力,增加学习兴趣。实训时间建议定在每学期期末,以方便安排课程教学。(2)以项目开发带动课程教学。结合专业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应的教学科研和项目开发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常规项目,比如精品课程网站、学校部门门户网站和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等。在项目完成交付使用后,学校可以给师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做软件项目,要抛弃必须在外面找项目的观念,要抛弃做出的软件项目一定要有市场的观念。很多信息管理系统,完全可以让学校安排本校学生做,做完后学校自己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这种实训模式做成功之后,项目开发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可以考虑成立软件工程工作室,承接外面的项目,做一些大型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唐浩坤.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田志明.构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改基金资助,基金编号2011xxjy08、2011xxjy09
关键词:小学期;软件工程;培养模式;项目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6-03
2009年7月23日到26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议以推进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建设为主题,围绕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了讨论。讲座之后,主办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邀请所有参会代表考察参观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贺红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该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暑假“小学期”制度。
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训”培养模式
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实训为导向,厚基础、重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实训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山东省全省得到大力推广,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也成了山东省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发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之所以能够走出这样的一条特色之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该校没有盲目的把学生抛向社会,没有盲目的把学生交给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现如今,外界计算机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各个层次的培训公司纷纷看中了高校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这个庞大的蛋糕。很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或即使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却没有办法引进具有一线实践开发技能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又要为学生就业找个好归属,迫于无奈,只有将学生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学习。这种做法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培训公司教会了学生开发技术,同时也帮学生推荐找到了工作。而山大威海分校则是把外面的培训机构和实训教师引进来,在校内进行培训,学校为其提供实训平台和场地。该校的做法,对学生比较方便适用,而且安全也有保障。同时,也帮学生省去了很多培训费用。除此之外,威海分校实训培养模式的成功,我们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威海市是夏季避暑胜地,好请人才。威海地处海边,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6度,气候宜人,很多专业人才愿意去该校做短期教学和培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根据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实行三学期制,从7月1日到7月30日是第三学期时间,被称为小学期。在该学期,学校会邀请外界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整个教学也是进行选修课、辅修课和实习实践类课程,生产实习也是在这段时间进行。在暑假前,学校会到处“物色”各个方向的专业人才,邀请其到该校讲学或做培训,时间一般分为一周、两周或三周。在培训讲学期间,学校为其提供住宿和三餐补助,并给其60元/学时的讲课补贴。虽然补贴不多,但各个培训教师能够在愉快度假的过程中顺便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而且还有收入,应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软件工程系从外界的一些知名IT公司或知名IT培训机构请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一般都是按4周进行。现在的威海分校,实训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整个工科领域的专业,几乎全都在搞实训模式,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
2.有资金支持。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进行实训教学,是从2006年开始。刚开始没有资金支持,系里就先拿出一部分资金先垫付,在把一期做好后,效果出来了,学校也开始重视了,就开始资金投入了。再到后期,实训的影响更大了,威海市政府和山东省教育厅都开始重视,大量政府资金开始注入。另外,有些大型的实训,也会要求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100元左右。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按照道理来说,是不符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的。但威海分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很多学生会对这样的实训不够重视。再者,即使是收费的培训,学生在学过后如果的确觉得物有所值,也就不会介意这部分培训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软件工程系这样做,其实是替学生节省了大部分钱。因为现在外界的IT培训机构,培训一个项目一般都是几千元。
二、其他高校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成功,很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国内很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IT信息类专业,新技术发展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如果教学上还是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没有掌握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去就成了社会的“弃儿”。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软件工程教学应以项目开发为核心,紧盯业界技术前沿,组织项目开发团队,分配项目开发任务,进行项目开发指导,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
1.积极建设软件工程大类实训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训环境。(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主要是为计算机系大一学生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建立这个实验室投入很小,可以使用学校历年来淘汰的旧机器。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只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导论课程,导论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学科专业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学科主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前把握。根据计算机系新的教学计划,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期间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组装和维护,可以让大一新生提早对计算机专业奠定学习兴趣。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后,本专业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也可以在后期重点选拔计算机系的学生充实到学校的网络中心帮助维护整个学校的其他师生的计算机。(2)具有实训场景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网络验证实验外,还要具备网络科研功能。同时,作为学生网络实训使用,一定要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建设具有实训背景的网络工程场景。可以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图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动态的组网场景。其组网设备可以完全照搬学校的网络中心机房模式来购置,真实再现网络接入环境。引导学生架设网络,从铺线开始,包括设备选型、采购,一直到具体实施,从运营商的接入段一直到客户终端,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络工程。同时,学生报考软考的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考试,而这两个考试对学生的网络实践要求非常多。另外,信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找研发类和技术支持类工作时,遇到的面试题目50%以上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提高网络实践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3)软件开发实训实验室。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开设的越早,对学生越有利,宜早不宜迟。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建设,分别是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程序开发(C,C ,Java,C#)和软件工程(VSS,UML)。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训的重中之重,建议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同时,还可以在软件工程实验室进行软考培训,对报考程序员、软件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的学生进行强化。 2.大力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工科学校要有工科学校的“拳头”,要保证有稳定的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很多青年教师特别是男青年教师因为经济压力而从学校辞职,不少双师型教师因待遇问题而投奔企业。要想留住和吸引大量的优秀计算机类人才,必须要舍得投入,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想让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学校“安身立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同时,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给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具有主人翁精神。(1)请进来和送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合适的双师型教师,四面出击邀请技术“牛人”投入计算机教学。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项目实践经验少,大部分老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项目实训类青年教师较少,还有很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开展,还需要从社会上引进一些短期兼职教师,建议大力度引进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型和工程应用型高校,需要更多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以一定的社会途径在外界收集和打听技术精英,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引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从社会引进的实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以1-4周为宜,根据其实训项目的安排来决定其实训时间的长短。送出去。由于自身专业和技术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计算机实训技能。所以,还应该积极的对已有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委派青年教师参加外界技术类培训,比如,参加全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举办的项目培训。像微软、IBM、Sun、Oracle、Cisco、中兴、华为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些大型培训。
3.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大力推行
“实训”模式。(1)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实训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专业课的先后联系和前后逻辑,无法架起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链。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教育。一部分学校现在在推行3 1的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课程理论的学习,第4年把学生送到外面的企业进行实习或培训。3 1的教学模式,它的弊端就是学生在前三年期间,过多的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因为没有动手实践能力而过早的丧失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把实践实训课程放在校内进行,从大一到大四分散实施,结合培养方案,按照各个课程的先后顺序开展对应的实训,在每学期末进行实训[2]。以“实训 项目”的方式来带动。依次进行计算机基础实训、C语言和C 实训、Java实训、Oracle实训和C#实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过早的领悟到“项目”的魅力,增加学习兴趣。实训时间建议定在每学期期末,以方便安排课程教学。(2)以项目开发带动课程教学。结合专业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应的教学科研和项目开发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常规项目,比如精品课程网站、学校部门门户网站和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等。在项目完成交付使用后,学校可以给师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做软件项目,要抛弃必须在外面找项目的观念,要抛弃做出的软件项目一定要有市场的观念。很多信息管理系统,完全可以让学校安排本校学生做,做完后学校自己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这种实训模式做成功之后,项目开发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可以考虑成立软件工程工作室,承接外面的项目,做一些大型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唐浩坤.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田志明.构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改基金资助,基金编号2011xxjy08、2011xxjy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