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血站采血点中无偿献血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其献血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献血者仅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87.62±1.04)分(P<0.05)。结论:针对血站采血点的无偿献血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献血反应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早期护理干预;血站;献血反应
献血者在进行献血期间由于其心理、生理因素和采血环境等影响,容易产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也即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该情况在流动献血车以及固定献血屋中比较常见。有报道指出[1],通过加强献血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献血反应,本质研究重点分析针对血站采血点内的无偿献血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抽取我站献血点自2018年6月起,至2018年12月无偿献血者120例为回顾分析对象,以数字法对入组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献血者60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19~47岁,年龄均值(27.3±0.6)岁。对照组:包括献血者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18~46岁,年龄均值(27.4±0.4)岁。两组入组对象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度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仅采取常规的护理,即在其进行献血时指导献血者进行常规献血资料的填写并完成献血的相关指导,献血结束后对献血者进行常规营养及饮料补充;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环境护理:首先需要对献血点内的环境进行改造和优化,对献血屋中的环境需要定期打扫和清洁,使其保持干净、温馨和宽敞,进而消除献血者在陌生环境中出现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在采血期间护理人员需保持态度温和以及语气和蔼,以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2)心理护理:在献血者献血以前,首先需要加强同献血者的沟通和交流,以聊天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进而清除其紧张感与恐惧感。并且还需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实际献血情况,针对存在严重紧张情绪者可将其献血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安排护理人员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进行简单的游戏来舒缓其紧张情绪;(3)健康教育:部分獻血者存在对无偿献血安全问题的担忧,担心献血之后对于自身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容易诱发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因此在献血之前需要对献血者进行无偿献血科普,向其讲解无偿献血的益处,帮助其消除内心紧张感和焦虑感。献血后告知多补充水分,食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1.3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包括轻度献血反应、中度献血反应和重度献血反应。(2)应用问卷调查法对于两组献血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满分100,分值与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
)描述,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87.62±1.04)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献血者在采血站固定献血屋内进行献血时,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同时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也容易导致献血工作无法继续开展[2]。针对此情况,工作人员须停止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并且由于献血者已抽出的血液未被及时的填满血袋,以及消菌饱和保存,因而无法投入临床应用需要丢弃处理,因而献血反应将影响献血点的采血率,造成血源浪费,因而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是提升采血效率的重要措施。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也表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献血反应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升血站采血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血站采血点的无偿献血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献血反应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成艳.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26):213.
[2]王雪梅.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1704-1705.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早期护理干预;血站;献血反应
献血者在进行献血期间由于其心理、生理因素和采血环境等影响,容易产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也即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该情况在流动献血车以及固定献血屋中比较常见。有报道指出[1],通过加强献血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献血反应,本质研究重点分析针对血站采血点内的无偿献血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抽取我站献血点自2018年6月起,至2018年12月无偿献血者120例为回顾分析对象,以数字法对入组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献血者60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19~47岁,年龄均值(27.3±0.6)岁。对照组:包括献血者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18~46岁,年龄均值(27.4±0.4)岁。两组入组对象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度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仅采取常规的护理,即在其进行献血时指导献血者进行常规献血资料的填写并完成献血的相关指导,献血结束后对献血者进行常规营养及饮料补充;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环境护理:首先需要对献血点内的环境进行改造和优化,对献血屋中的环境需要定期打扫和清洁,使其保持干净、温馨和宽敞,进而消除献血者在陌生环境中出现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在采血期间护理人员需保持态度温和以及语气和蔼,以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2)心理护理:在献血者献血以前,首先需要加强同献血者的沟通和交流,以聊天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进而清除其紧张感与恐惧感。并且还需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实际献血情况,针对存在严重紧张情绪者可将其献血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安排护理人员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进行简单的游戏来舒缓其紧张情绪;(3)健康教育:部分獻血者存在对无偿献血安全问题的担忧,担心献血之后对于自身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容易诱发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因此在献血之前需要对献血者进行无偿献血科普,向其讲解无偿献血的益处,帮助其消除内心紧张感和焦虑感。献血后告知多补充水分,食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1.3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包括轻度献血反应、中度献血反应和重度献血反应。(2)应用问卷调查法对于两组献血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满分100,分值与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
)描述,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87.62±1.04)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献血者在采血站固定献血屋内进行献血时,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同时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也容易导致献血工作无法继续开展[2]。针对此情况,工作人员须停止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并且由于献血者已抽出的血液未被及时的填满血袋,以及消菌饱和保存,因而无法投入临床应用需要丢弃处理,因而献血反应将影响献血点的采血率,造成血源浪费,因而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是提升采血效率的重要措施。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也表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献血反应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升血站采血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血站采血点的无偿献血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献血反应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成艳.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26):213.
[2]王雪梅.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1704-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