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仿真组,给予护生常规教学法、虚拟仿真训练法教学。结果:仿真组教学后初级、中级、高级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仿真组满意度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虚拟仿真训练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有助于改善护生成绩,提高其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关键词:虚拟仿真训练;基础护理学;静脉注射
前言:基础护理学是本科护生教育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生的护理能力[1]。常规教学方法下,护生可能因教学氛围枯燥、缺乏积极性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虚拟仿真训练方法为护生提供了丰富的模拟护理操作的机会,这一方法有助于改善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10名护生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5名)、仿真组(55名)。常规组男4名,女51名;年龄(19.2±2.4)岁。仿真组男3名,女52名;年龄(19.4±2.3)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教学法开展基础护理学教学。仿真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采用虚拟仿真训练方法:(1)自主学习。护生通过身份信息登陆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根据自身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基础护理操作考核等级(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护生自主选择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提供的基础护理操作内容,观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通过自学掌握这一护理操作的要点。(2)模拟训练。自学阶段结束后,护生可经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模拟训练功能,自主模拟所观看视频中的操作。以高级水平的病例演练——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物过敏性休克反应为例,虚拟仿真系统可随机为护生提供模拟病例:患者,女,39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就诊,皮试青霉素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产生胸闷、喉咙发紧、面色苍白、持续出冷汗等症状。测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体征,显示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5次,心率每分钟127次,血压72/50mmHg。护生可通过上述信息,判断该病例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模拟急救护理流程:按2L/min流量给予过敏性休克患者吸氧,皮下注射1ml0.1%浓度肾上腺素,建立静脉通道,分别注射10mg地塞米松、0.25g尼可刹米等药物,以纠正患者的异常体征,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护生每次模拟结束后,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可立即根据其模拟操作为其评分,评分达到85分以上为合格。护生可借助虚拟仿真训练系统,重复模拟某一项护理操作,直至完全掌握护理操作的要点为止。(3)教学指导。在基于虚拟仿真训练模式的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定期登陆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掌握护生的模拟评分状况,将模拟评分普遍偏低的护理操作作为教学重点,以操作演示、操作技巧讲解等形式,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
1.3观察指标
评估护生的成绩变化;分析护生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成績变化
教学前,护生三个等级成绩差异不显著;教学后,各等级成绩均有所改善,但常规组初级成绩(74.51±5.82)分、中级(73.02±6.15)分、高级(70.58±6.24)分,均较仿真组偏低(P<0.05)。
2.2满意度
常规组满意度水平87.27%,较仿真组偏低(P<0.05)。
3讨论
近年来,医院各科室接诊量的增加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产生明显变化。护生作为医院护理人员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护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基础护理学改善护生护理能力的主要课程,其教学质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虚拟仿真训练方法是一种以虚拟仿真训练系统为核心,通过为护生提供丰富模拟仿真训练机会提高护生护理能力的教学方法[2]。将其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其可依据护生学习进度、成绩的不同,提供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级别的学习模拟考核模式,以便护生通过重复性的模拟训练,增强其静脉注射、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护理操作水平。
相对于常规教学方法而言,虚拟仿真训练方法的优势在于:在虚拟仿真训练模式下,护生可通过模拟护理操作、系统自主评分、再次模拟的流程,逐渐发现其护理操作的不足,借助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帮助,逐步提高其基础护理操作的规范性。随着虚拟仿真训练方法教学的持续进行,护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成绩可得到良好的改善。本研究证实:教学后,仿真组初级(78.19±5.17)分、中级(75.92±6.03)分、高级(74.36±6.06)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推行虚拟仿真训练方法,以增强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娟.虚拟仿真教学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9):109-111.
[2]李红梅,田朝霞,张红,等.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3):275-279.
关键词:虚拟仿真训练;基础护理学;静脉注射
前言:基础护理学是本科护生教育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生的护理能力[1]。常规教学方法下,护生可能因教学氛围枯燥、缺乏积极性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虚拟仿真训练方法为护生提供了丰富的模拟护理操作的机会,这一方法有助于改善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10名护生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5名)、仿真组(55名)。常规组男4名,女51名;年龄(19.2±2.4)岁。仿真组男3名,女52名;年龄(19.4±2.3)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教学法开展基础护理学教学。仿真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采用虚拟仿真训练方法:(1)自主学习。护生通过身份信息登陆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根据自身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基础护理操作考核等级(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护生自主选择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提供的基础护理操作内容,观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通过自学掌握这一护理操作的要点。(2)模拟训练。自学阶段结束后,护生可经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模拟训练功能,自主模拟所观看视频中的操作。以高级水平的病例演练——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物过敏性休克反应为例,虚拟仿真系统可随机为护生提供模拟病例:患者,女,39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就诊,皮试青霉素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产生胸闷、喉咙发紧、面色苍白、持续出冷汗等症状。测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体征,显示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5次,心率每分钟127次,血压72/50mmHg。护生可通过上述信息,判断该病例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模拟急救护理流程:按2L/min流量给予过敏性休克患者吸氧,皮下注射1ml0.1%浓度肾上腺素,建立静脉通道,分别注射10mg地塞米松、0.25g尼可刹米等药物,以纠正患者的异常体征,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护生每次模拟结束后,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可立即根据其模拟操作为其评分,评分达到85分以上为合格。护生可借助虚拟仿真训练系统,重复模拟某一项护理操作,直至完全掌握护理操作的要点为止。(3)教学指导。在基于虚拟仿真训练模式的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定期登陆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掌握护生的模拟评分状况,将模拟评分普遍偏低的护理操作作为教学重点,以操作演示、操作技巧讲解等形式,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
1.3观察指标
评估护生的成绩变化;分析护生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成績变化
教学前,护生三个等级成绩差异不显著;教学后,各等级成绩均有所改善,但常规组初级成绩(74.51±5.82)分、中级(73.02±6.15)分、高级(70.58±6.24)分,均较仿真组偏低(P<0.05)。
2.2满意度
常规组满意度水平87.27%,较仿真组偏低(P<0.05)。
3讨论
近年来,医院各科室接诊量的增加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产生明显变化。护生作为医院护理人员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护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基础护理学改善护生护理能力的主要课程,其教学质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虚拟仿真训练方法是一种以虚拟仿真训练系统为核心,通过为护生提供丰富模拟仿真训练机会提高护生护理能力的教学方法[2]。将其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其可依据护生学习进度、成绩的不同,提供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级别的学习模拟考核模式,以便护生通过重复性的模拟训练,增强其静脉注射、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护理操作水平。
相对于常规教学方法而言,虚拟仿真训练方法的优势在于:在虚拟仿真训练模式下,护生可通过模拟护理操作、系统自主评分、再次模拟的流程,逐渐发现其护理操作的不足,借助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帮助,逐步提高其基础护理操作的规范性。随着虚拟仿真训练方法教学的持续进行,护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成绩可得到良好的改善。本研究证实:教学后,仿真组初级(78.19±5.17)分、中级(75.92±6.03)分、高级(74.36±6.06)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推行虚拟仿真训练方法,以增强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娟.虚拟仿真教学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9):109-111.
[2]李红梅,田朝霞,张红,等.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3):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