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棵树致敬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身高20米,高耸入云,气度非凡,确是树中的伟丈夫,千百年来一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阅尽人间春色。
  他那直径约2米的树干呈灰褐色,粗犷而坚韧,干燥而有力,我觉得那就是他如世外高人一般历经风霜的坚强骨骼。他那枝繁叶茂的华盖结满了沉甸甸的杏果,那肯定就是他清高脱俗的思想内核了。
  关于他的历史,我一直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品读;对于他的一生,我始终怀着十分虔诚的态度去仰望。一直到今年国庆长假的一个下午,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位于江苏淮阴的枚乘故里,仔仔细细地瞻仰他的尊容。
  当我远远地看到院中央的这株800年树龄的银杏,就一下子被他那一身正气、超然高耸的外表所倾倒,一下子认定了他就是一位树类种族的真君子,就认定他能够让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肃然起敬。
  我留连于古银杏脚下,一片又一片金黄色树叶随风飘落,一阵又一阵沁人肺腑的清香向我无声地袭来。我听到了一棵树在对我娓娓诉说。
  如果说800年的岁月使这棵银杏成长得风姿绰约,那么枚乘的《七发》则为他赋予了丰厚的精神内涵。
  当我走近枚乘故里,看到门前那块高达2.3米、长达8米的巨大“七发石”横卧在银杏的脚下,就被这块巨石上毛泽东手书的《七发》所震憾,也为巨石背面的浮雕《安车蒲轮》描绘的枚乘的人生所感动。我推想耸立于古运河边的枚亭,肯定就是枚乘创作传世之作《七发》时苦思冥想的地方,而“廉风正气厅”里陈列的吴客劝诫楚太子的生动塑像,就是再现了枚乘在《七发》里精心营造的辞赋意境。
  枚乘是汉初淮阴人,是西汉文景时期最伟大的辞赋家。他的代表作就是这篇被称为我国最早反腐倡廉檄文的《七发》。《七发》通过楚太子生病时,吴国客人前往问候的对话体,告诫贵族集团,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奢华腐败的生活方式是一切病痛的根源。这种病不是用针灸药石能治好的,唯一的疗法是端正世界观,转移情趣,才能“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我想,正是從这里我才找到了自己为什么一踏上枚乘的故里,就毫不犹豫地断定这株古银杏就是人间真君子的根本原因了。是一棵古树成就了一处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篇《七发》成就了这棵古树的丰厚内涵。当我看到“仁者寿厅”里的枚乘青铜塑像时,我便认定那清高脱俗的一代大师就是这棵大树的前世。
  我走到参天古树的脚下,与这位君子久久地对视,浴沐着他散发出来的清香气蕴,阵阵清香渗透清洗我这充满世俗之气的五脏六腑。
  要离开枚乘故里时,我站在门前的广场上,久久地注视着这棵千年古树,看到他正迎着秋风夕阳风度翩翩地轻轻摇摆,无数片枯黄色伞形树叶默默地四处飞舞。我与他相顾无言,他肯定是在向我挥手告别,他肯定知道我在向他行注目礼。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一顿海鲜大餐之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请教身边“赛百科”同事,他望闻问切一番:吃大凉的了吧?喝点粥,暖暖胃。我本疑心胆囊问题,怕是酒多所致。同事嘲笑:你蛮怕死的嘛!  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我就听到那句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想想,在特定的情境里,人是可以视死如归的。而在和平年代,阳光灿烂,生活舒适,人哪会不留恋世间的幸福,怎能不牵挂亲人的温暖?  小的时候,特别怕死,假如某天听了关于鬼怪的故事,晚
期刊
十年磨一剑,王丹亮终于把自己“磨”出来了。他研发的除甲醛产品投入市场后,一举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再次活跃于大众眼前的王丹亮,依旧是一身白大褂,实验器皿不离手,埋头于实验室。十年磨成南大人  3650天,能改变的东西太多。对王丹亮来说,彻底告别了河南青年的过往,已是南京大学化学博士、南京时光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风清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发明家和创业者双重身份。而今32岁的他,一步一个脚
期刊
周令钊曾与妻子陈若菊在艺术殿堂携手奋进,被誉为新中国“国家形象设计师”。为了挚爱的美术事业,他们走南闯北、跋山涉水采风写生,家国情怀令人感动。徐悲鸿夫妇为他们证婚  1948年初春,春风吹开了上海护城河两岸枝头上的花蕊,杏花微雨打湿了沉睡了一夜的城市,早起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吴侬软语轻清柔美。朦胧细雨中,一位男子一手撑伞一手握着画笔,细心地将这一切描绘在画布里。  这位男子就是上海育才学校的美术教
期刊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在乡村行走中被深深吸引,怀揣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与村民们携手同行。80后丛志强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位。他引导一个小山村的村民就地取材,打造出一个个美丽庭院,甚至使86名村民成为乡建艺术家。一张椅子带来的改变  丛志强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副教授。2019年4月初,他带着“设计推动乡村内生发展”课题来到浙江宁海县葛家村。村里耕地少,唯有山上的竹林和大片的桂花树是村里值得称道的东
期刊
卞赟  2019年8月 ,超强台风“利马奇”登陆,拥有167万粉丝的微博大V“天师-卡赞”发布的有关台风的话题成为焦点。  卡赞真名叫卞赟,是中国气象局气象工程师、气象编审,同时也是知名的科普博主、网红。他是气象界行走的百科全书,为粉丝们解答日常生活中的气象困惑。被科幻大片点燃的气象梦  卞赟出生在南京,因为母亲大学读的是气候学专业,家中有很多氣象方面的书。从小的耳濡目染,卞赟对气象产生了浓厚的兴
期刊
在江苏东海县湖西村,樊氏图书馆坐落在一处干净的农家院落里。今年47岁的樊振,是这里的馆长。23年来,他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创办了这座私人图书馆,已免费服务读者20多万人次。乡里乡亲、海内外学者都从中受益。  450平方米的馆内,配有藏书室和阅览室,文学、社科、哲学等图书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架上。为了吸引孩子们来图书馆阅读,樊振买了整整一书架的儿童读物。樊振的父母就住在图书馆的隔壁,负责馆内的日常
期刊
“他在南极开铲车,他的邻居是企鹅……”2019年5月5日,随着江苏卫视《新闻眼》节目的播出,长春小伙毕元庆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在南极开铲车,是怎样一种体验?他又有哪些传奇经历?为建科考站奔赴南极开铲车  2017年10月的一天,一个很久未见的朋友对毕元庆说:“南极建科考站,正在招工,你开过铲车可以去试试!”“南极?”毕元庆感到不可思议。原来在2012 年2月25日凌晨,巴西在南极的费拉兹科学考察站
期刊
倪世金  作为金陵折扇工艺研究所所长和南京市制扇技艺非遗传继承人,今年60岁的倪世金还在一线忙碌奔波,省市区街的各项文化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10月25日,他又受栖霞区政府邀请,参加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楼展厅里,他和他的金陵折扇位于栖霞展厅的一角,静静地等待着参观者。传承和推广是不变的主题  自从2009年,金陵折扇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
期刊
邻居给他上了一课  伯纳德·阿诺特出生在法国北部城市鲁贝,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从小他就随外祖父一起生活。外祖父创建了一家建筑公司,阿诺特经常穿梭其中,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培养了他经商的意识。他十岁的时候,外祖父去世,公司由父亲接管,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公司发展成为家族企业。  阿诺特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成为一名工程师,在父亲的培养下,聪明的他很快就对法国建筑市场了如指掌,并建议父亲将公司经
期刊
木  所有曲直  向上升发的成长  通达四面八方的舒展  强力证明生命的鲜活  乔木、灌木、软木……  林林总总  无论风霜雨雪  怎样苦苦追问  必然以树的名义  固定緘默的傲立姿态  水  雨水 河水 海水......  天下的水  都有一种本领——自愈  抽刀不断  且不留  伤痕  水是最好的药  每天我外用内服  接纳、宽恕  受伤七次  或七十个七次  仍完整如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