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灯志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盏东西”吊灯来自台湾KIMU原创品牌——“柒木设计”,创新的工艺设计和典雅的中式美感,一经推出,便获得不少关注。吊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既有西方工业设计的简洁、大方,又有东方素雅淡然的风情,设计师坦言,“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深受西方创意的影响,吊灯混搭了现代工艺和古时柔软的触感,融合传统和现代的 审美” 。


  初看“一盏东西”,貌似与寻常吊灯无异,但仔细观察,它却是中国传统灯笼的延伸品。吊灯的外形模仿了灯笼的结构,并采用与扎灯笼相同的纸材,在黑暗中点亮吊灯时,光线穿透纸流露出粗粒的光感。同时,设计师以山毛榉木材制作不同形式的灯盖,碗状、杯状和涟漪状等,充满流动质感,并且改变了灯笼原本木条、细篾的比例结构,让你能随时改变灯罩的长度,通过拉长调短、压缩撑大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面积,延长视觉美感。生活中我们需要不同的灯来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和装饰风格,而“一盏东西”恰好能读懂你的心思。
  这个采用传统纸艺、金属材质与简单的形状组合的吊灯,打破了传统灯具一成不变的造型逻辑,指引人们可随心情调节灯具的外形,还能在黑暗中改变光线的强弱和面积。白天时,它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装饰物,黑夜里,它是人们心情温暖的指示灯。KIMU通过设计,以最简单、自然的方式,融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他们认为设计的存在便是与人类最无限的接近。
  KIMU的设计发想,大多来自对眼下现实生活的思考。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繁华的大都市中,人们都被强迫或是半强迫地进入混杂的状态,特别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混杂。所以,“柒木设计”推崇“半”的设计概念,即切开文化,观察过去与现状的差异、相似和交叉部分,在冲突和兼容中展示给大家现代生活的样貌,通过桌上用品、灯具和容器,填补我们生活中空白的另一面。
其他文献
从小就喜爱稀奇古怪的东西,并且习惯于不按常理出牌的杨美伊很早就深深迷上了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她一直感叹曲线的变幻莫测,并在本科毕业设计作品“与扎哈的对话”系列首饰中打破了首饰设计的传统方式,采用非传统的材料与技术,以非常规的佩戴方式和体量让首饰与建筑结合,创造出非常规的概念首饰。  杨美伊的设计灵感经常受自然形态影响,在自然界中,没有直线,只有变幻莫测的曲线,她认为这些丰富的曲线比现代“少就
期刊
北京雾霾的一周,仿佛是在拍一个生化危机电影,未来电影里的世界终于寻找到了一个最佳拍摄场所。当大风过境,云里雾里的北京城才得以见天日。雾霾南移,上海的朋友开始叫苦不迭。这赤裸裸的就是一个未来电影范本。但在20年前,这几乎是不可设想的。现在炫富都弱爆了,炫蓝天已经成为“高富帅”的标配。好吧,北京城出现蓝天的时候,让人有了私奔的激情,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被这卑微的现实逼到墙角,只有深知调侃之道,才能继续留
期刊
Phoebe Philo 超瘦,秀的那天晚上北京特别闷热,她把头发很随意地扎了一个马辫,没有修饰,没有化妆,没有珠宝。一 白衬衫,袖子卷了起来,一副工作人员的模样。采访时很从容,虽然外面的派对音乐一直在提醒我们秀后的狂欢已经开始,可是Phoebe Philo 却超级有耐心地和我们聊天。  秀的第 天她就要赶回伦敦,“我如果明天走,就还能赶上和孩子过半个周末”。她说。  莺歌燕舞开派对似乎是众人对时
期刊
自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怀揣着设计梦想的Avivi Wang终于在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FANCY SH!T”。在2013年春夏系列中不难看出,Avivi对几何的偏爱有增无减,她一如既往地从建筑物和几何模型中获取灵感,然后付诸面料,呈现在细节上。层层叠叠的倒三角构成一个简洁的图腾,与光影梦幻般的结合,驾轻就熟的设计感让人联想到T台上的那些大师手笔。  “FANCY SH!T” 的服装给人的感觉
期刊
台湾的海岸线四季分明,景色旖丽。我从小生活在海边,每次潮涨潮汐后,大海都会将海底的美丽生物卷到岸上来。儿时的我总是幻想长螺、海星、圆螺、海胆这些生物能在沙滩上漫步,然而长大后发现人类随意弃置的垃圾取代了精致美丽的贝壳,曾经丰盛的海洋资源变得稀少珍贵。于是,我就将脑海中的海洋元素融入设计中,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与爱护大地,永远珍藏这份儿时拾来的惊喜。  在KALKI’D这一系列办公生活杯垫中,我采用亲水
期刊
我是设计师Cherry,我一直认为在这样一个设计过度的时代,首饰更应该首当其冲。我和好朋友 Cloris联合创办了原创首饰品牌“Nonmoi”,这是一个法语词汇,与哲学有关,似我非我之意,我们希望“Nonmoi”的审美能够融合艺术元素,崇尚极简风格,带给女性自信与笃定。  在我们的设计中,不难看出对时间、空间、宇宙的思考,以及“我”的个人意识与哲学观点。我们采用原石、水晶、矿石等天然材料与铜、金、
期刊
我曾经研究过人类学。1978—1979年,我在加拿大James Bay1东岸的印第安人部落生活了差不多一年,和他们一起捕鱼、打猎,听他们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几年前魁北克印第安文化博物馆的馆长发来一封邮件,让那段生活记忆扑面而来。连着好几天,那些人和事,一桩桩一件件,像过电影一样闪过脑海,我的眼眶也一次次湿润。后来,我和那个派我去James Bay的老教授用邮件聊了几个月的天,一起追忆往事。奇妙的是,
期刊
做自己,是件奢侈的事。无论你是追逐流行的消费者,还是单打独斗的设计师,在这个无限循环又反复重叠的生活圈中,“出淤泥而不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坚持忠于自己,诚实对话内心,对设计师王湘荧来说,这显得格外珍贵。香港人一直认为读不了书、没出息的人才会去搞艺术,而王湘荧认为这只是老一辈人传统的观念,她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设计不是拿来在社会阶层中论资排辈,而是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王湘荧15岁时出
期刊
首饰是女人的第二生命,这个人类情感的通关密语仿佛在透露她们的年龄和心事。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珠宝首饰专业学习的李佳丽,以岁月在女人身上流逝的痕迹作为毕业设计的灵感,让首饰安静地散发着不同阶段的独特魅力。她通过白铜(镀金)、亚克力、碧玺、锆石、水晶等材料的混搭融合,把对女性成长的感悟蕴含其中,微妙的情感变化也是她在创作上追求的路线。  在这组名为“20·50·80”的项链饰品中,李佳丽用机
期刊
“首饰,如同我的日记,我用它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旅行的感悟与成长的经历,它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对首饰设计师段燕俪而言,首饰设计不仅能给她带来创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好的首饰也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段燕俪是中国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她2012年被保送该专业继续深造,2013年被学校推荐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在她眼里,没有什么材料是不能用来做首饰的,材料本身也没有高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