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社会需求分析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n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需求分析是大学英语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与必要数据支持。本研究以西部某高校为例,旨在为该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真实、即时的调查数据,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研究工具,向该校267名校友发放并回收到基于职场需求的外语水平及能力要求的问卷,并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资部门人员进行关于社会需求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英语课对于人才培养及后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确对待四六级考试;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需要落实到课堂,结合专业特征,提升语言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需求分析;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71-03
  Abstract: Demand analysis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necessary data support for college English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teaching. This study takes a university in the west as an example to provide real and immediate survey data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re used as research tools to distribute and recover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based on workplace needs to 267 alumni. And the questionnaire required for the ability,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s of some employer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English cla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follow-up development; correct treatment of the four or six exams; the renewal of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classroom,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enhance language skills.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needs analysis;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引言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NA)是通过内省、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来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2010),最初在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的倡导下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中,后来也被应用于普通英语(GE)中(陈冰冰,2009)。外语需求分析不但是国家制定外语政策的基础(倪传斌,刘治,2006),同时,就学校而言,也是进行个性化外语教学,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王海啸,2004)。因此,要实现个性化外语教学,要了解实际需要,就应当进行需求分析。
  国际上对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已“相当成熟和完善” (陈冰冰,2010)。在国内外诸多的需求分析模型中,尽管表述方式各异,但社会需求分析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Stufflebeam等(1985)认为指导需求评价的4种理论模型即差距理论、民主理论、分析理论和诊断理论中,诊断理论是主张分析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所需语言能力;夏纪梅(1999)认为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涉及三方面:情况分析、学习目的分析和雇主和职业需要分析;王海啸(2004)提出的基于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大纲设计的需求分析理论框架包含社会需求、教学需求、学习者需求、教师需求及学校需求等5个方面;陈冰冰(2010)构建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理论模型则是由社会需求分析和学生个人需求分析这两个子模型构成。可见,社会需求分析不但是需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与其他要素息息相关。
  本研究的问题是:一、英语水平是否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哪些英语等级考试证书是普遍采纳的英语水平的资质证明?二、在职场上,英语是否与薪酬、升迁等相关?三、如果英语在职场上有用,具体哪些方面(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更重要?四、对大学英语课堂有何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与开放性访谈为主。
  问卷的设计参考胡学文(2011)的“大学英语社会需求分析问卷”,内容涉及5个方面: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2. 入职及工作所需语言需求状况。3. 英语能力与薪酬、升迁的相关性。4. 英语水平自我评价。5.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发送给西部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已毕业一年以上的学生。由于被调查对象已经离开校园,调查难度较大。问卷发放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辅导员在已有的校友群中发布;二是由大學英语任课教师发送给还有联系的校友,再由他们转发给其他校友。
  另外,针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开放式电话访谈。开放性访谈的内容包括被访谈者单位的情况、招聘入职条件,特别是与英语水平证书及具体能力的要求、英语在职场的应用、用人单位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期待等。   二、统计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者(共267人)工作地的地域范围看,重庆本地最多,占总数的59.6%(159人),除重庆以外的西南地区占11.2%(30人)。华北、东北、华南、华东地区分别均为8.5%(22人),华中、西北地区人数较少,仅占2.6%(7人)。1人国外工作。
  就从事的行业及工种来看,绝大多数就职于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约占83.9%(224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仅占16.1%(43人)。从事人力资源及行政事务的占24.7%(66人),从事财政金融、工程信息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占39%(104人),销售企划服务等行业的占21.7%(58人),其他工作人员14.6%(39人)。
  从被调查者从业时间年限上看,工作1-2年的占56.7%(146人),3-5年的占24.4%,5年以上的占21%。此外,参与调查者中133人(49.8%)自述为文科生,134人(50.1%)为理科生。被调查对象的文理科比例基本相当。
  (二)入职及工作所需语言需求状况
  当问及单位招募与被调查者“单位对同性质的工作”的新入职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时,选择“无要求”的人数占43.07%,选择“四级证书”的37.83%,选择“六级证书”和“根据求职人员多少,有更高证书的优先”分别各占11%,有少数被调查者表示还需“四六级口语证书”、“诸如商务英语等证明行业英语资质水平的证书”,还需通过单位自行举办的英语笔试及面试。这一结果反映从总体上看来,英语能力及资质仍然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对本次数据按文理科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在被调查的文科生中有39.85%的被调查对象,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选择“无要求”;而在被调查的理科选择“无要求”的比例高达46.27%;选择“四级证书”的占文科生总人数的40.6%,理科生选择“四级证书”的占理科生总人数的35.07%; 文科生的“六级证书”占比为14.29%,而理科的只有9.7%。这说明,文科类专业学生就业对英语能力及资质的要求更高。但是无论文理科,毕业生中回答“无要求”都还是占有相当比例。
  当问及“职场中哪种英语技能更为重要”时, 以“都不重要”来否定英语在职场中的存在价值的只占少数(6.37%),而近一半(45.32%)的被调查者认为“听说能力”更为重要,次之是认为各种技能“都重要”(31.46%),再次是肯定“翻译能力”的重要性(9.74%),“读写能力”更次(7.12%)。
  对问题“同性质的工作中,对员工英语运用能力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的回答,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基本的日常口语交际”是其工作中所需能力。而只有16.85%的被调查者回答工作中需要要求更高的“进行专业技术的非正式交流”,至于难度更高的谈判与学术交流所占比例更低(9.74%)。在上一题最不被肯定的读写能力,在此项调查中受到被调查者的肯定:无论是“技术资料的阅读”(45.69%)还是“英文公文的处理”(30.34%),都属于读写能力的范畴,而且这两类都需要更为扎实的阅读与写作功底,并涉及到专业领域英文的应用。
  在对部分用人单位人资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多数受访对象认为,四六级证书仍然是较为权威的外语能力资质的证明。拥有四六级证书的人才拥有较强语言基础,即使入职时对专业领域的外语任务无法完成(如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撰写专业公文等),经过短期培训也能胜任。若连四六级证书都没有,说明英语语言基础太差,要完成上述任务培训难度极大。同时,人资部门受访者认为,阅读能力比听说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阅读能力使用频率高,难度较于听说更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好的。
  (三)英语能力与薪酬、升迁的相关性
  对问题“在同等条件下,英语能力的强弱影响收入、晋升、发展等机会吗?”的回答如下:给出肯定回答的“有很大影响”和“有影响”合起来占32.21%,而给出否定回答的“完全没有影响”占18.35%,给出较为模糊回答的占总人数的近一半。
  两组数据对比相差不大,只是文科毕业生回答“很大的影响”相对更多,而理科毕业生回答“有影响”更多。而且就给出肯定回答的比例,即“很大的影响”和“有影响”两项之和,理科毕业生的比例(33.59%)高于文科毕业生(30.83%),这一点说明,尽管前面调查发现理科毕业生入职所需的英语语言水平明显低于文科,但是在入职后的后续发展上,英语语言能力对理科毕业生产生更多的影响。
  (四)英语水平自我评价
  对问题“自身英语运用的阻力有哪些?”的回答,62.55%的回答者认为是“口语交际差”、然后依次是“使用机会少”(61.42%)、“词汇量小”(55.43%)、“听力差”(37.45%)、“专业术语少”(32.21%)、“英语基础差”(30.34%)等。当问及“最想提升的英语技能”,回答“听说技能”占绝大多数(79.4%),远高于阅读技能(7.87%)、翻译技能(9.36%)和写作技能(3.37%)。从这两点综合来看,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口语交际差”是自身最大障碍,也最想提高听说能力。该组数据反映出学生们读写能力基础较为扎实,而听说能力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要满足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外语交际所需,还需加大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的开放型问题。有126份提出建议。大致归纳如下:
  1. 注重英语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53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回归沟通交流的本质,远比应试重要”,应“加强实用性”,“切实把英语教学与实际所需结合起来”,“多给予练习的机会”。着重培养听说能力。34人在回答中提到“听说”或“口语”。先前对问卷的調查结果也显示,约45%的被调查者认为“听说能力”是“职场中更为重要的英语技能”。尽管在对部分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发现,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难度更高的阅读能力,而且相形之下,满足“日常交际和简单业务交流”的听说能力要比“读懂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要简单得多。但是对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需求仍然是许多毕业生的诉求。   2. 结合专业,个性化教学。24人的回答中提到与专业结合。有的回答建议授课内容上与专业词汇、语法相结合。有的则强调工作中所需语言技能的强化,如“资料查阅、阅读能力”、“专业文献翻译能力”等;还有的建议在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以外,“增多专业对应的英语课程,开设课程学习国外基本常识,基本礼仪”。
  3. 其他观点。另外还有少数提出诸如“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引入大数据分析,为后期以细分场景的专业化方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等。
  三、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1. 大学英语及相关后续课程的开设对人才培养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并非“可有可无”的课程。此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并非仅仅就职于外资企业或涉外行业,而是普遍分布于各种性质、各种工种的企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肯定英语无论对于毕业生入职还是后续的职业发展都起到一定助力作用,并且反映出他们有着较为旺盛的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尤其是以听说能力为主的需求。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分流为就业和读研。无论学生就业,还是读研,都是需要一定或较好的英语水平作为保障的,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及其后续课程的开设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客观看待四、六级考试。尽管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与学生毕业脱钩,但是从用人单位的反馈可见,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很大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与各项技能的应用能力,多数用人单位仍将其作为能够证明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权威资质。但应当注意的是,四六级证书是学生语言水平测试的权威考试,但并不是说将大学英语课堂变成应试的练习场,而是通过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来接受四、六级考试的检验。
  3. 跟随外语教学改革发展浪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原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首先从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利用好外语学习平台、实施翻转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磨练语言能力;从具体教学法上,倡导“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上结合专业,教学方法上引入诸如 “项目学习法”(PBL)、“产出导向法”(POA)等教学法,从而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Stuffleleam, D.L., McCormick, C.H.,Brinkerhoff, R. O., & Nelson, C. O. Conducting Educational Needs Assessments [M]. Boston: Kluwer-Nijhoff,1985.
  [2]陈冰冰,王欢.国内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18-28.
  [3]陳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4]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15-17.
  [5]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征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24.
  [6]马立文.普通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个性化教学内容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1-144.
  [7]王海啸.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与条件分析[J].中国外语,2004(1):21-26.
  [8]夏纪梅,孔宪.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
其他文献
摘 要:产教融合平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突破方向。以转型试点为契机,构建和完善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  关键词: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62-03  Abstrac
期刊
摘 要:“生态旅游”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实践。多年来,其教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但其课堂教学质量仍然不佳。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注重本土教材的编写、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突出思政元素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态旅游;对分课堂;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
期刊
摘 要:美国高校附属智库(以下简称高校智库)建设起步较早,在政策研究方面为美国政府决策提供显著支撑。在目标定位上相比中国高校智库更加面向政府决策,这就决定了其政策思想、科研成果更容易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文章以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为例,从其目标定位、组织结构、资金来源体系以及研究领域与项目计划等方面系统分析其影响政府决策的路径和规律,以期为提升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能力方面提供借鉴。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改四”后的含实验教学的16门课程期末考试成绩。16门课程中,五年制在9门课程中平均成績显著性优于四年制,有两门课程显著性低于四年制。学制缩短,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应当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学制改革;课程成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
期刊
摘 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产劳动实践教育是最有力的路径之一。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生产劳动实践高度契合,脱离了生产劳动实践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海大学翔英学院在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育人导向,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评价体系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专项经费。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分离、专业课中只注重知识培养而缺乏人文关怀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中缺少德育环节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并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意识,具备能把国情特点和国际通行规则结合起来的金融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文章以美国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尔大学为例,介绍其应用经济学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明确金融学科人才定位,突出金融人才培养的差异性;适当增加金融定量分析的内容,合理布局金融知识点,推进金融课程体系重构以及充分发挥课
期刊
摘 要:通过在文献检索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使用的微助教平台,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教学模式。微助教的出现弥补了流于形式化文献检索课程的不足,如合理分配实施环节,实现师生交流互动,及时得到教学效果反馈等。但微助教与文献检索课的融合仍处于不断实践的探索阶段,有许多层面有待深进。  关键词:微助教;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11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推动青年志愿服务改革的现实需要。作者从健全的组织机构、常效的运行机制、较强的专业支撑、广泛的社会影响等四个方面来界定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梳理当前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与学生专业结合不紧、专业培训力度不够、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综合性组织较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期刊
摘 要:分析了物流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联系实际探讨了专业及专业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物流专业建设的主要资源要素;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专业建设内容的“四层次结构”、构建了“五源驱动”的专业特色建设路径。论文的研究为应用型专业特别是物流类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专业建设;专业特色;四层次结构;五源驱动;物流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