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近些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上与国际接轨的各行各业形成了发展新趋势,汉语国际教育也随之迈入了崭新阶段。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发展挑战,这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环境,使得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身的工作,肩负起一定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在如何推广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相关的举措和制度也在落实和完善当中,仍处于摸索阶段,面对全新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加大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改革。本篇文章围绕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新趋势进行探讨,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有力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在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源于我国传统的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希望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各国之间相互联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这一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化发展,也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进而推动沿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于己于彼,这一发展战略都是值得被提倡的,而在这一倡议的引导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了各项教育当中的关注重点。汉语国际教育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途径,也能够逐渐塑造起汉语言这一学科的国际教育形式,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也可以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1.“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工作整体起步时间较晚,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也成为了必修课。在1962年,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睹,首次成立了北京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该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于各国留学生进行汉语的基础知识教育,后面陆续出现了汉语学习节目《学习汉语》、汉语比赛类节目《汉语桥》等。据统计,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那么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期间,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情一定不减,也必然会涌入越来越多的海外汉语学习者,中国的形象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所熟知。随着跨国交流的逐渐深入化,单纯的语言学习无法满足汉语学习者的要求,我们需要从语言教学出发,结合汉语学习者的实用性要求,将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语言文字魅力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精髓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而这个伟大使命任重道远,我们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毫无计划,要站在宏观的发展视角,在全球经济交融的发展趋势之下,实现对外文化输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发展对策
2.1强调本土化的汉语国际教育形式
语境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落实的对外汉语教育传授方式较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语言环境大多为汉语,并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上进行教育。这种过于保守且落后的教育模式容易使得留学生对于汉语文化存在理解缺失,甚至是文化误解。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部分汉语学习者带有非常强的原生文化信念,在纯粹的汉语文化交流背景下,与中国教师进行交流时容易产生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这一感受对于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疏离感。所以本土化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被逐渐强调起来,在施教时,可以针对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进行本土化教育,从他们的原生文化认知及文化习惯入手,拉近距离,循序渐进的进行本土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交融,引导他们逐渐走入汉语言和汉文化体系,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我国的大国形象,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1]。
2.2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学的研究深度
汉语国际教育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起初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已经不单纯着眼于教育,还要明确文化取向。将汉语国际教育内容与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地域文化相互结合,提高汉语教学的实践成果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因此,在展开汉语国际教育时,必须要回归汉语本身,强化汉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意识到每个国家独有的教育体系会对于汉语言的教学造成影响,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标准、语言政策以及教育政策等等[2]。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于语言学进行研究,能够对比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譬如发音、词汇、语法等等,建设起具有汉语言特色的中介语语料库,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延伸和拓展。
2.3为汉语国际教育编辑双语教材以及辅助教材
为了更好的落实及推广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双语教材及辅助教材的编制工作。编制时需考虑到受众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以及专业情况,实现精准的汉语教学。为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物流专业、商贸专业、交通专业、能源专业等专业性人才需求量激增,同时行业内部也对于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专业技术门槛的同时,复合型人才更是优质选择。留学生在国内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就是由语言化学习转向专业化学习,这一转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我国近些年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有效策略,譬如启动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以吸引大量留学生继续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文化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就必须要加大,教材的编写工作必须要落实到文化层面,体现出时代感,让国家所培养人才更好的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及特色,并更好的深入中国文化。
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大环境之下,我们需要深入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思考。需要意识到经济发展需文化先行,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需要立足于汉语教育工作,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全世界面前构建起全新的中国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郭连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J].作家天地,2020(18):23-24+169.
[2]肖启迪.“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0):59-60.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在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源于我国传统的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希望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各国之间相互联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这一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化发展,也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进而推动沿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于己于彼,这一发展战略都是值得被提倡的,而在这一倡议的引导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了各项教育当中的关注重点。汉语国际教育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途径,也能够逐渐塑造起汉语言这一学科的国际教育形式,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也可以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1.“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工作整体起步时间较晚,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也成为了必修课。在1962年,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睹,首次成立了北京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该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于各国留学生进行汉语的基础知识教育,后面陆续出现了汉语学习节目《学习汉语》、汉语比赛类节目《汉语桥》等。据统计,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那么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期间,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情一定不减,也必然会涌入越来越多的海外汉语学习者,中国的形象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所熟知。随着跨国交流的逐渐深入化,单纯的语言学习无法满足汉语学习者的要求,我们需要从语言教学出发,结合汉语学习者的实用性要求,将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语言文字魅力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精髓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而这个伟大使命任重道远,我们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毫无计划,要站在宏观的发展视角,在全球经济交融的发展趋势之下,实现对外文化输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发展对策
2.1强调本土化的汉语国际教育形式
语境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落实的对外汉语教育传授方式较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语言环境大多为汉语,并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上进行教育。这种过于保守且落后的教育模式容易使得留学生对于汉语文化存在理解缺失,甚至是文化误解。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部分汉语学习者带有非常强的原生文化信念,在纯粹的汉语文化交流背景下,与中国教师进行交流时容易产生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这一感受对于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疏离感。所以本土化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被逐渐强调起来,在施教时,可以针对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进行本土化教育,从他们的原生文化认知及文化习惯入手,拉近距离,循序渐进的进行本土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交融,引导他们逐渐走入汉语言和汉文化体系,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我国的大国形象,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1]。
2.2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学的研究深度
汉语国际教育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起初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已经不单纯着眼于教育,还要明确文化取向。将汉语国际教育内容与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地域文化相互结合,提高汉语教学的实践成果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因此,在展开汉语国际教育时,必须要回归汉语本身,强化汉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意识到每个国家独有的教育体系会对于汉语言的教学造成影响,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标准、语言政策以及教育政策等等[2]。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于语言学进行研究,能够对比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譬如发音、词汇、语法等等,建设起具有汉语言特色的中介语语料库,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延伸和拓展。
2.3为汉语国际教育编辑双语教材以及辅助教材
为了更好的落实及推广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双语教材及辅助教材的编制工作。编制时需考虑到受众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以及专业情况,实现精准的汉语教学。为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物流专业、商贸专业、交通专业、能源专业等专业性人才需求量激增,同时行业内部也对于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专业技术门槛的同时,复合型人才更是优质选择。留学生在国内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就是由语言化学习转向专业化学习,这一转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我国近些年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有效策略,譬如启动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以吸引大量留学生继续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文化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就必须要加大,教材的编写工作必须要落实到文化层面,体现出时代感,让国家所培养人才更好的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及特色,并更好的深入中国文化。
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大环境之下,我们需要深入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思考。需要意识到经济发展需文化先行,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需要立足于汉语教育工作,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全世界面前构建起全新的中国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郭连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J].作家天地,2020(18):23-24+169.
[2]肖启迪.“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