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_8_8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商、侠商、政商,甚至奇商都不足以概括范蠡,只用商圣形容他最恰当,司马迁用了16个字评价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长大后,常常语出惊人,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20岁时范蠡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故,因楚国政治混乱,两人离开楚国,来到越国做官。到越国后不久,就遭遇越王勾践兵败。此时范蠡表现出忠君爱国的特质,他自愿和越王赴吴国为奴,并在日后,当越王勾践被吴王被释放之后,一步步实现了他的兴国灭吴的策略。
  他的曲线救国、善于谋略令人震惊:越国作为战败国,是不允许有国防的,包括不能建城墙、不能组建军队、不能打造武器等。范蠡想出一些妥协的办法:建造只有三面的城墙,但面对吴国一侧永不建城墙;不让组建军队就秘密组建“民兵”,遇到战事时这些百姓随时可以参战;不让打造武器,就把炼造场所搬到深山中,以密道往来运输。
  就这样,此后10年中,越王勾践三次提出要攻打吴国,都被范蠡拦下,终于在10年之后,吴国与晋国争霸,此时范蠡找到勾践,告诉他:天时、地利、人和都已齐备,可以出兵了。
  在范蠡的设计下,吴国被彻底打敗,范蠡也被越王封为上将军,权位达到百官之上,越王一人之下。然而,就在大家共享胜利的果实时,他却向勾践辞官,勾践以平分国家为条件来挽留,他却毅然选择了离开。在离开越国的时候,范蠡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中陈述“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劝文种也马上离开,可惜文种在高官厚禄面前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范蠡走后不久,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被勾践无故杀掉。
  商以致富,兼济天下
  范蠡携妻儿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开始他另一段辉煌的人生旅程。在齐国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等。范蠡一反商家盘剥敛财的做法,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亲和。
  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农民也愿意为范蠡打工,虽然表面看来吃些亏,但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的合作伙伴,使总成本降低很多。
  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资巨万。据说在齐国闹灾时,灾民听闻其乐善好施,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舍,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消息传到齐王的耳朵里,齐王请范蠡进宫,拜其为相国。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
  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就在此时,范蠡再次辞官。他挂印封金,尽散家财,随后带着妻儿离开齐国。
  范蠡举家迁至齐国西北的陶地,再次改姓更名——朱公,又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双手之本,再次开创家业。范蠡认为,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齐、鲁,南通楚、越,西达秦、郑,北连晋、燕,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适合经商,果然,不久此地就在范蠡的推动下,成为春秋末期东周的经济枢纽,贸易之都。
  顺势而为、大道至简的投资之道
  范蠡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范蠡对贸易的理解是:越国盛产蚕桑、齐国广耕锄、秦国多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特产与需求,经商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互通有无,在使各国受益的同时自然得利。
  同时,范蠡还经营农业、养殖等。范蠡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的大概规律。在一个农业社会,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其它各类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顺应这种变化规律进行贸易,等于抓住了市场的关键环节,获利自然丰厚。他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意思就是在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的生意。
  他还发现价格涨落的自然规律。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到极点后就会下落,价格下跌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所谓的“一贵一贱,极而复反”。于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对待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在像收藏珠宝一样精心的把货物存贮起来。等到该商品价格上涨之后,应该“贵出如粪土”,像抛弃粪土那样将货物卖掉,因为,物品价格的涨跌是有幅度的。
  商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采用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而范蠡真正做到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他对于经营的利润只求成本的10%,不再多取,遇到灾年等特殊情况,这个利润比例还会降低,甚至赔钱救济灾民。这样低的利润率却能使范蠡迅速成为巨贾,主要是其交易数额巨大,其次,资金从不闲置,迅速周转,范蠡经营的商品从未积压过,因为其为人信誉好,为商磊落。
  范蠡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
  到了古稀之年,家资富可敌国,儿孙满堂,88岁时无疾而终,他被后人尊称为陶朱公。范蠡留给后人多部经商之策,最著名的是《致富奇书》、《陶朱公术》,被称为一代商圣。
其他文献
今年2月份大火的一部剧曾经在一天,多个视频平台的点击量超过了15亿次,在某视频平台,单日的点击量峰值达到了8亿次,而这个平台的日活不超过3亿次。  今年上半年,电视剧市场非常热闹,像《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成了现象级大戏。但回顾上半年,电视剧在倍受网友热议的同时,相关的质疑声也不断传来,抠图替身、雇水军刷好评、同行互黑、播放量注水等质疑一时间刷爆网络。  为此,记者采访到云合数据创始人
期刊
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本科就业率连续三年在85%至90%区间。就业范围广泛,涵盖证券、银行、信托、保险、基金、租赁、期货等七大传统的金融子行业。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让不少非专业人士跨界金融圈。在众多行当的收入调查中,金融业整体待遇水平不错,为此也吸引了不少跨界人才。像在跨国投资银行任职系统商业分析师的Shirley,入行前曾是一名软件测试员。再比如笔者的校友苏先生,原本新闻业出身,
期刊
上市仅3个交易日,国科微7月14日晚间就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亏损2500万至3000万元。上市之初就变脸出现大幅亏损,难免不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上市仅3个交易日,国科微7月14日晚间就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亏损2500万至3000万元。刚上市业绩就变脸,难免不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早在国科微IPO时期,就披露企业的营收呈季节性波动。报告期内不同季度间的销售收入及
期刊
在写作界,冯唐就像一个内衣外穿的人,骚情得很。他也经常私话外说,挑起一些情调。比如,在这次梦边文化的活动沙龙中,他说起有人曾经送给他一条内裤,让他穿了很久,因为内裤上写着“旧日时光曾被梨花照”。  是什么人送的就没有说。  我这样说,希望不要被冯唐的粉丝打。就连我的老板——一个私募界搞投资的人都是他的粉丝,几年前给我们人手一本《不二》看,还说只有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能看懂他。我估计我是“两高缺一高”
期刊
我差不多至少是在10年之前读到《北妹》,我觉得这个作者太不一般了!就像冯唐说的,大部分人写作需要学习,但盛可以不需要。在比10年更久之前,这个人就横空出世,在文坛甚至海外文坛占有了一席之地。那时候,我是个文学小粉儿,现在想起来,爱好文学这事好像是上辈子的事儿。  没想到不久前,忽然见到了盛可以。  在一个书画的展览现场,我在展厅里不知道要找谁,总之来的作家有一半都是我喜欢的。在前台嘉宾签到处,忽然
期刊
今天说到交友,不少青年人不够主动,所以,就交不到心仪的朋友。那你知道青年毛泽东是怎么交友的,又发生过哪些趣闻呢?  1915年秋,暑假刚过,长沙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启事:“二十八画生,长沙布衣学子,欲觅同道中人,能吃苦耐劳,不惜己身为国,皆吾所求也。故曰:嘤鸣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意思是希望携手共进——引者注)。”(毛泽东《征友启事》)。  此文一发,顿时引得一片哗然。有人就说,交友手法吾见不
期刊
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一位女子靠经营丹砂富可敌国,奠定了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实业家”的地位。她捐资修建长城,为秦始皇修建皇陵提供了上百吨水银,传说她家财约合白银8亿万两、又赤金580万两之多,这位女子就是巴寡妇清。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
期刊
靠贩卖琉璃发家财富多到连皇帝都感叹,而且三番五次的被皇帝召见,也只有大唐首富王元宝才有此魅力。  如果有一个时代,各类税费大幅减少,国有垄断行业放开,民间自由经营,同时严禁官员经商,这该是怎样一片欢腾的民营企业天堂。王元宝就出生在这里——盛唐,他也被称为唐代第一款爷。    虽然盛唐的风气兼容并包,但本质上仍然没有摆脱历史上轻商的偏见,商人被称为贱类,他们虽然有钱,政治地位却低下,载入史册的商人也
期刊
和珅的财产约为11亿6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更是无法胜数,放到今天,差不多是2530亿元。贪污得来的钱只是和大人的原始资本,和珅最后有那么多财富离不开精明的经济头脑。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在清朝所有大臣中,和珅是最为贪婪的一个,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经查抄,和珅的财产约为11亿6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更是无法胜数,放到今天,差不多是2530亿元。比《2016胡润
期刊
如果作为文人,李敬泽应该是比较接近古代从政的那一类文人。他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本人又是文学评论家,刚刚出版的《青鸟故事集》被称为文体无法定义之书,又像李敬泽的生命体验之书。  我没有采访到他,一个叫做刘荣的记者这样描述他的书房:  “李敬泽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办公室,摆了不少绿色的盆景。树叶之美婆娑生姿,被李敬泽称为‘文’。文可通万物,如风过水面,既细微,又宏博,让李敬泽想到了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