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装着风火轮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越来越懒了,越来越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偏偏的,还独个儿沉于其中,自我感觉挺良好的。
  我远离着喧嚣远离着人头攒动,只关心鸟鸣、花开、草长、水流。少有人去的地方,有长椅寂静,没人坐上面,草就爬上去玩,并私作主张,在上面开起了花。长椅的脚跟边,也有小草小花绕着,和它促膝谈心。你根本不能够了解,我撞见的刹那,心中涌起多大的震动与欢喜。天地间最有怜悯心的,该是这些草啊,它们尽量让每一个被冷落的事物,都得到安慰。
  我每天,把很多的时光,消磨在这些事物上。出门即山水——我这么写,是我夸张了。我的城没有山,可水是真的好,水橫着淌,竖着流,要命的是,水边总是不缺花草去照拂。像眼下吧,就有无数的蔷薇花,临水而照。
  怎么说蔷薇花好呢?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看见它,笑容不由得要浮上脸来,就像遇见一个可以百般怜爱的小儿女。细皮嫩肉着,却不娇贵,墙头上趴得,栅栏上攀得,桥栏上悬得……反正,人家活泼坚韧着呢,非常的亲民。
  一个城,是蔷薇花的城,是满铺着的新绿的城。我感叹,我们多像住在童话的森林里啊。我是多么爱我脚下的这块土地,每天徜徉其中,恰如一个不经世事的孩童,任由着自己的想像信马由缰。这个时候,我的脑中会铺开一张纸,我提笔刷刷刷在上面写:每一朵花都装着风火轮。是啊,我在写童话,那是我早年的梦想。
  我不知道会写出什么来,写到哪儿是哪儿吧。就像我这些年的写作,从没想过要写得怎样惊天动地,要写得怎样字字珠玑,只是随着本性而已。我也从不替自己担忧能走多远或能走多久,走着就是了。亦如大自然中的草木,草有草的活法,树有树的活法,它们从不纠结要成为谁谁谁,它们只做着自己就很美好了。
  父母去海边。假期里,海边景区人多为患。我们避开人群,沿海边大道一路走下去,两边的银杏成林,两边的杉树成林,两边的槐树成林,车子行走在林荫大道上,像行走在碧绿的湖水里。
  我爸我妈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惊讶地叹,呀,这么多的树啊,多绿啊。
  我爸已彻底不能行走了,每走一步都得靠人搀扶着才行。所幸的是,他头脑清醒,眼睛还算明亮。
  我问他,爸,今天一天过得可好?
  他高兴地答,怎么不好?太好了,看到这么多的树啊,真绿啊。
  遇到成片的槐树,我们把车停下来,把我爸从车里搀出来,不远处就是无边的大海,可望见渔船行驶在上面。我们让他坐那儿,吹吹海风,看看海,看看槐花。我们几个跑去摘槐花,告诉我爸,说要带回家做槐花饼吃。采摘的场景多欢快,足够我爸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忆一把了。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惟剩回忆是最好的支撑,它能瓦解很多寂寞很多不堪。我要争取多给我爸几笔这样的回忆,同时,也是我的回忆。
  有进港的船驶进港了,我妈跑去看,像看稀奇的孩童,哪儿哪儿她都好奇。她独自看了好久,直到我们叫,要回去啦。她才恋恋不舍、满脸含笑、意犹未尽地走了回来,问她,妈,你看到什么了?她答两个字,好玩。
  活到八十,还有颗童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我妈今年,刚好八十。
  选自“丁立梅”
其他文献
每个教书的人都要将自己研究学习的东西,这个手拿进来,另外一个手送出去,在自己的脑子里做一番筛检做一番整理,借书本与讲演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系统性的知识,我认为这是教书者的责任。知识是死的,教育是活的,如果知识只是一套固定的数据,不如买一部百科全书给学生,有问题去查就是了。我们要给学生的不是一个死的知识,不是灌输数据、灌输知识,我们要给学生的是驾驭知识的能力、判断知识的能力以及内化知识最后因知识而成
南宋初年,有人问岳飞,何时才能天下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矣。”岳飞这句有名的话见于其孙岳珂所编《金佗稡编》卷九。这是岳飞的期许。这种期许折射出文官中饱私囊与武官贪生怕死的污浊现实。过了近百年,到了南宋后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吴兴备志》卷五记载,杨万里的长子杨长孺担任湖州知州,打击地方豪强,与皇族秀王发生冲突。秀王打算向这个不晓事的知州行贿,便派人问,“要钱否”,杨长孺
战国名将吴起,与《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代的孙武齐名,出生于卫国,求仕于鲁、魏、楚。在卫国,他似乎是愤青;在鲁国,他被斥为残忍薄行的小人;在魏国,他被视为节廉实干的君子;在楚国,他又成了为国捐躯的改革家。吴起文武双全,功高盖世,却死于非命!吴起的悲剧人生,始自他的青少年时代。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商民家庭,因游仕求官,耗尽家财,官没有做成,却遭人讥笑。他一怒之下,杀死了这些讥讽他的乡人,逃离卫国。临
大凡我们到一个私人禁地,亦或专业场所,譬如饭店后厨,就会迎来一张告示:“闲杂人等,切莫入内。”紫禁城,从皇帝居所来讲,是私人禁地;从大臣们上朝办公之地来说呢,是专业场所,可说是双重禁地。一般人都会自归“闲杂人等”,也会认为其地庄严不可亵犯,所以想当然认为,“切莫入内”是被严格执行的。但事实上,宫城的规矩一向就是被用来打破的,闲杂人等,要么是皇帝招的,要么是自己混进去的,断断不乏。明代宫城最招闲杂人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时把大部分时光交给校园,中年时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单位的人而言,很多时候,社会在我们的认知中,远远不及街头一个修自行车的。以前,老人们常说:“江湖险恶。”其实,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到现在,才明白母亲在耳边不知说了多少回那句话的涵义。那句话就是:“和人打交道,要多个心眼。”我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同样是社会教给她的。如今,已是苍苍老人的母亲,又把她的处世之道说给我听。至少在母亲的心目中,
在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那里,你会遇见很多旅游观光的人,这些人不辞辛苦地爬山攀石头肯定有某种特殊的乐趣。我曾经在北极村的春节看见过香港游客,都是一些瘦小或者肥矮的人。他们两手抓牢挂在腰间的皮夹子,很紧张地注视四周。香港游客害怕有人抢夺钱包,这使他们的警惕性比内地人要高。但这些不能阻止他们抗严寒去漠河去北极村,去中国北极的愿望压倒了被打劫甚至被劫杀的恐惧。港台旅行者的背包上几乎贴满了标签,那些东西以各种
我非常喜欢逛超市。每搬到一个新地方,就迫不及待地打听最近的超市在哪里,然后前去考察。彻底熟悉当地的超市之后,才能安心生活在那里。为什么会喜欢超市呢?三言两语也解释不清。总之,只要一走进超市——啊!这么大!这么多东西!塞得这么满啊?若是一个不落地看过去的话,得花多少时间啊?!……就满心地欢乐,气球“噗”地吹大了,身心立刻飙升至完美无缺的幸福状态……尽管此种心态解释不清,但当时那种幸福感的确存在,不容
回想起来,小时候的世界和现在很不一样:所有的大人都有一個他们所属的单位,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几十年如一日,仿佛永远也不会改变。在那些工作日里,世界的很多地方好像都停止运转了:静悄悄的街巷,空无一人的公园,冷冷清清的百货公司……偶然在这时去那些地方,心里会感到很不安,好像自己违反了规则似的。那个时候的时间过得均匀、缓慢,世界笼罩在僵化的秩序之下,刻板而缺乏生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不再等同于朝九晚
1986年夏天,我从大佛寺转入经贸部幼儿园,告别了终日胡萝卜、土豆的生活。那个年代,北京能买到的叶菜不多,便宜的块茎类蔬菜充斥着菜市场和寻常百姓家,北京人管叶菜叫细菜,足以见得当时市民饮食上的粗鄙。我大概是和茄子一同转入这所幼儿园的,记得开学后迎接我的三顿饭分别是茄丁面、青椒炒茄子和茄子炖土豆。一个长着雀斑的女孩儿站起来直言,“我们家吃的茄子都是炒过的。”这句话让她领教了对抗上级的苦果,在分饭的时
烤鸭店里有烤鸭,有食客,也有片鸭肉的厨师。小师傅和小推车仿佛是一体的,浑圆饱满,沁着汁水,慢慢地向我摇过来,又恰到好处地停下。他似乎并没有说话,只是回应了我投来的目光——那么一下,随即开始注视推车上的一切。熟肉砧板、熟食刀具、一次性塑料手套。锃光瓦亮的一大只鸭子也在案上了,剖成两半、片皮、脱骨,都将是顺理成章的事。鸭肉、葱丝、黄瓜丝、面酱、面皮,在如此柔顺的食材混合成浑圆饱满的食香之前,食客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