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研究,以及对现行国内外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身心成长
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高职统筹,共同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国内外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每种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产生是由它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社会特征。
(一)国外职业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CBE、CBET和“双元制”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1.德国“双元制”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企业和学校所需求的人才,按企业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和岗位要求教学。
2.美国、加拿大“CBE”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实际需求为目标。组织企业的领导或各部门经验丰富经理共同研发教材,制订课程教学计划。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研发教材,制定课程内容,最终考核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3.英国、澳大利亚“CBET”模式
该模式关键是通过职业教育考试,按照专家组所制定的标准,组建专家委员会,建立一项以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它的培养模式主要代表是“建教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1.台湾“建教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是以坚持“在传授基本原理之外,加强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加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市场实际需求为核心,横纵向相协调、相衔接为目标”,“根据学生来源、地区特性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发展学校课程”。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特色,强调获取职业资格证。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是产学合作的主要途径,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目前,以产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大陆正积极推行。该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成长分析
适应学生身心成长指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即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一)环境变化是造成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环境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和高职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不一样。高中生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而高职生每天24小时与同学交往,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需自己处理,适应能力弱的,就产生内心的孤独和焦虑等。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压抑和挫败感,从而造成社交恐惧症。
2.人际交往的紧张、困扰
一是人际关系不适。在高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一心读书。在高职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差异不同,相处方式也不同,彼此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在交往中有意设置障碍,处处有戒心,待人缺乏真诚,最后陷入困境。二是异性交往不同。在高中,一般情况不准早恋,在高职,学习任务不重,看其他同学谈恋爱,为了满足虚荣心,也开始找异性朋友。据了解,大多数学生找伴侣是打发时间,寻求心灵的安慰。对恋爱观一窍不通,将来如何全不关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高职生在校时间长、跨度大,正是他们身心成长最快、最不确定,一生最为关键的一段时间。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而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积极的支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实现“知识型”、“学科课程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工作过程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率;有助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中学到高职的新生要注重心理调适,主动适应环境、掌握学习方法、确立专业思想,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根据这一情况,指导教师应做好新生始业教育,新生联欢会等,使他们充分感受大学家庭的温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形成良好心态。
三、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
(一)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是学生通过有组织、有目标和有计划的系统接受教育后并按照某种要求和标准达到的,这也是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合理安排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很好地实施人才培养改革的提前和基础。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前提是必须实施党的教育纲领;必须把培养的方案尽可能地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必须围绕企事业的实际需求,反映出企业的特色。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而培养相适应的“素能型”人才,合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知识的五年制高职人才。 (二)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研究
了解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人才培养模式,既科学又合理地组织实施模式的要求。有关研究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1.实践性
高职教育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素能型”人才的任务,而不能仅限于学校组织的教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特别强调的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便尽早适应企业的需求。
2.多样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置多样性的专业和安排复杂性的课程,这样多样性的高职院校就有相对应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多样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要以群众化教育为基础的,多样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多样化的高职教育相适应,各行各业对多样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有多样化的需求。
3.系统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由许多要素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组成的,包含能力、课程要求、授课计划、目标等,各要素间相互制约。
4.动态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性是由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企事业人才需求的不稳定所决定的。但是,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又是相对的。
(三)人才培养模式要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教育体制,早在198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几点意见》一文中,明文规定了五年制高职办学体制、学制、目标等,逐渐在全国开始试行。到目前为止,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较好的地方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得风生水起,规模发展迅速,已成为各地方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但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目标、办学方向要符合当地教育的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既要符合地方的经济,又要适应企事业的发展方向。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只有不断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努力将高职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最终使我们的高职教育人才群体从地方经济建设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杨金土.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0(4).
[2]陈之杰.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比较[J].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教育部工科03-5号课题组.教育部工科03-5号课题研究总结报告[R].2000.9.
[4]吕江毅,刘敏杰.“3 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4).
[5]季春梅.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江苏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编号:SZYJXGGYB201307)。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身心成长
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高职统筹,共同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国内外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每种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产生是由它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社会特征。
(一)国外职业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CBE、CBET和“双元制”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1.德国“双元制”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企业和学校所需求的人才,按企业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和岗位要求教学。
2.美国、加拿大“CBE”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实际需求为目标。组织企业的领导或各部门经验丰富经理共同研发教材,制订课程教学计划。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研发教材,制定课程内容,最终考核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3.英国、澳大利亚“CBET”模式
该模式关键是通过职业教育考试,按照专家组所制定的标准,组建专家委员会,建立一项以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它的培养模式主要代表是“建教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1.台湾“建教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是以坚持“在传授基本原理之外,加强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加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市场实际需求为核心,横纵向相协调、相衔接为目标”,“根据学生来源、地区特性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发展学校课程”。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特色,强调获取职业资格证。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是产学合作的主要途径,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目前,以产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大陆正积极推行。该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成长分析
适应学生身心成长指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即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一)环境变化是造成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环境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和高职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不一样。高中生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而高职生每天24小时与同学交往,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需自己处理,适应能力弱的,就产生内心的孤独和焦虑等。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压抑和挫败感,从而造成社交恐惧症。
2.人际交往的紧张、困扰
一是人际关系不适。在高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一心读书。在高职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差异不同,相处方式也不同,彼此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在交往中有意设置障碍,处处有戒心,待人缺乏真诚,最后陷入困境。二是异性交往不同。在高中,一般情况不准早恋,在高职,学习任务不重,看其他同学谈恋爱,为了满足虚荣心,也开始找异性朋友。据了解,大多数学生找伴侣是打发时间,寻求心灵的安慰。对恋爱观一窍不通,将来如何全不关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高职生在校时间长、跨度大,正是他们身心成长最快、最不确定,一生最为关键的一段时间。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而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积极的支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实现“知识型”、“学科课程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工作过程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率;有助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中学到高职的新生要注重心理调适,主动适应环境、掌握学习方法、确立专业思想,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根据这一情况,指导教师应做好新生始业教育,新生联欢会等,使他们充分感受大学家庭的温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形成良好心态。
三、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
(一)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是学生通过有组织、有目标和有计划的系统接受教育后并按照某种要求和标准达到的,这也是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合理安排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很好地实施人才培养改革的提前和基础。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前提是必须实施党的教育纲领;必须把培养的方案尽可能地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必须围绕企事业的实际需求,反映出企业的特色。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而培养相适应的“素能型”人才,合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知识的五年制高职人才。 (二)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研究
了解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人才培养模式,既科学又合理地组织实施模式的要求。有关研究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1.实践性
高职教育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素能型”人才的任务,而不能仅限于学校组织的教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特别强调的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便尽早适应企业的需求。
2.多样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置多样性的专业和安排复杂性的课程,这样多样性的高职院校就有相对应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多样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要以群众化教育为基础的,多样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多样化的高职教育相适应,各行各业对多样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有多样化的需求。
3.系统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由许多要素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组成的,包含能力、课程要求、授课计划、目标等,各要素间相互制约。
4.动态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性是由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企事业人才需求的不稳定所决定的。但是,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又是相对的。
(三)人才培养模式要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教育体制,早在198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几点意见》一文中,明文规定了五年制高职办学体制、学制、目标等,逐渐在全国开始试行。到目前为止,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较好的地方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得风生水起,规模发展迅速,已成为各地方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但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目标、办学方向要符合当地教育的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既要符合地方的经济,又要适应企事业的发展方向。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只有不断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努力将高职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最终使我们的高职教育人才群体从地方经济建设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杨金土.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0(4).
[2]陈之杰.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比较[J].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教育部工科03-5号课题组.教育部工科03-5号课题研究总结报告[R].2000.9.
[4]吕江毅,刘敏杰.“3 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4).
[5]季春梅.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江苏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编号:SZYJXGGYB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