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这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名词,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并不陌生。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民工纷纷外出务工,随之涌现出大批量的留守儿童。随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和出现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我发现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主要存在身心发展和亲情饥渴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中有不少学生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为什么留守儿童中有那么多成绩差的人呢?原因很简单,父母双双外出时通常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等人。祖辈们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少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比较低。虽然他们也想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但由于思想差距较大,总是力不从心。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充足的时间;有的体弱多病,没有能力管教孩子;有的祖辈要照管好几个孩子,没有精力管教……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只能简单的口头说说而已。这些孩子不想写作业,就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或者作业在学校写完了,甚至有的孩子拿以前的作业糊弄祖辈,祖辈们不认识字,只能听之任之。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有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现在不少家长在外打工发现,只要能吃苦就能赚到钱,对于孩子上学他们总抱这样的态度:孩子能上就让他上,不能上就出来打工挣钱。甚至有的家长发现部分打工者挣的钱比大学生挣的钱还多,因而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也就不够重视,听之任之,漠不关心。
二、行为习惯较差
有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小偷小摸,在家不听家人教导,顶撞家人,且好吃懒做。有的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电视、游戏,行为习惯较差。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就从物质、金钱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手头上有了钱,先不说胡乱买东西,游戏厅、网吧对孩子的诱惑力可想而知。孩子一旦迷恋上网、打游戏,再多的钱也不能满足他们,再重要的学习他们也不会感兴趣,最终的结果是一次次晚归,一次次骗钱,一次次逃学……
我有个学生叫李嘉城,他聪明乖巧,小学时成绩都挺不错的,升入初中七年级时学习也很刻苦上进,深得许多老师的喜爱和赞赏。到八年级第二学期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丢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一味顺从他,每天都给孩子很多零花钱。渐渐地这个孩子开始逃学,成绩一落千丈。我多次家访,告诉老人溺爱孩子的严重后果,希望他们能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老人终于答应不再一味顺从孩子,不再给孩子零花钱。现在李嘉城虽然要钱少了,但学习上与他父母在家时相比还相差甚远。老师们一起配合教育,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孩子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三、如何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如何细心呵护远离父母的稚嫩花朵,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立足家庭教育。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改变家长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应放在首位。我们非常有必要帮这类家长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帮他们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外出打工不但要考虑家庭的收入,还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能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重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要严格管理,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督。在外出务工期间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3.2 加强对“代理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指导“代理监护人”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使他们把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让“代理监护人”教育方法符合科学规律。
3.3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倾注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设立留守儿童专用的“亲情电话”,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自身的价值;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总之,要让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实处。
3.4 寻找“爱心家长”。作为“爱心家长”一定要有一颗正直、善良、宽容的爱心,喜欢孩子、热爱孩子,再顽皮、再淘气的孩子都能与之相处,能够用爱心去宽容孩子,呵护孩子,促进孩子的进步、成长。
“爱心家长”不一定非要有血缘关系,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如孩子的老师就可以担任“爱心家长”,因为老师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能够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教育。同时,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进行有效的辅导。
总之,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恢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3.5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社会大家庭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爱和保护责任。如: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农村乡镇应积极努力完善自己的缺陷,针对农村众多“留守儿童”尽早建立相关辅导教育组织和机构,配合孩子的家庭、学校,让农村机关干部真正发挥他们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中有不少学生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为什么留守儿童中有那么多成绩差的人呢?原因很简单,父母双双外出时通常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等人。祖辈们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少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比较低。虽然他们也想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但由于思想差距较大,总是力不从心。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充足的时间;有的体弱多病,没有能力管教孩子;有的祖辈要照管好几个孩子,没有精力管教……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只能简单的口头说说而已。这些孩子不想写作业,就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或者作业在学校写完了,甚至有的孩子拿以前的作业糊弄祖辈,祖辈们不认识字,只能听之任之。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有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现在不少家长在外打工发现,只要能吃苦就能赚到钱,对于孩子上学他们总抱这样的态度:孩子能上就让他上,不能上就出来打工挣钱。甚至有的家长发现部分打工者挣的钱比大学生挣的钱还多,因而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也就不够重视,听之任之,漠不关心。
二、行为习惯较差
有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小偷小摸,在家不听家人教导,顶撞家人,且好吃懒做。有的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电视、游戏,行为习惯较差。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就从物质、金钱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手头上有了钱,先不说胡乱买东西,游戏厅、网吧对孩子的诱惑力可想而知。孩子一旦迷恋上网、打游戏,再多的钱也不能满足他们,再重要的学习他们也不会感兴趣,最终的结果是一次次晚归,一次次骗钱,一次次逃学……
我有个学生叫李嘉城,他聪明乖巧,小学时成绩都挺不错的,升入初中七年级时学习也很刻苦上进,深得许多老师的喜爱和赞赏。到八年级第二学期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丢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一味顺从他,每天都给孩子很多零花钱。渐渐地这个孩子开始逃学,成绩一落千丈。我多次家访,告诉老人溺爱孩子的严重后果,希望他们能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老人终于答应不再一味顺从孩子,不再给孩子零花钱。现在李嘉城虽然要钱少了,但学习上与他父母在家时相比还相差甚远。老师们一起配合教育,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孩子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三、如何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如何细心呵护远离父母的稚嫩花朵,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立足家庭教育。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改变家长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应放在首位。我们非常有必要帮这类家长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帮他们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外出打工不但要考虑家庭的收入,还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能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重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要严格管理,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督。在外出务工期间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3.2 加强对“代理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指导“代理监护人”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使他们把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让“代理监护人”教育方法符合科学规律。
3.3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倾注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设立留守儿童专用的“亲情电话”,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自身的价值;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总之,要让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实处。
3.4 寻找“爱心家长”。作为“爱心家长”一定要有一颗正直、善良、宽容的爱心,喜欢孩子、热爱孩子,再顽皮、再淘气的孩子都能与之相处,能够用爱心去宽容孩子,呵护孩子,促进孩子的进步、成长。
“爱心家长”不一定非要有血缘关系,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如孩子的老师就可以担任“爱心家长”,因为老师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能够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教育。同时,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进行有效的辅导。
总之,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恢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3.5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社会大家庭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爱和保护责任。如: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农村乡镇应积极努力完善自己的缺陷,针对农村众多“留守儿童”尽早建立相关辅导教育组织和机构,配合孩子的家庭、学校,让农村机关干部真正发挥他们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