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摄影作为摄影的一个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语言要求更为真实、形象。在新闻摄影中,“加减法”合理运用尤为重要,只有用好“加减法”,才能让新闻摄影图片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完美、更能具有感染力。新闻摄影的“加减法”主要表现在构图、用光和画面细节的取舍上。
新闻摄影构图的加减法
新闻摄影构图就是摄影者在新闻现场围绕拍摄目标,通过相机的取景框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以及主体与画面空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画面秩序,寻求一种生动的画面形式,来透彻地表达主题思想。在新闻摄影中,我们既可以使用构图的减法,来化繁为简、去粗取精;也可以通过构图的加法,来让主题表达更充实、更丰满。
构图减法
我们知道,摄影构图有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洁。曾经有一段时间,“形式感”在新闻摄影圈很流行。新闻摄影中突出“形式感”,使“画面简洁、耐看、创新、非常规”,很容易吸人眼球。
要拍出一张画面简洁、“形式感”很强的新闻图片,就需要摄影师在新闻现场利用构图的减法,不断进行取舍。比如利用镜头效果、取景控制、光影及色彩特性,对新闻现场的画面元素进行取舍,滤除掉一些影响新闻主题表现力的景物,突出细节表达,保留和突出线条、色彩、动感等特别鲜明的元素。
运用好构图减法,有利于“形式感”的表现。
获得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单幅银奖的摄影作品《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就较好地使用了构图的减法原则,摄影师通过一个俯拍的角度突出覆盖着国旗的棺椁和地板的线条图案,其他的环境和事物都排除在画面以外,从而使画面显得相当简洁,形式感很强。
获得第62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环境类获奖作品《疏散》,表现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上,两匹马在疏散后被拴在一根柱子上,野火的烟雾在它们上方的天空中翻腾”。画面构图很简洁、干净,红色的基调让画面极具“形式感”,同时也表现出野火的背景。
构图加法
新闻摄影构图时使用加法,就是在拍摄的新闻场景中通过构图让一些元素进入画框内,让主题更鲜明,让画面更生动。加入的元素可以成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不是,但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或者是有利于气氛的营造,或者是有利于画面的平衡等等。
使用好构图加法,首先要明确主角,然后再增加其他配角。加法原则,比较适用画面单调的场合。加法法则使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要物体,还能大幅改变画面的整体氛围。
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幅二等奖作品《苏丹被遗忘的山区》。作品中摄影师在构图时就用了加法,在拍摄7岁的亚当·阿伯德尔时,采用左右对称构图,亚当位于画面右侧,形象大而影像实。同时将他身后不远处一个抱小孩的妇女也一并拍入画面,形象小而影像虚。这样就在记录严重烧伤的亚当的同时,使他所处的环境及背景信息更加丰富,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第6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作品《古巴女孩》,摄影师构图时将“坐着1950年代的敞篷车的普拉”放在画面的正中间位置,同时,也将社区道路上众多为她庆祝生日的路人拍进画面,既突出了仪式感,他们也与主角形成了呼应的关系。
新闻摄影用光的加减法
用光减法
有一些新闻现场,光线比较杂乱,不利于主体的表达。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遮挡、关闭或减弱一些无用的光源,让照射主体的光线单纯而突出。或者将被摄的对象转移到适宜的光线下拍摄,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节点,来获取适宜的光线。比如利用日出日落时拍出剪影的效果。
获得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一般新闻类组照二等奖作品《新月地带》组照中就有两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窗边自然光拍摄,用光虽单一,却很好地突出了新闻摄影的主题及相关背景。这些经济落后或郊区被抛弃的房屋却成了毒品贩卖及使用的中心。
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在哈降生》,就充分利用现场微弱的紫外线灯荧光来拍摄克隆小猪。在大面积黑暗背景衬托下,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未知世界,有力地表现了科研人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现场光线虽然单一,却丝毫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用光加法
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光线不佳或光线太暗的场景。这时就需要我们补光,也就是用光的加法原则了,即通过增加一些光源,来满足被摄对象的照明要求,最终突出主体。我们常见的有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补光。
另外,在拍摄人物专访时,我们也常在采访现场增加一下照明光源,比如主光、辅光、轮廓光、眼神光等等。比如第12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科技与文化新闻组照获奖作品《睡眠模式:丹麦最大的网络派对》,由于网吧现场光线暗,摄影师每张照片基本上都用闪光灯补光。由于采用的光线是正面直射,效果显得有点直白,但却能很好地表现网吧的环境及上网的生活状态。
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肖像类组照三等奖获奖作品组照《军校学员》,是摄影师在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学院给军校学员们拍摄的肖像照。其中一幅作品拍摄的是一名学员背对着窗户坐在沙发上的照片。由于户外的自然光线是逆光,只能给学员勾勒出一个轮廓。所以摄影师就在室内加主光拍摄,用光线照亮学员的脸庞。这样拍摄出来的人物形象更传神。
新闻摄影画面细节选取上的加减法
画面细节选取上的减法
不是所有的细节和内容都有助于主体的表现。摄影师必须具备一双灵活机智的眼睛,去发现、选择、捕捉那些具有表现力的、能深入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性的细节。所以我们拍摄图片新闻,不一定要展示全局。有时,单个画面细节可能就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画面。我们也可以尝试截取和放大主体,以突显一张优质照片所需的最少视觉信息。
第62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自然类第二名获奖作品拍摄的是一只美洲红鹳因严重足部病变而接受治疗。摄影师很好地抓拍到美洲红鹳低头看脚上绷带的细节,而將鸟的大部分身体以及环境特点等内容在拍摄时都使用减法原则,排除在画面外。这样表现主体更突出、形象更鲜明。
第7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日常生活类新闻铜奖组照《黄金价格》中有一幅作品,表现的是“一名矿工在莫桑比克边境一矿区展示他淘出的金子”。摄影师只简单地截取了一双矿工的手,构成画面的元素不多,但细节却耐人寻味。手里拿的是钞票,钞票上放的是淘到的金子。钞票既是盛放金子的工具,它们之间又有着关联。淘到了金子也就可以让矿工赚到钞票。而金子数量的稀少也表明了淘金的艰难。
画面细节选取上的加法
作为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新闻画面细节能够使新闻人物更丰富、事件更生动、新闻更富有感染力。一般画面细节可以分为人物细节、运动细节、环境细节、物体细节等等。
当发现一个拍摄对象时,不仅要想怎样减掉那些干扰主体的元素或细节,还要想一想画面中缺少什么元素或细节,怎样增加元素或细节。
比如,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三等奖获奖作品《包围阿勒颇》中有一幅作品,几名持枪的男子持枪蹲守在一处房屋内。而摄影师巧妙地捕捉到他们身后的一个环境细节——户外的光线从一个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卷闸门射入房间。这个细节的加入更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有利于主体的表达。
而获得第12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单幅银奖作品《巴勒斯坦人》中表现的“巴勒斯坦人的房屋遭战争破坏”的细节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一名巴勒斯坦儿童在自家房屋里,从墙上盖着毯子的破洞中向外张望”,墙壁上满是弹痕,一个巨大的破洞洞口还用绳子横着绑起来,以保护安全。场景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我们进行新闻摄影时,时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取舍,如果能灵活运用“加减法”,那么我们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会更加主题突出,主次分明,更能感染人。
新闻摄影构图的加减法
新闻摄影构图就是摄影者在新闻现场围绕拍摄目标,通过相机的取景框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以及主体与画面空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画面秩序,寻求一种生动的画面形式,来透彻地表达主题思想。在新闻摄影中,我们既可以使用构图的减法,来化繁为简、去粗取精;也可以通过构图的加法,来让主题表达更充实、更丰满。
构图减法
我们知道,摄影构图有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洁。曾经有一段时间,“形式感”在新闻摄影圈很流行。新闻摄影中突出“形式感”,使“画面简洁、耐看、创新、非常规”,很容易吸人眼球。
要拍出一张画面简洁、“形式感”很强的新闻图片,就需要摄影师在新闻现场利用构图的减法,不断进行取舍。比如利用镜头效果、取景控制、光影及色彩特性,对新闻现场的画面元素进行取舍,滤除掉一些影响新闻主题表现力的景物,突出细节表达,保留和突出线条、色彩、动感等特别鲜明的元素。
运用好构图减法,有利于“形式感”的表现。
获得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单幅银奖的摄影作品《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就较好地使用了构图的减法原则,摄影师通过一个俯拍的角度突出覆盖着国旗的棺椁和地板的线条图案,其他的环境和事物都排除在画面以外,从而使画面显得相当简洁,形式感很强。
获得第62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环境类获奖作品《疏散》,表现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上,两匹马在疏散后被拴在一根柱子上,野火的烟雾在它们上方的天空中翻腾”。画面构图很简洁、干净,红色的基调让画面极具“形式感”,同时也表现出野火的背景。
构图加法
新闻摄影构图时使用加法,就是在拍摄的新闻场景中通过构图让一些元素进入画框内,让主题更鲜明,让画面更生动。加入的元素可以成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不是,但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或者是有利于气氛的营造,或者是有利于画面的平衡等等。
使用好构图加法,首先要明确主角,然后再增加其他配角。加法原则,比较适用画面单调的场合。加法法则使用得当,不仅可以突出主要物体,还能大幅改变画面的整体氛围。
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幅二等奖作品《苏丹被遗忘的山区》。作品中摄影师在构图时就用了加法,在拍摄7岁的亚当·阿伯德尔时,采用左右对称构图,亚当位于画面右侧,形象大而影像实。同时将他身后不远处一个抱小孩的妇女也一并拍入画面,形象小而影像虚。这样就在记录严重烧伤的亚当的同时,使他所处的环境及背景信息更加丰富,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第6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作品《古巴女孩》,摄影师构图时将“坐着1950年代的敞篷车的普拉”放在画面的正中间位置,同时,也将社区道路上众多为她庆祝生日的路人拍进画面,既突出了仪式感,他们也与主角形成了呼应的关系。
新闻摄影用光的加减法
用光减法
有一些新闻现场,光线比较杂乱,不利于主体的表达。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遮挡、关闭或减弱一些无用的光源,让照射主体的光线单纯而突出。或者将被摄的对象转移到适宜的光线下拍摄,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节点,来获取适宜的光线。比如利用日出日落时拍出剪影的效果。
获得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一般新闻类组照二等奖作品《新月地带》组照中就有两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窗边自然光拍摄,用光虽单一,却很好地突出了新闻摄影的主题及相关背景。这些经济落后或郊区被抛弃的房屋却成了毒品贩卖及使用的中心。
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在哈降生》,就充分利用现场微弱的紫外线灯荧光来拍摄克隆小猪。在大面积黑暗背景衬托下,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未知世界,有力地表现了科研人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现场光线虽然单一,却丝毫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用光加法
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光线不佳或光线太暗的场景。这时就需要我们补光,也就是用光的加法原则了,即通过增加一些光源,来满足被摄对象的照明要求,最终突出主体。我们常见的有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补光。
另外,在拍摄人物专访时,我们也常在采访现场增加一下照明光源,比如主光、辅光、轮廓光、眼神光等等。比如第12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科技与文化新闻组照获奖作品《睡眠模式:丹麦最大的网络派对》,由于网吧现场光线暗,摄影师每张照片基本上都用闪光灯补光。由于采用的光线是正面直射,效果显得有点直白,但却能很好地表现网吧的环境及上网的生活状态。
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肖像类组照三等奖获奖作品组照《军校学员》,是摄影师在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学院给军校学员们拍摄的肖像照。其中一幅作品拍摄的是一名学员背对着窗户坐在沙发上的照片。由于户外的自然光线是逆光,只能给学员勾勒出一个轮廓。所以摄影师就在室内加主光拍摄,用光线照亮学员的脸庞。这样拍摄出来的人物形象更传神。
新闻摄影画面细节选取上的加减法
画面细节选取上的减法
不是所有的细节和内容都有助于主体的表现。摄影师必须具备一双灵活机智的眼睛,去发现、选择、捕捉那些具有表现力的、能深入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性的细节。所以我们拍摄图片新闻,不一定要展示全局。有时,单个画面细节可能就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画面。我们也可以尝试截取和放大主体,以突显一张优质照片所需的最少视觉信息。
第62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自然类第二名获奖作品拍摄的是一只美洲红鹳因严重足部病变而接受治疗。摄影师很好地抓拍到美洲红鹳低头看脚上绷带的细节,而將鸟的大部分身体以及环境特点等内容在拍摄时都使用减法原则,排除在画面外。这样表现主体更突出、形象更鲜明。
第7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日常生活类新闻铜奖组照《黄金价格》中有一幅作品,表现的是“一名矿工在莫桑比克边境一矿区展示他淘出的金子”。摄影师只简单地截取了一双矿工的手,构成画面的元素不多,但细节却耐人寻味。手里拿的是钞票,钞票上放的是淘到的金子。钞票既是盛放金子的工具,它们之间又有着关联。淘到了金子也就可以让矿工赚到钞票。而金子数量的稀少也表明了淘金的艰难。
画面细节选取上的加法
作为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新闻画面细节能够使新闻人物更丰富、事件更生动、新闻更富有感染力。一般画面细节可以分为人物细节、运动细节、环境细节、物体细节等等。
当发现一个拍摄对象时,不仅要想怎样减掉那些干扰主体的元素或细节,还要想一想画面中缺少什么元素或细节,怎样增加元素或细节。
比如,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三等奖获奖作品《包围阿勒颇》中有一幅作品,几名持枪的男子持枪蹲守在一处房屋内。而摄影师巧妙地捕捉到他们身后的一个环境细节——户外的光线从一个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卷闸门射入房间。这个细节的加入更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有利于主体的表达。
而获得第12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单幅银奖作品《巴勒斯坦人》中表现的“巴勒斯坦人的房屋遭战争破坏”的细节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一名巴勒斯坦儿童在自家房屋里,从墙上盖着毯子的破洞中向外张望”,墙壁上满是弹痕,一个巨大的破洞洞口还用绳子横着绑起来,以保护安全。场景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我们进行新闻摄影时,时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取舍,如果能灵活运用“加减法”,那么我们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会更加主题突出,主次分明,更能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