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传输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在当代中国,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院校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学培养的不仅是精通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这些人首先应当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德育中的优势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易于学生接受的德育课,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在院校实施德育的特殊优势。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时间真实存在,容易令人信服。历史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它不是用抽象的理论来进行说教,而是重在以事实说理。所以,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时,往往喜欢并容易接受经过历史事实实践检验过的、由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真理。而用历史事实说明道理,也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使学生在事实面前更加心悦诚服,从而更容易自觉地接受教育。
第二,《纲要》历史内容包罗万象,更利于用于院校德育。历史是整个人类发生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它反映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特点,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它所表现的是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血泪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创业史。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包罗了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的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作为教育者,就更应充分发挥历史的这一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独有优势,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办好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三,历史事件具体生动,更有益于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中国近现代史相对于久远的古代史和生疏的外国史,更利于学生接受,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学生更是耳熟能详,根据这样一个特点,在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运用历史知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方面就容易发挥历史教学独有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利用生动的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又能通过德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三、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行切实可行的院校德育工作
可以说,在院校教育中,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英国一名学者的名言来概括,那就是“没有政治科学的历史无果,没有历史科学的政治科学无根”。可以说,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历史科学与政治科学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揭示出了历史教育在院校的政治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本身所起到的德育作用,更应以言传身教作为德育的根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台只是教育的场地之一,而生活中的教育则是小中见大。因此,《纲要》教学的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内容教学的事,而是一点一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身教人,以自身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来影响学生,以完美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
总之,院校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个学科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其独有的优势,必将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所有的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使《纲要》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在当代中国,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院校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学培养的不仅是精通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这些人首先应当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德育中的优势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易于学生接受的德育课,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在院校实施德育的特殊优势。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时间真实存在,容易令人信服。历史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它不是用抽象的理论来进行说教,而是重在以事实说理。所以,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时,往往喜欢并容易接受经过历史事实实践检验过的、由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真理。而用历史事实说明道理,也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使学生在事实面前更加心悦诚服,从而更容易自觉地接受教育。
第二,《纲要》历史内容包罗万象,更利于用于院校德育。历史是整个人类发生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它反映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特点,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它所表现的是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血泪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创业史。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包罗了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的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作为教育者,就更应充分发挥历史的这一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独有优势,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办好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三,历史事件具体生动,更有益于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中国近现代史相对于久远的古代史和生疏的外国史,更利于学生接受,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学生更是耳熟能详,根据这样一个特点,在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运用历史知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方面就容易发挥历史教学独有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利用生动的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又能通过德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三、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行切实可行的院校德育工作
可以说,在院校教育中,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英国一名学者的名言来概括,那就是“没有政治科学的历史无果,没有历史科学的政治科学无根”。可以说,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历史科学与政治科学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揭示出了历史教育在院校的政治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本身所起到的德育作用,更应以言传身教作为德育的根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台只是教育的场地之一,而生活中的教育则是小中见大。因此,《纲要》教学的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内容教学的事,而是一点一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身教人,以自身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来影响学生,以完美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
总之,院校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个学科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其独有的优势,必将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所有的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使《纲要》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