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校12月的开放月期间,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为“Module 6 Unit 2话题拓展阅读”,内容是21世纪英文报高一版.第491期上的一篇题为What makes us happy的文章,结合该单元话题及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课堂主要的教学活动为“听一首歌”“聊一个话题”“读一篇文章”“写一点人生感悟”。课后我认真地总结反思了这次课前后的所得与不足。组内老师也对此课进行了评议,给出了认可和建议。现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关键词】话题扩展 英语阅读 创新
这次课从选材、备课、热身、实战到评议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完善、积累,并实现自我突破的过程。回顾整个过程,以及自己的体会,加上同行们的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所得。
1.创新使用教材,充实课堂内容。我个人认为书本上材料作为一个课时内容明显过于单薄。所以我主要从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角度切入,补充了一篇与话题相关的拓展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的输入,并围绕此话题展开阅读、论述等活动。选材词汇、句式难度都不大,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中提到:“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同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给出建议:“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光盘资料等等。”
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在备课、选材之初就是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和突破。同时也是我们课题组课题研究过程的关键一步。从教学反响来看,我们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因为我们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有了突破。相对而言,学生也更多地了解国外同龄人的生活,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方面亦有收获。
2.策略引导点燃思维,轻松处理文本信息。作为一篇阅读材料,它真正的价值除了提供背景信息之外,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阅读策略的应用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即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上面所述,为了进一步检测学生阅读策略的应用及效果,关于这篇话题拓展阅读,我设计了涵盖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归纳整合、猜测词义以及篇章结构等各种基本技能的检测题。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预测最难的是文章的篇章结构题,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想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此文的大概框架是有难度的,尤其是段落信息似乎分布较散的情况下。其实在11班上热身课时,我的第一方案是给出四个选项让他们选择,但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耗时长,而相关阅读技巧和策略没有应用,反而更多停留于选项比对。这与我任务设计的意图是不相符的。
热身课后我认真反思这个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任务设置方式,改为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topic sentences并分析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关键词和划分段落层次。从后来的课堂效果来看,这个策略的引导非常成功,任务完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但完成质量很好,学生都能自主梳理出文章的大概框架,并对全文主旨有较高层面的理解。
一个任务的设置如果能帮助学生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阅读策略,那它就是成功的。
3. 延伸文本,融情感于体验中。任何文本都是融知识、技能、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于一体的。任何课堂也都应该是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多重体验。本次课上除了策略引导培养技能之外,另外一笔重彩在于情感体验。如文章之初所述:“听一首歌”“聊一个话题”“读一篇文章”“写一点人生感悟”。从课前庾澄庆的轻松愉悦的歌曲,到自由论述阶段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交流,再到文本阅读中分享国外同龄人的快乐,一点点推进学生对简单快乐的感悟。而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个人所展示的关于师生相处感悟的一首“快乐颂”(解读happiness这个单词),更是将深层的感悟推向高潮。在黑板上板书完成的瞬间我看到了学生眼睛里不一样的东西,我知道我触及了他们的心灵!
4.争议与思考。首先我认为任何争议的出现都是思想、理念的沟通与交流。对此我们持开放的态度。
争议之一是课的定位。部分教师认为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更适合定位为口语练习课,通过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发学生谈谈对相关话题的认识和看法。而我的这次课似乎口语练习与阅读练习并重,那就会出现两方面的能力锻炼都被削弱的情况,因为时间分配就势必不足。例如因为时间关系,最后学生展示的环节没有展开,变成了家庭作业。虽然后续课也补上了,但从一堂课的完整性来看确实有些遗憾。
争议之二是阅读材料的价值问题。部分老师认为若是为学生的自由论述服务或是补充文化知识,那阅读材料可以课前发下学生自己处理,相关阅读活动,尤其是花费较多时间的篇章结构分析就无需展开。若是作为阅读技能培养的练习,又感觉展开不足,没有寻读、细读、词汇呈现等。总之这篇阅读材料的地位有点尴尬。
我想既然是一种尝试,必定会有不足之处,所谓“不完美的完美”。但也正是这样一些思想与理念的撞击才让我们一点点进步和自我突破。关于这堂课本身,我更多地是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一课一得”,多么难得!
【关键词】话题扩展 英语阅读 创新
这次课从选材、备课、热身、实战到评议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完善、积累,并实现自我突破的过程。回顾整个过程,以及自己的体会,加上同行们的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所得。
1.创新使用教材,充实课堂内容。我个人认为书本上材料作为一个课时内容明显过于单薄。所以我主要从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角度切入,补充了一篇与话题相关的拓展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的输入,并围绕此话题展开阅读、论述等活动。选材词汇、句式难度都不大,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中提到:“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同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给出建议:“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光盘资料等等。”
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在备课、选材之初就是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和突破。同时也是我们课题组课题研究过程的关键一步。从教学反响来看,我们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因为我们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有了突破。相对而言,学生也更多地了解国外同龄人的生活,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方面亦有收获。
2.策略引导点燃思维,轻松处理文本信息。作为一篇阅读材料,它真正的价值除了提供背景信息之外,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阅读策略的应用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即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上面所述,为了进一步检测学生阅读策略的应用及效果,关于这篇话题拓展阅读,我设计了涵盖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归纳整合、猜测词义以及篇章结构等各种基本技能的检测题。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预测最难的是文章的篇章结构题,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想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此文的大概框架是有难度的,尤其是段落信息似乎分布较散的情况下。其实在11班上热身课时,我的第一方案是给出四个选项让他们选择,但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耗时长,而相关阅读技巧和策略没有应用,反而更多停留于选项比对。这与我任务设计的意图是不相符的。
热身课后我认真反思这个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任务设置方式,改为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topic sentences并分析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关键词和划分段落层次。从后来的课堂效果来看,这个策略的引导非常成功,任务完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但完成质量很好,学生都能自主梳理出文章的大概框架,并对全文主旨有较高层面的理解。
一个任务的设置如果能帮助学生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阅读策略,那它就是成功的。
3. 延伸文本,融情感于体验中。任何文本都是融知识、技能、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于一体的。任何课堂也都应该是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多重体验。本次课上除了策略引导培养技能之外,另外一笔重彩在于情感体验。如文章之初所述:“听一首歌”“聊一个话题”“读一篇文章”“写一点人生感悟”。从课前庾澄庆的轻松愉悦的歌曲,到自由论述阶段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交流,再到文本阅读中分享国外同龄人的快乐,一点点推进学生对简单快乐的感悟。而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个人所展示的关于师生相处感悟的一首“快乐颂”(解读happiness这个单词),更是将深层的感悟推向高潮。在黑板上板书完成的瞬间我看到了学生眼睛里不一样的东西,我知道我触及了他们的心灵!
4.争议与思考。首先我认为任何争议的出现都是思想、理念的沟通与交流。对此我们持开放的态度。
争议之一是课的定位。部分教师认为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更适合定位为口语练习课,通过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发学生谈谈对相关话题的认识和看法。而我的这次课似乎口语练习与阅读练习并重,那就会出现两方面的能力锻炼都被削弱的情况,因为时间分配就势必不足。例如因为时间关系,最后学生展示的环节没有展开,变成了家庭作业。虽然后续课也补上了,但从一堂课的完整性来看确实有些遗憾。
争议之二是阅读材料的价值问题。部分老师认为若是为学生的自由论述服务或是补充文化知识,那阅读材料可以课前发下学生自己处理,相关阅读活动,尤其是花费较多时间的篇章结构分析就无需展开。若是作为阅读技能培养的练习,又感觉展开不足,没有寻读、细读、词汇呈现等。总之这篇阅读材料的地位有点尴尬。
我想既然是一种尝试,必定会有不足之处,所谓“不完美的完美”。但也正是这样一些思想与理念的撞击才让我们一点点进步和自我突破。关于这堂课本身,我更多地是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一课一得”,多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