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法不容忽视。教师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设计“问题串”,更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串”;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218
按照当前一个时期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情况来看,课堂提问的有效率仅在50%上下,暴露出提问效度不足的问题。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提问思路,通过将不同问题设计成“问题串”的方式,改进以往课堂提问过程当中存在的提问过于琐碎、过多等情況,不仅实现了课堂提问效率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通过体系化设计的“问题串”形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细化,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既确保了课堂整体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也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串”的过程当中实现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的双重提高,进而洞悉科学的数学习题求解路径。
一、“问题串”的设计理念
所谓“问题串”,是指按照特定的教学情境,为达成特定知识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关联性问题,借助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帮助学生领会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达成知识学习目标。我认为,“问题串”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设计理念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一)以人为本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当中必须秉承人本主义、生本主义理念,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致力于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和保障,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数学知识学习诉求的有效满足。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确保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串”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确保所设计的“问题串”的科学性。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以及运用“问题串”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前,应当秉承新课改的要求,应当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下展开对问题的积极思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作答兴致,而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本地特色,注重将本地特色事物同“问题串”当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活动范围也相对有限,因此,借助将本地特色事物同“问题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结合现有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作答,不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思考体验,而且能够借此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也要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彰显出足够的时代特质,这样方才不会让学生在接触问题时产生距离感以及陌生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出发设计问题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如是否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讲授出来,是否将重点、难点知识输出,而忽略了学生能否接受、学生的思考过程等内容。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串”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比如,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问题更有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科学把握好“问题串”设计的“三度”原则
从内涵层面来看,“三度”原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密度、问题的梯度以及问题的难度。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所设计的“问题串”当中的问题的数量,避免问题过多让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也要避免问题过少达不到对学生数学思维启发的目的。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各个问题之间具有足够的梯度,也就是说,在“问题串”当中的各个问题应当体现出递进性的特点,即问题的设计应当保持一定的梯度,并且在逻辑层面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层层启发的目的。再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具备适宜的难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和立足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这样方才可以确保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际教学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这三个设计要点,以便让“问题串”真正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教师提出问题时,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思考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深入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文章从“问题串”的设计理念入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应用策略。“问题串”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境的数学思维训练,它和数学教育的本质是相得益彰的。在实际教学中,丰富的情境与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成熟的教学经验是基础,因此,“问题串”必然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普及。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会形成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会由此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刘胜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6).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串”;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218
按照当前一个时期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情况来看,课堂提问的有效率仅在50%上下,暴露出提问效度不足的问题。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提问思路,通过将不同问题设计成“问题串”的方式,改进以往课堂提问过程当中存在的提问过于琐碎、过多等情況,不仅实现了课堂提问效率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通过体系化设计的“问题串”形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细化,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既确保了课堂整体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也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串”的过程当中实现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的双重提高,进而洞悉科学的数学习题求解路径。
一、“问题串”的设计理念
所谓“问题串”,是指按照特定的教学情境,为达成特定知识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关联性问题,借助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帮助学生领会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达成知识学习目标。我认为,“问题串”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设计理念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一)以人为本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当中必须秉承人本主义、生本主义理念,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致力于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和保障,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数学知识学习诉求的有效满足。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确保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串”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确保所设计的“问题串”的科学性。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以及运用“问题串”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前,应当秉承新课改的要求,应当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下展开对问题的积极思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作答兴致,而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本地特色,注重将本地特色事物同“问题串”当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活动范围也相对有限,因此,借助将本地特色事物同“问题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结合现有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作答,不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思考体验,而且能够借此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也要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彰显出足够的时代特质,这样方才不会让学生在接触问题时产生距离感以及陌生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出发设计问题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如是否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讲授出来,是否将重点、难点知识输出,而忽略了学生能否接受、学生的思考过程等内容。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串”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比如,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问题更有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科学把握好“问题串”设计的“三度”原则
从内涵层面来看,“三度”原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密度、问题的梯度以及问题的难度。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所设计的“问题串”当中的问题的数量,避免问题过多让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也要避免问题过少达不到对学生数学思维启发的目的。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各个问题之间具有足够的梯度,也就是说,在“问题串”当中的各个问题应当体现出递进性的特点,即问题的设计应当保持一定的梯度,并且在逻辑层面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层层启发的目的。再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具备适宜的难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和立足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这样方才可以确保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际教学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这三个设计要点,以便让“问题串”真正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教师提出问题时,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思考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深入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文章从“问题串”的设计理念入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应用策略。“问题串”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境的数学思维训练,它和数学教育的本质是相得益彰的。在实际教学中,丰富的情境与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成熟的教学经验是基础,因此,“问题串”必然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普及。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会形成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会由此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刘胜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