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萨版纳假日酒店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分析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酒店功能的发挥、景观规划、绿地景观建设等几个方面,根据当地域特点与项目实际相结合,把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融合,把酒店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期对旅游建筑规划有所启发并改善。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功能发挥;植物搭配;人文环境
以东南亚建筑风格为基础,结合本地气候、人文风貌,引入现代生活中心设计理念,突破常规的办公的概念,创造出新型的生活中心的建筑形式。绿地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北面,消防车道两侧。北面绿地处宜种植长青乔木,配以灌木,南面绿地宜以草地为主,点缀落叶乔木。绿地率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整体平衡。
一、景观规划理念
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以不同类的空间和气氛来定义场所,布局运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进行空间处理,强调互相间组合联系,形成完整的结构;惯切“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旅游的活动需要,提供不同性质、功能、尺度的休闲活动空间;在景观配置方面,需要以景观生态的理论为知道,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設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结合现代的文化气息,以现代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等现代科技理论来研究人们生理、心理到审美的各类活动。设计中融入人的感情。心理向导,创新改造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
二、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度假酒店整体环境设计最主要的特色是采用“场所精神途径”的景观规划手法,进行空间的分隔、及创造,同时以景观生态的理论进行指导。根据各绿地所处的位置、性质、功能的不同,从绿地的使用对象出发,考虑进行绿地空间的分隔,通过所创造的不同气氛来定义不同性质的空间形态。
2.1 “一心一轴”的功能结构
根据度假区地形,把功能区分为沿南北向的纵轴,酒店布局于此东面,形成了本度假区旅游中心游客散集点,同时把酒店塑造成旅游的地标性建筑物。
2.2 发挥“一中心”功能设计
由于“一中心”大型建筑物在景区内,那肯定不能影响景区的整体性,同时又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此因,规划“一中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筑以东南亚文化为依托,采用外廊式建筑,百叶式白色外墙,还原最自然的风情,给人以随性、热情奔放的感觉。材料上多运用自然的原木色,大多为褐色等深色系,继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闲的特质,大到空间打造,小到细节装饰,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手工艺制作的崇尚。
2.3“一轴”沿途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在强调“景观、人文功能”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绿化对道路本身通行功能的影响。本方案以发掘和完善道路的使用功能为前提,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景观的组织和排列,保证行车视线的安全,在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者在其中的感受,从图案的变化和景观元素的排列上防止给人带来疲劳感,增加一路的感官效果(如图)。
2.4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在两侧用地性质及规划尚不完全明确。绿化景观设计需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当道路两侧出让地块性质明确、开始建设时,就要根据道路周边地块不同用地属性创造各个段落富有个性的特色主题景观,使得周边地块与道路景观相互交融。
景观大融合性:
“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对现有场地中景观元素的保留利用,挖掘现有场地中景观元素的特色对其加以提炼,形成高度融合的景观。诚然随着区域的发展,这些环境元素的功能必定随着区域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消亡,但我们可以通过景观手段对其进行保留演化,使其不同时期的景观都是与环境相得益彰的。
景观可识别性:设计注重度假氛围的营造,从植物的选择、种植方式、图案的设计包括周边景观的引入等方面来设计这个板块。为了突出度假的休闲型,林下的灌木用简洁而色彩稳重的块状种植方式,与贯穿始终的飘带模纹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具活力。
三、植物配置
度假区外围环境绿化非常好,而酒店成片的绿地却很少。规划后营造的绿地应与现有山地绿化相互协调。现状大树立地条件都比较差,有的处于道路边缘而屡受损害,而有的则处于农居包围之中而不见阳光。现状大树及大灌木在改造过程中应保留,以大树为中心辟出一定范围的绿地予以保护。
入口:将现有沿路密集的中层植物疏减下来,使视线通透,地被以书带草、兰花三七作底。
溪流两边点植山樱、喷雪花、梅花。在石隙中点植溪荪、石菖蒲、鸢尾、旱伞草、络石、石蒜等,形成具有野趣的溪流景观。主路两侧以无患子作为行道树,道路节点的绿地中栽植枫香、银杏、珊瑚朴等冠大荫浓的大乔木,形成林下休憩空间。酒店别墅院落中栽植腊梅、枇杷、桃、李、石榴、香泡等具有特色的观果树。在靠近山林地带中片植花梅果梅,形成香雪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山林地带以保护为主,对杂乱的植物进行疏理,林下裸露处以沿阶草、中华常春藤、络石、野菊、石蒜和蕨类植物覆盖。
四、结语
建筑大师莱特说:“好的建筑是不会伤害到地景的,而是会使地景比没有建筑物之前更美丽”。本工程因地制宜,很好地结合现有的环境因素,既考虑项目本身特点,又对东南亚传统建筑风格进行独特性性的继承,并使之融入现代感,同时兼顾经济实用性,营造一种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达到理想的目标。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功能发挥;植物搭配;人文环境
以东南亚建筑风格为基础,结合本地气候、人文风貌,引入现代生活中心设计理念,突破常规的办公的概念,创造出新型的生活中心的建筑形式。绿地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北面,消防车道两侧。北面绿地处宜种植长青乔木,配以灌木,南面绿地宜以草地为主,点缀落叶乔木。绿地率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整体平衡。
一、景观规划理念
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以不同类的空间和气氛来定义场所,布局运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进行空间处理,强调互相间组合联系,形成完整的结构;惯切“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旅游的活动需要,提供不同性质、功能、尺度的休闲活动空间;在景观配置方面,需要以景观生态的理论为知道,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設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结合现代的文化气息,以现代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等现代科技理论来研究人们生理、心理到审美的各类活动。设计中融入人的感情。心理向导,创新改造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
二、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度假酒店整体环境设计最主要的特色是采用“场所精神途径”的景观规划手法,进行空间的分隔、及创造,同时以景观生态的理论进行指导。根据各绿地所处的位置、性质、功能的不同,从绿地的使用对象出发,考虑进行绿地空间的分隔,通过所创造的不同气氛来定义不同性质的空间形态。
2.1 “一心一轴”的功能结构
根据度假区地形,把功能区分为沿南北向的纵轴,酒店布局于此东面,形成了本度假区旅游中心游客散集点,同时把酒店塑造成旅游的地标性建筑物。
2.2 发挥“一中心”功能设计
由于“一中心”大型建筑物在景区内,那肯定不能影响景区的整体性,同时又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此因,规划“一中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筑以东南亚文化为依托,采用外廊式建筑,百叶式白色外墙,还原最自然的风情,给人以随性、热情奔放的感觉。材料上多运用自然的原木色,大多为褐色等深色系,继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闲的特质,大到空间打造,小到细节装饰,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手工艺制作的崇尚。
2.3“一轴”沿途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在强调“景观、人文功能”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绿化对道路本身通行功能的影响。本方案以发掘和完善道路的使用功能为前提,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景观的组织和排列,保证行车视线的安全,在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者在其中的感受,从图案的变化和景观元素的排列上防止给人带来疲劳感,增加一路的感官效果(如图)。
2.4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在两侧用地性质及规划尚不完全明确。绿化景观设计需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当道路两侧出让地块性质明确、开始建设时,就要根据道路周边地块不同用地属性创造各个段落富有个性的特色主题景观,使得周边地块与道路景观相互交融。
景观大融合性:
“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对现有场地中景观元素的保留利用,挖掘现有场地中景观元素的特色对其加以提炼,形成高度融合的景观。诚然随着区域的发展,这些环境元素的功能必定随着区域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消亡,但我们可以通过景观手段对其进行保留演化,使其不同时期的景观都是与环境相得益彰的。
景观可识别性:设计注重度假氛围的营造,从植物的选择、种植方式、图案的设计包括周边景观的引入等方面来设计这个板块。为了突出度假的休闲型,林下的灌木用简洁而色彩稳重的块状种植方式,与贯穿始终的飘带模纹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具活力。
三、植物配置
度假区外围环境绿化非常好,而酒店成片的绿地却很少。规划后营造的绿地应与现有山地绿化相互协调。现状大树立地条件都比较差,有的处于道路边缘而屡受损害,而有的则处于农居包围之中而不见阳光。现状大树及大灌木在改造过程中应保留,以大树为中心辟出一定范围的绿地予以保护。
入口:将现有沿路密集的中层植物疏减下来,使视线通透,地被以书带草、兰花三七作底。
溪流两边点植山樱、喷雪花、梅花。在石隙中点植溪荪、石菖蒲、鸢尾、旱伞草、络石、石蒜等,形成具有野趣的溪流景观。主路两侧以无患子作为行道树,道路节点的绿地中栽植枫香、银杏、珊瑚朴等冠大荫浓的大乔木,形成林下休憩空间。酒店别墅院落中栽植腊梅、枇杷、桃、李、石榴、香泡等具有特色的观果树。在靠近山林地带中片植花梅果梅,形成香雪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山林地带以保护为主,对杂乱的植物进行疏理,林下裸露处以沿阶草、中华常春藤、络石、野菊、石蒜和蕨类植物覆盖。
四、结语
建筑大师莱特说:“好的建筑是不会伤害到地景的,而是会使地景比没有建筑物之前更美丽”。本工程因地制宜,很好地结合现有的环境因素,既考虑项目本身特点,又对东南亚传统建筑风格进行独特性性的继承,并使之融入现代感,同时兼顾经济实用性,营造一种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达到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