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他汀类药物种类繁多,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人工合成、真菌衍生物及其分离提纯三种类型,在日益发展、提高的医学技术中,人工合成他汀药物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化、完善化、成熟化,逐渐成为现今临床治疗的主要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率,大大降低患者死亡概率,同时其还可以产生较好的抗炎性,在临床应用上蕴含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就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有效性、应用情况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应用探讨
1 针对他汀类药物应用有效性的探究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应用在临床上呈现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其在应用上最为杰出的效果就是无致癌、致死的风险。在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事件中,非致命性、致命性中风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因素造成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都可以适当的采用他汀类药物,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降低患者出现病死的可能性[1]。与此同时,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療过程中尚未发现其会对患者心血管造成血性卒中的风险,在肌酸激酶、横纹肌溶解上产生升高的现象也未增加。但是,大量数据表明,患者体内肝酶量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的增加,进一步增加患者身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2 针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状况的探究
2.1他汀类药物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他汀类药物应用研究过程中,随机选取200名身患糖尿病的患者,其中较多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发现其中20%的患者呈现出较好的依从性。将采用该种治疗方式的患者数据与身体健康的人展开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在采用相同干预治疗措施的同时应用同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计其未来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将会远超于20%。因此,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建议相关医护人员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要注重把握其数值不超过2.6 mmol/L,并且将其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年龄若是超过40岁,并且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其血脂水平的参考度将会大大降低,在治疗时应着重强调控制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确保其数值水平不超过1.8 mmol/L,同时将其作为目标控制标准。患者在治疗中不仅仅会出现高风险现象,也会具有低风险现象,在进行初级预防阶段,患者年龄低于40岁时,应该建议控制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目标标准不低于2.6 mmol/L,并且辅以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2]。
2.2他汀类药物应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对于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事件,该种风险机率较高。通过对实施肾移植手术、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发现,其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肾脏结构、功能恶化现象的出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使缺少还原酶的突变细胞停滞,增加胆固醇并不能转变这一现象,由此可见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病变产生作用与其对细胞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制止肌酐清除率得以降低,并且可以实现延缓肾衰竭的目的[3]。
2.3他汀类药物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上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已经成为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其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轻心理衰竭,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在对老年患者出现的缺血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周期为24个月,并将其数据信息与使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降低,同样的其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也有所下降,但是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患者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中风现象的发生率尚未出现明显降低。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展开相应的深入研究分析,在此期间对非缺血性心理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该适当的减少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必要情况下可以停止使用该类药物。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对其实际心血管情况展开评估,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能够使他汀类药物充分发挥自身药性,最大限度的保障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安全。
2.4他汀类药物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之后,采取何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病症危险,在临床治疗上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尚未经过治疗的患者突然产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使用他汀类药物,使其病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有效缓解[4]。针对患者出现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情况,在早期阶段科学合理的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够对患者治疗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其自身出现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出现机率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大幅度减少,因此可以将其用作治疗的主要材料之一,能够在患者入院治疗中发挥良好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有可能存在抗药性,其对他汀类药物使抵抗性是否可以得到克服,并且取得较好治疗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也可以应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上,对尚未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施加相应的该类型药物,能够使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恢复到较为正常的水平,从而更好的预防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之后,尤其是对心脏保护作用进行全方位详细分析之后,其中30%的患者并没有冠心病病史,对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的提升预防效果,进一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但是,在后期对老年患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对其病情使用他汀类药物产生的预防效果有所降低,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是年龄大的患者身体机能远远低于较为年轻的患者。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中风,并且能够呈现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大幅度降低患者中风的风险[5]。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身体病症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恢复身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全面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出现率,并对患者健康产生较好的成效。
结束语:
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在较低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同时其还可以帮助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在医生开具的处方下科学合理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高密度知道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现象,从而更好的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实际使用该类药物时,要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基本资料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治疗才会降低药物副作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药性以此来更好的缓解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立宏,冯小芳,黄流清,尹又,李澎.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3):631-633.
[2]严小芳,张海波,刘佳敏,孙颖,胡爽,李希,蒋立新. 2001—2011年我国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J]. 医药导报,2019,38(08):1057-1063.
[3]刘俏,李曦铭,丛洪良,侯凯,马洪俊. 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他汀类药物服用时程与其不良事件的相关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02):163-166+169.
[4]刘瑞华,李艳,李韶.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依从性调查[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9):2178-2183.
[5]杜茜,宋锦飞. 2013—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他汀类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06):814-816.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应用探讨
1 针对他汀类药物应用有效性的探究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应用在临床上呈现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其在应用上最为杰出的效果就是无致癌、致死的风险。在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事件中,非致命性、致命性中风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因素造成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都可以适当的采用他汀类药物,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降低患者出现病死的可能性[1]。与此同时,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療过程中尚未发现其会对患者心血管造成血性卒中的风险,在肌酸激酶、横纹肌溶解上产生升高的现象也未增加。但是,大量数据表明,患者体内肝酶量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的增加,进一步增加患者身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2 针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状况的探究
2.1他汀类药物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他汀类药物应用研究过程中,随机选取200名身患糖尿病的患者,其中较多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发现其中20%的患者呈现出较好的依从性。将采用该种治疗方式的患者数据与身体健康的人展开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在采用相同干预治疗措施的同时应用同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计其未来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将会远超于20%。因此,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建议相关医护人员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要注重把握其数值不超过2.6 mmol/L,并且将其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年龄若是超过40岁,并且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其血脂水平的参考度将会大大降低,在治疗时应着重强调控制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确保其数值水平不超过1.8 mmol/L,同时将其作为目标控制标准。患者在治疗中不仅仅会出现高风险现象,也会具有低风险现象,在进行初级预防阶段,患者年龄低于40岁时,应该建议控制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目标标准不低于2.6 mmol/L,并且辅以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2]。
2.2他汀类药物应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对于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事件,该种风险机率较高。通过对实施肾移植手术、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发现,其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肾脏结构、功能恶化现象的出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使缺少还原酶的突变细胞停滞,增加胆固醇并不能转变这一现象,由此可见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病变产生作用与其对细胞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制止肌酐清除率得以降低,并且可以实现延缓肾衰竭的目的[3]。
2.3他汀类药物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上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已经成为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其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轻心理衰竭,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在对老年患者出现的缺血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周期为24个月,并将其数据信息与使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降低,同样的其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也有所下降,但是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患者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中风现象的发生率尚未出现明显降低。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展开相应的深入研究分析,在此期间对非缺血性心理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该适当的减少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必要情况下可以停止使用该类药物。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对其实际心血管情况展开评估,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能够使他汀类药物充分发挥自身药性,最大限度的保障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安全。
2.4他汀类药物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分析
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之后,采取何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病症危险,在临床治疗上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尚未经过治疗的患者突然产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使用他汀类药物,使其病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有效缓解[4]。针对患者出现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情况,在早期阶段科学合理的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够对患者治疗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其自身出现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出现机率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大幅度减少,因此可以将其用作治疗的主要材料之一,能够在患者入院治疗中发挥良好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有可能存在抗药性,其对他汀类药物使抵抗性是否可以得到克服,并且取得较好治疗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也可以应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上,对尚未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施加相应的该类型药物,能够使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恢复到较为正常的水平,从而更好的预防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之后,尤其是对心脏保护作用进行全方位详细分析之后,其中30%的患者并没有冠心病病史,对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的提升预防效果,进一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但是,在后期对老年患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对其病情使用他汀类药物产生的预防效果有所降低,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是年龄大的患者身体机能远远低于较为年轻的患者。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中风,并且能够呈现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大幅度降低患者中风的风险[5]。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身体病症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恢复身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全面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出现率,并对患者健康产生较好的成效。
结束语:
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在较低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同时其还可以帮助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在医生开具的处方下科学合理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高密度知道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现象,从而更好的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实际使用该类药物时,要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基本资料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治疗才会降低药物副作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药性以此来更好的缓解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立宏,冯小芳,黄流清,尹又,李澎.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3):631-633.
[2]严小芳,张海波,刘佳敏,孙颖,胡爽,李希,蒋立新. 2001—2011年我国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J]. 医药导报,2019,38(08):1057-1063.
[3]刘俏,李曦铭,丛洪良,侯凯,马洪俊. 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他汀类药物服用时程与其不良事件的相关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02):163-166+169.
[4]刘瑞华,李艳,李韶.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依从性调查[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9):2178-2183.
[5]杜茜,宋锦飞. 2013—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他汀类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06):8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