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如果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他会用积极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下面我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美好的情境创设,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整个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献你一束鲜花》之前,我事先收集了一些关于体育、科技的材料,并播放《我想飞得更高》的音乐给学生,学生在看后觉得很精彩,很振奋。我适时发问:“鲜花理应送给谁?该送给那些为理想而拼搏的人吗?课文中的鲜花送给了谁呢?”学生的内心产生了极强的探索欲望,我顺势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翠鸟》第三自然段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能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我通过演示翠鸟捕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我顺势提问:“苇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进而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语言感染,激发兴趣
教师和蔼的态度、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组织语言、引导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无时无刻感染着学生。教师的语言娓娓动听、循循善诱、抑扬顿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产生愉悦之感。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逸事、笑话,恰如其分地引用诗词、谚语,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疲劳,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知识的殿堂。
三、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稳定的,教师若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取新颖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寻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觉得新奇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能有所提高。单一的讲、学、练、谈比较枯燥无味,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各种方式,让学生读读、写写、看看、画画、做做,必将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语文教学的朗读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范读、默读、快速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轮流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课堂环节要形式多样,如教学导入要趣味化,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课讲解要生动化,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讲解,直观教具的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活动形式要游戏化,这样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轻松愉悦地完成任务。另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网络资源的开发等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享受成功,激发兴趣
成功是每个人的追求,对后进生来说,那更是一种渴望。部分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自信,没有过成功的体验,经常遭受父母、老师、同学的冷眼与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抓住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同学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学生懒得做练习册上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我站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我并没有因练习册上的大片空白而大发雷霆,而是对她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我对她微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我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她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说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然后走上了讲台。欣赏和鼓励带给了她无穷的动力,她的学习热情与日俱增,特别用功。由此可见,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所成,获得成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学有所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
(责编 莫彩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美好的情境创设,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整个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献你一束鲜花》之前,我事先收集了一些关于体育、科技的材料,并播放《我想飞得更高》的音乐给学生,学生在看后觉得很精彩,很振奋。我适时发问:“鲜花理应送给谁?该送给那些为理想而拼搏的人吗?课文中的鲜花送给了谁呢?”学生的内心产生了极强的探索欲望,我顺势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翠鸟》第三自然段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能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我通过演示翠鸟捕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我顺势提问:“苇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进而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语言感染,激发兴趣
教师和蔼的态度、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组织语言、引导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无时无刻感染着学生。教师的语言娓娓动听、循循善诱、抑扬顿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产生愉悦之感。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逸事、笑话,恰如其分地引用诗词、谚语,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疲劳,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知识的殿堂。
三、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稳定的,教师若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取新颖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寻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觉得新奇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能有所提高。单一的讲、学、练、谈比较枯燥无味,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各种方式,让学生读读、写写、看看、画画、做做,必将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语文教学的朗读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范读、默读、快速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轮流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课堂环节要形式多样,如教学导入要趣味化,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课讲解要生动化,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讲解,直观教具的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活动形式要游戏化,这样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轻松愉悦地完成任务。另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网络资源的开发等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享受成功,激发兴趣
成功是每个人的追求,对后进生来说,那更是一种渴望。部分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自信,没有过成功的体验,经常遭受父母、老师、同学的冷眼与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抓住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同学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学生懒得做练习册上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我站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我并没有因练习册上的大片空白而大发雷霆,而是对她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我对她微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我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她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说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然后走上了讲台。欣赏和鼓励带给了她无穷的动力,她的学习热情与日俱增,特别用功。由此可见,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所成,获得成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学有所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