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QQ钱包支付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金融。与此同时,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理财等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也正在一步步取代着传统的商业银行,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就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处于起步时期,发展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出发,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影响,并针对监管策略提出系统性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互联网 金融 监管
一、前言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词,已经成为两个完全密不可分的主体。就互联网本身来说,网上购物,投资理财,贷款融资,拟定合同,缴纳税务,与金融有关系的互联网服务比比皆是。而对于金融来说,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互联网理财产品,互联网保险销售还有互联网跨境支付来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而新出现的第三方支付,網上投资理财和互联网融资没有网络和互联网根本就是一纸空文,一文不值。
二、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1.促进传统银行的业务升级与产业结构转型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支付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逐渐转向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板。互联网金融将使得金融业务的竞争不仅局限于传统网点和银行市场,而是将其引向由网络主导的产业变革。互联网使得经济和金融的运作方式向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转变,一方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完善了服务流程。未来的商业银行的网点运营模式,必定是小型化,专业化,网络化,因为现如今人们依赖网点的服务越来越少,网点规模越大,意味着其综合效益会越差。在未来,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率的电子商业银行必定会替代现在的银行物理网点。商业银行未来的变革趋势也必定是由线上转变为线下,基于网络完成产业的结构升级,也就是由集约型服务转变为对于不同的客户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2.推动利率市场化市场改革
从银行存款市场来看,普通的用户已经很难抵挡各种网络理财以及P2P贷款的吸引力了,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固定的用户可能也仅限于一部分中老年客户了,即使是银行收益比较高的定期存款在众多的互联网理财中也显得稍逊一筹。活期储蓄,定期存款和CPI涨幅,物价涨幅的倒挂使得普通的储蓄客户长期忍受着负收益,当出现一个真正可以满足他们正收益需求的投资渠道时,他们便不可控制的倾囊而出了,余额宝过千亿的投资额恰巧印证了这一点。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商业银行贷款需要提前对客户的资信能力进行评估,一般都比较青睐于大企业或者大的企业家,这样可以控制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对于资产规模较小,营业利润较少,刚处于起步行业的小微企业往往要求较高,造成小企业融资难。互联网金融使得信贷双方的信息平等,根据人工审核和关注个人资产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及利用率。
三、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1.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
货币的支付方式决定了货币的形态,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使得货币形态由金属货币,纸质货币,信用货币向电子货币,信用卡,网上银行转化。现实货币向虚拟货币转化,线下融资向线上融资转化,银行账户向虚拟账户转化,因此大大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和对现金货币的需求,使得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发生了改变,使得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力减弱,中央银行无法准确的制定货币政策和财务政策,使得金融市场秩序紊乱。
2.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从理财,投资,支付都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定制服务,量身打造分层化服务,差异化服务,不断升级客户的体验式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使得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局限于以前的存贷款以及保险而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催生了阿里金融,微信理财,腾讯理财,京东金融,苏宁金融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金融产业链不断完善和更新升级。
3.增加了金融管理的难度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为线上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对于资信调查存在盲点,造成对于客户财务状况的不当判断,造成违约风险或者因资金周转不灵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以高技术为依托同时也会产生由于技术操作不当产生的操作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一般都是大面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网络信息世界传播速度极其迅速,获得信息也尤为容易,所以网络信息泄露会产生的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管制不够完善,市场监管不严导致由于互联网的方便和快捷加快了不稳定因素的传播速度,加剧了风险传染的幅度,深度,和广度。当互联网系统产生安全威胁时,公众会对于互联网产生恐慌,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产生抵制和不信任。这种风险累积的加快使得整个系统内部的风险传导速度也加快了,从而系统性风险要远远大于传统金融方式。
4.改变了原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这三大常用的货币政策影响中间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然而互联网金融这种由线上主导的金融模式,直接把客户双方联系到一起,资金的供需双方不再需要借由银行这一媒介交易,从而也就不再受中间指标的影响。货币政策强烈依赖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而央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流动会使货币政策制定不仅仅依赖于市场状况和央行政策,甚至连互联网的利率也要加以考虑,这一多出来的一环同样对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孟宣澄. 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 财经界(学术版),2016,(22):9.
[2] 孔帅超.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策略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6,(09):51-53.
作者简介 :蒋俊敏(1995—06月—28日)女,汉族,湖北宜昌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关键词】 互联网 金融 监管
一、前言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词,已经成为两个完全密不可分的主体。就互联网本身来说,网上购物,投资理财,贷款融资,拟定合同,缴纳税务,与金融有关系的互联网服务比比皆是。而对于金融来说,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互联网理财产品,互联网保险销售还有互联网跨境支付来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而新出现的第三方支付,網上投资理财和互联网融资没有网络和互联网根本就是一纸空文,一文不值。
二、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1.促进传统银行的业务升级与产业结构转型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支付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逐渐转向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板。互联网金融将使得金融业务的竞争不仅局限于传统网点和银行市场,而是将其引向由网络主导的产业变革。互联网使得经济和金融的运作方式向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转变,一方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完善了服务流程。未来的商业银行的网点运营模式,必定是小型化,专业化,网络化,因为现如今人们依赖网点的服务越来越少,网点规模越大,意味着其综合效益会越差。在未来,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率的电子商业银行必定会替代现在的银行物理网点。商业银行未来的变革趋势也必定是由线上转变为线下,基于网络完成产业的结构升级,也就是由集约型服务转变为对于不同的客户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2.推动利率市场化市场改革
从银行存款市场来看,普通的用户已经很难抵挡各种网络理财以及P2P贷款的吸引力了,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固定的用户可能也仅限于一部分中老年客户了,即使是银行收益比较高的定期存款在众多的互联网理财中也显得稍逊一筹。活期储蓄,定期存款和CPI涨幅,物价涨幅的倒挂使得普通的储蓄客户长期忍受着负收益,当出现一个真正可以满足他们正收益需求的投资渠道时,他们便不可控制的倾囊而出了,余额宝过千亿的投资额恰巧印证了这一点。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商业银行贷款需要提前对客户的资信能力进行评估,一般都比较青睐于大企业或者大的企业家,这样可以控制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对于资产规模较小,营业利润较少,刚处于起步行业的小微企业往往要求较高,造成小企业融资难。互联网金融使得信贷双方的信息平等,根据人工审核和关注个人资产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及利用率。
三、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1.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
货币的支付方式决定了货币的形态,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使得货币形态由金属货币,纸质货币,信用货币向电子货币,信用卡,网上银行转化。现实货币向虚拟货币转化,线下融资向线上融资转化,银行账户向虚拟账户转化,因此大大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和对现金货币的需求,使得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发生了改变,使得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力减弱,中央银行无法准确的制定货币政策和财务政策,使得金融市场秩序紊乱。
2.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从理财,投资,支付都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定制服务,量身打造分层化服务,差异化服务,不断升级客户的体验式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使得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局限于以前的存贷款以及保险而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催生了阿里金融,微信理财,腾讯理财,京东金融,苏宁金融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金融产业链不断完善和更新升级。
3.增加了金融管理的难度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为线上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对于资信调查存在盲点,造成对于客户财务状况的不当判断,造成违约风险或者因资金周转不灵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以高技术为依托同时也会产生由于技术操作不当产生的操作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一般都是大面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网络信息世界传播速度极其迅速,获得信息也尤为容易,所以网络信息泄露会产生的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管制不够完善,市场监管不严导致由于互联网的方便和快捷加快了不稳定因素的传播速度,加剧了风险传染的幅度,深度,和广度。当互联网系统产生安全威胁时,公众会对于互联网产生恐慌,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产生抵制和不信任。这种风险累积的加快使得整个系统内部的风险传导速度也加快了,从而系统性风险要远远大于传统金融方式。
4.改变了原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这三大常用的货币政策影响中间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然而互联网金融这种由线上主导的金融模式,直接把客户双方联系到一起,资金的供需双方不再需要借由银行这一媒介交易,从而也就不再受中间指标的影响。货币政策强烈依赖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而央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流动会使货币政策制定不仅仅依赖于市场状况和央行政策,甚至连互联网的利率也要加以考虑,这一多出来的一环同样对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孟宣澄. 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 财经界(学术版),2016,(22):9.
[2] 孔帅超.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策略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6,(09):51-53.
作者简介 :蒋俊敏(1995—06月—28日)女,汉族,湖北宜昌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