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艰深、陌生的科技、社科说明文,许多学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因为这类说明文素材的取向包罗万象,这一方面给学生设置了阅读障碍,增大了阅读心理压力,容易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或敷衍答题的心理;然而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改变说明文阅读学习方法的另一个契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调整心态,好奇面对;化繁为简,步步捕点;找信息区,细细对照”为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解决科技、社科说明文的教学困难。
[关键词]说明文;自主学习;心态;捕点;对照
在一份完整的高中语文试卷中,就各知识点而言,科技或社科说明文所占的分值是较高的,有9分左右。而要拿到这9分,难度又是较大的。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此类文章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调整心态并好奇面对
面对艰深的科技、社科说明文,许多学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现在学生面对的无论是科技说明文还是社科说明文,其所陈述的内容大多是学生们较少涉及的领域或话题,有医学、天文,军事、人文、政治、建筑等等,总之可以说人类方方面面的新奇探索和发现都可成为说明文的素材,当然也有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事件理论分析。说明文的这种素材取向一方面给学生设置了阅读障碍,增大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压力,容易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和敷衍心理;然而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改变说明文阅读学习方法的一个契机。
学生首先需要换个思维考虑,换个心态,不是用“被动做题要阅读”的心理而是用“好奇心使我阅读”来对待阅读。在进行说明文自主学习的指导中,教师可以带着一份好奇心和一份获得新知的喜悦心情去熏陶、引导学生。比如在指导阅读一篇有关洗衣粉中的磷对土壤、水源的危害的科技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1.你知道洗衣粉分有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吗?2.你知道衣服洗得越干净,地球就可能越脏吗?让学生们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疑惑去阅读文本,那种为做题而阅读的消极心理就被冲淡了。当学生能够怀着一种渴望获得新知的阅读心理去面对文本时,学生的阅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化繁为简后步步捕点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手不离笔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无论是练习还是测试,学生的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学生在进行第一遍阅读时,要精读,边读边划出三类词:概念性名词,关联词,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科技、社科说明文往往会涉及较多的专术术语、专业名称,如果没有注意这些概念性名词,就很容易混淆文章的意思,使答题遇到很大障碍。
划出关联词有利于理解文章的观点取向,比如“虽然A,但是B”中就暗示作者要认同的是B,比如“不仅A,而且(同时)B”,就一般表示这把两个特点放在了一起,如果放在段落的开头,则表明这是句过渡句,利于理清思路。此类关联词还有诸如“另外”“甚至”“总之”“不是……而是……”等。关联词除了与具体解答后面的选择题紧密相关,作用更在于对全文整体思路的把握。
限制性词语最为重要,因为它体现说明文的语言严密、思维缜密的特点,而问题的设计也有很多是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这些限制性词语常见的有“大约”“左右”“近”“几乎”“等等。例如《围棋与东方智慧》一文里,“围棋别名很多,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智慧”一句中的“也”表现围棋的别名体现中国文化和智慧是其一,同时也可以说明还有围棋的其他什么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智慧。
三、找准信息来细细对照
学生阅读科技、社科说明文后,在进行正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题目涉及的信息,确定试题是针对某一段还是针对全文,这样才能找准阅读切入点。即针对题干和ABCD四个选项要找到相应内容的信息区,然后把答案选项中的句子与文中句子进行对照。对照时要特别注意上文所说的三类词语,细细对照,增添删减,替换相应的词语,感受句子意思有无变化。
培养学生科技社科说明文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不断调整和总结,归纳方案,在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关键词]说明文;自主学习;心态;捕点;对照
在一份完整的高中语文试卷中,就各知识点而言,科技或社科说明文所占的分值是较高的,有9分左右。而要拿到这9分,难度又是较大的。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此类文章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调整心态并好奇面对
面对艰深的科技、社科说明文,许多学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现在学生面对的无论是科技说明文还是社科说明文,其所陈述的内容大多是学生们较少涉及的领域或话题,有医学、天文,军事、人文、政治、建筑等等,总之可以说人类方方面面的新奇探索和发现都可成为说明文的素材,当然也有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事件理论分析。说明文的这种素材取向一方面给学生设置了阅读障碍,增大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压力,容易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和敷衍心理;然而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改变说明文阅读学习方法的一个契机。
学生首先需要换个思维考虑,换个心态,不是用“被动做题要阅读”的心理而是用“好奇心使我阅读”来对待阅读。在进行说明文自主学习的指导中,教师可以带着一份好奇心和一份获得新知的喜悦心情去熏陶、引导学生。比如在指导阅读一篇有关洗衣粉中的磷对土壤、水源的危害的科技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1.你知道洗衣粉分有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吗?2.你知道衣服洗得越干净,地球就可能越脏吗?让学生们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疑惑去阅读文本,那种为做题而阅读的消极心理就被冲淡了。当学生能够怀着一种渴望获得新知的阅读心理去面对文本时,学生的阅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化繁为简后步步捕点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手不离笔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无论是练习还是测试,学生的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学生在进行第一遍阅读时,要精读,边读边划出三类词:概念性名词,关联词,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科技、社科说明文往往会涉及较多的专术术语、专业名称,如果没有注意这些概念性名词,就很容易混淆文章的意思,使答题遇到很大障碍。
划出关联词有利于理解文章的观点取向,比如“虽然A,但是B”中就暗示作者要认同的是B,比如“不仅A,而且(同时)B”,就一般表示这把两个特点放在了一起,如果放在段落的开头,则表明这是句过渡句,利于理清思路。此类关联词还有诸如“另外”“甚至”“总之”“不是……而是……”等。关联词除了与具体解答后面的选择题紧密相关,作用更在于对全文整体思路的把握。
限制性词语最为重要,因为它体现说明文的语言严密、思维缜密的特点,而问题的设计也有很多是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这些限制性词语常见的有“大约”“左右”“近”“几乎”“等等。例如《围棋与东方智慧》一文里,“围棋别名很多,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智慧”一句中的“也”表现围棋的别名体现中国文化和智慧是其一,同时也可以说明还有围棋的其他什么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智慧。
三、找准信息来细细对照
学生阅读科技、社科说明文后,在进行正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题目涉及的信息,确定试题是针对某一段还是针对全文,这样才能找准阅读切入点。即针对题干和ABCD四个选项要找到相应内容的信息区,然后把答案选项中的句子与文中句子进行对照。对照时要特别注意上文所说的三类词语,细细对照,增添删减,替换相应的词语,感受句子意思有无变化。
培养学生科技社科说明文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不断调整和总结,归纳方案,在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