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
在林阳先生看来,从秦汉之古朴,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再到今天,以碑入字、以画入书等百花齐放,书法艺术愈发多元化,不亦快哉!
林阳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书、诗、文俱佳,更是以画入书的践行者。
林阳心中的以画入书,是以绘画的造型、构图元素重新对传统书法中的字体结构、谋篇布局等进行新的创作,简而言之,让绘画之神韵和书法艺术相融,字里行间洋溢画意。
以画入书自古有之,且不乏理论基础。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写道:“字画本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之法透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之法参以书而书无不神。”文征明、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都是以画入书的代表人物。
以画入书是传承,亦是创新。而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书法的永恒主题。林阳说,书法艺术终究是有标准的,所谓书法,“书”即书写,“法”是规矩,合乎一定艺术规律的书写方可为“书法”。一味地传承可能导致对创新动力的减弱,而抛开传承的“创新”则必然导致狂怪个性的张扬。
数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林阳的“以画入书”呈现一派新气象。评论家指出,“林阳的书法,不求奇崛,而从平和中见性情趣味”;“他很注重笔墨之美,行笔较慢,喜欢宿墨色彩的变化”;“他的作品强调构思和布白,这种笔墨之功是令这些作品妙趣横生的源泉所在。”
林阳出生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每天放学后要用小楷抄写一遍文言文《愚公移山》。有时,听到窗外伙伴们的嬉闹,小林阳心不在焉,为此挨过奶奶的戒尺。回忆往事,林阳笑着说:“奶奶最疼爱我,后天我才知道她打我,是让我坐得住,并不在意字写得如何。书法练的是什么?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
林阳认为,书法艺术上要有成就,必须有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支撑。他极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诸如哲学、美学、文学等等经典著作都值得一读,“好的书法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清、雅、淡、静之文人气息和风貌,无不来自于读书。古人看你的书法,不谈好坏,让你读书。古人讲,‘书本诗余’,他们将书法视为诗之后的余事,他们更关注诗。诗书画印,排在第一位的是诗。当然,这个‘诗’不局限于‘诗歌’,更是‘诗’中的思想和情感。”
林阳撰文指出:“中国画的意境、空灵、气韵,不是单纯的色彩、线条,它是画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同样,书法创作包含着书法家对其他艺术的理解,包括对诗、画、印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由文化入题,林阳谈到了中国的文化崛起与中国书法的国际化。“文化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石,它在传递正能量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文化走出去,比企业走出去更困难也更有意义。中国书法要得到世界认可,需要世界认可中国的传统文化。”(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
在林阳先生看来,从秦汉之古朴,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再到今天,以碑入字、以画入书等百花齐放,书法艺术愈发多元化,不亦快哉!
林阳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书、诗、文俱佳,更是以画入书的践行者。
林阳心中的以画入书,是以绘画的造型、构图元素重新对传统书法中的字体结构、谋篇布局等进行新的创作,简而言之,让绘画之神韵和书法艺术相融,字里行间洋溢画意。
以画入书自古有之,且不乏理论基础。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写道:“字画本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之法透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之法参以书而书无不神。”文征明、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都是以画入书的代表人物。
以画入书是传承,亦是创新。而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书法的永恒主题。林阳说,书法艺术终究是有标准的,所谓书法,“书”即书写,“法”是规矩,合乎一定艺术规律的书写方可为“书法”。一味地传承可能导致对创新动力的减弱,而抛开传承的“创新”则必然导致狂怪个性的张扬。
数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林阳的“以画入书”呈现一派新气象。评论家指出,“林阳的书法,不求奇崛,而从平和中见性情趣味”;“他很注重笔墨之美,行笔较慢,喜欢宿墨色彩的变化”;“他的作品强调构思和布白,这种笔墨之功是令这些作品妙趣横生的源泉所在。”
林阳出生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每天放学后要用小楷抄写一遍文言文《愚公移山》。有时,听到窗外伙伴们的嬉闹,小林阳心不在焉,为此挨过奶奶的戒尺。回忆往事,林阳笑着说:“奶奶最疼爱我,后天我才知道她打我,是让我坐得住,并不在意字写得如何。书法练的是什么?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
林阳认为,书法艺术上要有成就,必须有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支撑。他极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诸如哲学、美学、文学等等经典著作都值得一读,“好的书法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清、雅、淡、静之文人气息和风貌,无不来自于读书。古人看你的书法,不谈好坏,让你读书。古人讲,‘书本诗余’,他们将书法视为诗之后的余事,他们更关注诗。诗书画印,排在第一位的是诗。当然,这个‘诗’不局限于‘诗歌’,更是‘诗’中的思想和情感。”
林阳撰文指出:“中国画的意境、空灵、气韵,不是单纯的色彩、线条,它是画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同样,书法创作包含着书法家对其他艺术的理解,包括对诗、画、印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由文化入题,林阳谈到了中国的文化崛起与中国书法的国际化。“文化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石,它在传递正能量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文化走出去,比企业走出去更困难也更有意义。中国书法要得到世界认可,需要世界认可中国的传统文化。”(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