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机是制约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动机的种类繁多,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与英语学习者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
关键词:动机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25-02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的个人因素。Jakobovits(1970)曾根据一些心理学家在美国大中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指出,在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的学习者因素中,动机所占的比重为33%,才能33%,智力20%,其它14%。这些数据虽然不十分精确,但至少能反映出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相关的策略。
认知心理学重视学习者的内在需求,Edward Deci(1975)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Deci认为当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被激发时,就会产生内在动机。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的文化、风俗、媒介感兴趣,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相反,外在动机通常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一个人的内在动机。比如说,学生想得高分是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或是为了得到奖学金,或是为了得到一个好职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联系,内在动机与长远的成功有联系。因此,如何使学习者认识到学外语的重要性,并培养起他们学习外语的真正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动机是搞好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从以上对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如兴趣可以培养,条件可以改善,认识可以改变,外语学习的动机也是可塑的。近十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也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过研究。如吴一安、刘润清、Jeffery(1993)等人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文秋芳(2001)关于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的研究等。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宏观上探讨何种动机类型与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成绩联系更直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内在动机及其激励与培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探讨:(1)学生英语成绩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2)英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以促进英语教学。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共135人,他们都是理工科普通班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典型性。其中男94人,女41人,平均年龄为19.7岁。
1.2 研究工具
“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是笔者根据Mary Spratt,Gillian Humphreys(2002)等人在香港理工大学所用的调查表和Douglas Brown(1994)提出的Intrinsically Motivation Techniques:A Checklist修改而成,用中文问答。问卷由三部分组成:(1)个人简况(包括个人的高考英语成绩);(2)英语学习的动机;(3)学习策略及所认同的教学方法。除第一部分外其余都是选择题。数据收集时间为2002年11月,由学生在课堂上填写问卷,发出问卷135份,全部收回,其中有三名学生没看清要求选了多个答案,难以判断属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视为无效问卷。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问卷收回后由笔者人工统计数据,在判断学生动机所属时按以下标准:即学英语是出于对英语感兴趣,想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的属于内在动机;为了应付考试或由于英语是必修课而学英语的属于外在动机。由于笔者是这些学生的英语教师,对他们的英语水平比较了解,把学生几学期的英语成绩与调查结果相结合的情况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英语成绩总体上受内在动机影响。从课后学习英语时间、与高考英语成绩的比较这两项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既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联系,内在的动机与长远的成功有联系。笔者曾私下与一位成绩退步很快的学生交谈询问其原因,他说高中时一心想考上大学而英语较差,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进大学后压力没有了,成绩也随之下降了。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近2/3的学生的动机类型为外在动机。既然内在动机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励与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2.1 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目标
调查表明67%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长远目标,这直接导致学习者学习缺乏动力,学习过分依靠老师,缺少学习自主性(leaner autonomy)。而在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目标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英语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建立长远但却务实的目标。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会使他们产生紧张或焦虑的心理;而目标过于容易又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的兴趣、内驱力和信念。
2.2 及时准确地给与学生信息反馈
教师的反馈有促进动机的作用,表扬和批评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奖励、分数、表扬等正面强化手段比惩罚等负面强化手段对促进学习动机有效。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建立自信心,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味地表扬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为学生不仅仅渴望得到表扬与鼓励,还希望从老师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期改进。教育心理学将学习者的性格分为“外向型”(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两种性格。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往往积极主动,能获得更多的输入不足,以提高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内向型的学习者不善于和外界接触,常常羞于开口而练习的机会较少。对他们教师应更多地给与表扬与鼓励。 2.3 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意识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智力、动机、情感等个性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语习得。笔者曾作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要求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分组排英语剧作为期中考试,其中一班只能根据所学的一篇课文改写;二班同学则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剧目排演,结果却大相径庭。一班学生只把它作为考试而敷衍了事,演出效果很一般;二班学生则由于自主权较大,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而积极性极高,他们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各个渠道需找合适的剧本,排练、服装、道具都极其认真,演出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连一些平时上课不认真,极少发言的学生都有精彩演出。调查中89%的学生希望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能有一些选择权也充分证明教师应尽量使语言活动个性化。
2.4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传统的翻译法、听说法最大失误在于把学习者单纯地看成语言信息的接受者(receiver),认为通过大量的刺激与反应(sti muli&responses)可以成功地习得语言;却恰恰忽略了学习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情绪和情感需求。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自尊都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体验能激励进一步的成功;而屡次失败会逐渐损害学习者的自尊,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这一点也在我们的实验中得到了印证。成绩好的学生参加各项语言活动都十分踊跃,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更能激发积极性及内在动机,从而进一步地促进语言学习。
2.5 营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动力不仅来自生活或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来源于他们对所学课程本身的兴趣。也只有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课堂正是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必须改变,要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适时地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只有让学习者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实现价值理论体系中的“成就价值”(attain ment value)、“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和“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的统一。
3 结论
动机是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动态、可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动机。待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1] Clark,L.H&Starr,I.S.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Methods(third edition)[M].New York Macmill an Publishing Co.Inc,1976.
[2] Deci,Edward L.Intrinsic Motivation[M].Plenum Press,1975.
[3] Douglas Brown H.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4.
[4] Jakobovits,L.A.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s[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0.
[5] Mary Spratt,Gillian H.&Victoria C.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Which comes first[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2.
[6] 吴一安,刘润清,P.Jeffery,等.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7] 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关键词:动机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25-02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的个人因素。Jakobovits(1970)曾根据一些心理学家在美国大中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指出,在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的学习者因素中,动机所占的比重为33%,才能33%,智力20%,其它14%。这些数据虽然不十分精确,但至少能反映出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相关的策略。
认知心理学重视学习者的内在需求,Edward Deci(1975)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Deci认为当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被激发时,就会产生内在动机。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的文化、风俗、媒介感兴趣,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相反,外在动机通常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一个人的内在动机。比如说,学生想得高分是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或是为了得到奖学金,或是为了得到一个好职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联系,内在动机与长远的成功有联系。因此,如何使学习者认识到学外语的重要性,并培养起他们学习外语的真正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动机是搞好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从以上对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如兴趣可以培养,条件可以改善,认识可以改变,外语学习的动机也是可塑的。近十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也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过研究。如吴一安、刘润清、Jeffery(1993)等人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文秋芳(2001)关于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的研究等。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宏观上探讨何种动机类型与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成绩联系更直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内在动机及其激励与培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探讨:(1)学生英语成绩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2)英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以促进英语教学。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共135人,他们都是理工科普通班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典型性。其中男94人,女41人,平均年龄为19.7岁。
1.2 研究工具
“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是笔者根据Mary Spratt,Gillian Humphreys(2002)等人在香港理工大学所用的调查表和Douglas Brown(1994)提出的Intrinsically Motivation Techniques:A Checklist修改而成,用中文问答。问卷由三部分组成:(1)个人简况(包括个人的高考英语成绩);(2)英语学习的动机;(3)学习策略及所认同的教学方法。除第一部分外其余都是选择题。数据收集时间为2002年11月,由学生在课堂上填写问卷,发出问卷135份,全部收回,其中有三名学生没看清要求选了多个答案,难以判断属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视为无效问卷。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问卷收回后由笔者人工统计数据,在判断学生动机所属时按以下标准:即学英语是出于对英语感兴趣,想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的属于内在动机;为了应付考试或由于英语是必修课而学英语的属于外在动机。由于笔者是这些学生的英语教师,对他们的英语水平比较了解,把学生几学期的英语成绩与调查结果相结合的情况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英语成绩总体上受内在动机影响。从课后学习英语时间、与高考英语成绩的比较这两项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既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联系,内在的动机与长远的成功有联系。笔者曾私下与一位成绩退步很快的学生交谈询问其原因,他说高中时一心想考上大学而英语较差,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进大学后压力没有了,成绩也随之下降了。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近2/3的学生的动机类型为外在动机。既然内在动机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励与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2.1 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目标
调查表明67%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长远目标,这直接导致学习者学习缺乏动力,学习过分依靠老师,缺少学习自主性(leaner autonomy)。而在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目标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英语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建立长远但却务实的目标。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会使他们产生紧张或焦虑的心理;而目标过于容易又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的兴趣、内驱力和信念。
2.2 及时准确地给与学生信息反馈
教师的反馈有促进动机的作用,表扬和批评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奖励、分数、表扬等正面强化手段比惩罚等负面强化手段对促进学习动机有效。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建立自信心,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味地表扬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为学生不仅仅渴望得到表扬与鼓励,还希望从老师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期改进。教育心理学将学习者的性格分为“外向型”(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两种性格。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往往积极主动,能获得更多的输入不足,以提高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内向型的学习者不善于和外界接触,常常羞于开口而练习的机会较少。对他们教师应更多地给与表扬与鼓励。 2.3 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意识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智力、动机、情感等个性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语习得。笔者曾作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要求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分组排英语剧作为期中考试,其中一班只能根据所学的一篇课文改写;二班同学则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剧目排演,结果却大相径庭。一班学生只把它作为考试而敷衍了事,演出效果很一般;二班学生则由于自主权较大,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而积极性极高,他们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各个渠道需找合适的剧本,排练、服装、道具都极其认真,演出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连一些平时上课不认真,极少发言的学生都有精彩演出。调查中89%的学生希望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能有一些选择权也充分证明教师应尽量使语言活动个性化。
2.4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传统的翻译法、听说法最大失误在于把学习者单纯地看成语言信息的接受者(receiver),认为通过大量的刺激与反应(sti muli&responses)可以成功地习得语言;却恰恰忽略了学习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情绪和情感需求。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自尊都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体验能激励进一步的成功;而屡次失败会逐渐损害学习者的自尊,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这一点也在我们的实验中得到了印证。成绩好的学生参加各项语言活动都十分踊跃,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更能激发积极性及内在动机,从而进一步地促进语言学习。
2.5 营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动力不仅来自生活或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来源于他们对所学课程本身的兴趣。也只有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课堂正是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必须改变,要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适时地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只有让学习者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实现价值理论体系中的“成就价值”(attain ment value)、“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和“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的统一。
3 结论
动机是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动态、可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动机。待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1] Clark,L.H&Starr,I.S.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Methods(third edition)[M].New York Macmill an Publishing Co.Inc,1976.
[2] Deci,Edward L.Intrinsic Motivation[M].Plenum Press,1975.
[3] Douglas Brown H.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4.
[4] Jakobovits,L.A.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s[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0.
[5] Mary Spratt,Gillian H.&Victoria C.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Which comes first[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2.
[6] 吴一安,刘润清,P.Jeffery,等.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7] 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