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对幼儿“数的认知”按照幼儿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以下教育目标: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二是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三是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运用感官和运用数学的基本能力,增进对数学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那如何将《3~6岁儿童学习指南》倡导的理念体现到教学中去呢?
一、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游戏活动
1.兴趣是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宗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玩乐中他们无需拘束自己,尽情释放活泼好动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探索、模仿,获得对外界世界的一种全新认识。因此,以游戏为教学形式,符合幼儿的学习身心特点。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数形状描述事物,体会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比如,像什么,像冰棍;像什么,像鸭子嘎嘎;像什么,像小耳朵……
2.具体形象化是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核心
幼儿数学活动中具体形象化是认识和分辨事物之间的纽带。幼儿在认识空间概念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化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如通过两棵树比较、苹果比较比较认识可帮助幼儿建立高矮、大小的概念;通过动画视频小孩荡秋千、上下楼梯,可帮助幼儿形成对前后、上下、等有关空间的概念。
陈鹤琴认为,只有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习得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不会被遗忘。因此,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游戏材料能让数学具体形像化。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帮助幼儿发展对数学内在感知。
如在“认识圆柱体”的数学活动中,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正方体、长方体、梯形等。活动开始,我们带领幼儿进入“建筑材料市场”,引导幼儿利用“市场”提供的“建筑材料”开展“建筑比赛”,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不多久一座座“高楼”“庭院”便呈现眼前。然后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建筑,“我用长方体和梯形搭了……”,但每说到圆柱体他们都用“这个”或“那个”来代替,甚至还有孩子为它起了新名字“长圆形”。当圆柱体引发幼儿足够注意后,教师顺承提问:“今天建筑工地上新来的材料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通过把玩和观察让幼儿具象化的认知“圆柱体”,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3.生活是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源头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型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那么怎样让幼儿的数学学习“与自身有关”?答案是让数学教育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提倡数学“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数”,渗透于数学游戏活动,使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幼儿数学游戏活动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教具,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幼儿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配对、排序、分类等相关的感官练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比如,“听鼓声取小木条”“看蔬菜找小动物家”“看车票号找座位”等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感官的刺激中让孩子掌握“数”的具体和抽象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意义
1.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学习和思维有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游戏活动教育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皮亚杰认为,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实思考性和直觉判断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身体验达到知识的内化,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符合逻辑的推理。在处于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游戏活动能有效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
比如,在认知1~9的数学游戏活动中可以这样设计: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然后再将7个幼儿分为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但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提醒幼儿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
2.幼儿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学习最主要是主动,主动学习的源泉是兴趣。幼儿的兴趣是在带有浓厚的情景性和随意环境下产生的,枯燥的数学知识仅靠口头讲述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而游戏活动却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运用游戏进行数学活动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激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如“认识大小”活动设计,活动中“小狗” 以极大的兴趣随“狗妈妈” 玩飞碟,按“狗妈妈”发出的指令:“接大飞碟,踩小飞碟”,放飞自己手中的飞碟。在放飞中,幼儿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小狗们又在妈妈的带领下去选择大小骨头,比较大骨头小骨头,按要求将大骨头放到大飞碟,小骨头放到小飞碟,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游戏”与“数学”是双向融合、相辅相成,幼儿数学活动需要游戏融入,游戏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真实需要。只要把游戏渗透到抽象的数学活动中,一定会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并且身心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游戏活动
1.兴趣是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宗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玩乐中他们无需拘束自己,尽情释放活泼好动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探索、模仿,获得对外界世界的一种全新认识。因此,以游戏为教学形式,符合幼儿的学习身心特点。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数形状描述事物,体会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比如,像什么,像冰棍;像什么,像鸭子嘎嘎;像什么,像小耳朵……
2.具体形象化是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核心
幼儿数学活动中具体形象化是认识和分辨事物之间的纽带。幼儿在认识空间概念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化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如通过两棵树比较、苹果比较比较认识可帮助幼儿建立高矮、大小的概念;通过动画视频小孩荡秋千、上下楼梯,可帮助幼儿形成对前后、上下、等有关空间的概念。
陈鹤琴认为,只有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习得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不会被遗忘。因此,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游戏材料能让数学具体形像化。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帮助幼儿发展对数学内在感知。
如在“认识圆柱体”的数学活动中,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正方体、长方体、梯形等。活动开始,我们带领幼儿进入“建筑材料市场”,引导幼儿利用“市场”提供的“建筑材料”开展“建筑比赛”,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不多久一座座“高楼”“庭院”便呈现眼前。然后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建筑,“我用长方体和梯形搭了……”,但每说到圆柱体他们都用“这个”或“那个”来代替,甚至还有孩子为它起了新名字“长圆形”。当圆柱体引发幼儿足够注意后,教师顺承提问:“今天建筑工地上新来的材料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通过把玩和观察让幼儿具象化的认知“圆柱体”,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3.生活是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源头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型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那么怎样让幼儿的数学学习“与自身有关”?答案是让数学教育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提倡数学“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数”,渗透于数学游戏活动,使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幼儿数学游戏活动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教具,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幼儿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配对、排序、分类等相关的感官练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比如,“听鼓声取小木条”“看蔬菜找小动物家”“看车票号找座位”等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感官的刺激中让孩子掌握“数”的具体和抽象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意义
1.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学习和思维有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游戏活动教育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皮亚杰认为,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实思考性和直觉判断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身体验达到知识的内化,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符合逻辑的推理。在处于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游戏活动能有效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
比如,在认知1~9的数学游戏活动中可以这样设计: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然后再将7个幼儿分为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但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提醒幼儿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
2.幼儿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学习最主要是主动,主动学习的源泉是兴趣。幼儿的兴趣是在带有浓厚的情景性和随意环境下产生的,枯燥的数学知识仅靠口头讲述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而游戏活动却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运用游戏进行数学活动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激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如“认识大小”活动设计,活动中“小狗” 以极大的兴趣随“狗妈妈” 玩飞碟,按“狗妈妈”发出的指令:“接大飞碟,踩小飞碟”,放飞自己手中的飞碟。在放飞中,幼儿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小狗们又在妈妈的带领下去选择大小骨头,比较大骨头小骨头,按要求将大骨头放到大飞碟,小骨头放到小飞碟,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游戏”与“数学”是双向融合、相辅相成,幼儿数学活动需要游戏融入,游戏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真实需要。只要把游戏渗透到抽象的数学活动中,一定会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并且身心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