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city_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的重要性,通过筛选出较受关注的高校预算支出相关硬件和软件支出等作为研究内容和绩效评价研究对象指标;通过对比不同研究办法的优势和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在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数字化绩效评价系统设计要求的数学模型,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质量,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 绩效评价系统 完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77-04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高校的实施现状
  (一)高校财政支出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性
  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信息不透明,信息公开渠道相对而言较为狭窄,支出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对称,部门强调相关信息的保密性,而忽视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将导致支出的不可控以及滋生腐败。
  (二)未构建科学、规范、统一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预算指标各省区有统一口径,但是,各高校目前支出预算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尤其是实行财政统一支付零余额账户结算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根据预算法单位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必须收支平衡。因此各单位上报的年度预算是一套,校内实际收支预算又是另外一套,校内实际支出预算往往大于上报预算。此外,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结合得不够紧密,财政支出超预算现象比较普遍。
  (三)支出评价指标的内容不够完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不能涵盖支出项目的内容。有的指标过于笼统,没有做到精细化的程度,缺乏针对性,不能正确反映项目考核情况,不利于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提高,也不能真正发挥支出管理的作用。
  (四)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没有做到常态化
  首先是领导不够重视,很多高校没有把支出评价系统作为管理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是年末用来应付上级机关要求。其次,是资金不落实,支出绩效评价系统首先要整合资源,信息化的实现也需要投入资金。再次,是没有设置专岗进行专人管理,系统维护需要专人管理,需要及时提交数据、更新数据、分析研究数据,分析支出的结果带来的影响,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方法
  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就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系统性地、综合地观察研究对象。即立足于整体,把整体作为确定目标的出发点,统筹大局,以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只有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才可能得出相对科学而体系化的结论。
  (一)建立科学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支出评价系统都由各个相互独立的系统组成。而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多为MS SQL SERVER,因此考虑到数据库兼容性以及易用性,最优方案是采用SQL SERVER 2005+ASP开发环境,在已构建好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开发数字化绩效评价系统,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根据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构建的数学模型。
  3.利用整合后的各管理系统数据,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4.利用ASP设计数字化绩效评价系统。
  5.利用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检验该系统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二)创新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
  先进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支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支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目前财政绩效评价研究办法多种多样,比如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各有优势各有侧重。AHP层次分析法有效应用并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既满足了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复杂性和全面性要求,又满足了以科学、客观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要求。在构建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 AHP 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真实反应评价主体实际,得出有效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下面简述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过程:
  1.建立评价对象的递阶层次结构。
  2.建立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建立多个比较判断矩阵。
  3.计算向量值和判断最大矩阵特征值。先将矩阵的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计算,再求矩阵各行合计数的平均值和权向量值,就可以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
  4.检验各矩阵的相容性,以证明权重的可接受性。对于成对比较矩阵而言,一致性比率CR等于CI除以RI。在本评价系统中,我们认为CR愈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好。当CR小于0.1时,我们就认为矩阵具备比较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结构,重新进行比较。
  5.将计算出的各层指标的权重值与上一层相对应的指标逐项相乘统计,就可计算出各具体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课题组准备邀请10位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于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所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合理性。
  运用上述方法,先构建评价系统指标体系,构建一个基于AHP研究方法的数学模型,再计算出相对比较客观和有效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代入经采集整合处理过的原始数据(例如:从设备仪器管理系统采集的设备数量型号等数据;从教务管理系统采集的在校生人数、教室排课情况、四六级通过率等数据;从人事管理系统采集的教师进修培训、职称学历变化等数据;从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中采集的教师科研论文课题项目等数据),经计算即可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最终得出绩效评价结果。
  三、研究成果   (一)根据国内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较简单,主要针对本评价系统研发和调试使用。
  图1
  (二)采用 AHP 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是本系统所研究的评价系统能否真实反映评价主体实际,得出有效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
  1.建立评价对象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2)。
  2.建立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如表1、表2、表3所示,建立多个比较判断矩阵。
  3.计算权向量值和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三)利用已经建立好的数学模型,通过ASP开发语言,设计研发本系统
  1.设计系统界面(见图3、图4、图5、图6)
  图3
  图5
  图6
  2.按照已构建好的数学模型编写程序。其中,该系统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是如何通过网页来实现AHP研究方法下的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计算和统计。重要语句如下:
  四、结论和建议
  加快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目前国内高校仍在诸多方面需要完善。应该说,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给高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也使高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积极构建和完善一套符合高校实际、具有高校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应用指标体系对日常支出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加快高校改革和发展,对倡导节约型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做出成效,同时资金的投入多少也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持续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预算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科学化管理和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资源、实现节约能源、节约人力物力的目的。
  (二)建立支出绩效信息系统
  高校目前校内信息系统各自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方面各业务部门强调各自数据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现,信息资源共享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又存在信息平台重复建设的问题,既浪费信息资源又浪费资金。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大数据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平台是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同时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支出绩效评价瓶颈,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财务预算支出一体化
  严格遵照财务管理的要求,整体上依照“核心系统+专业类系统”的设计思路,核心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业务全、过程全、结果全 ,专业类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专业管理,提升各职能部门内部的细化管理水平,业务系统和核心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实现财务预算支出一体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管理。实现以项目为主线的信息反馈源,同时系统固化关键支出业务控制点,例如,项目实施没有经过“三重一大”、没有经过相关程序立项,就无法进行后续的支出项目付款事宜。将高校项目投资风险控制通过系统落实于预算控制过程,从而达到回避和降低风险的目的,同时也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
  (四)资源配置与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协同
  整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细化经营目标,逐步落实目标驱动项目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年度计划过程紧密协同,实现过程管控由事后转变为事前控制。即建设全面预算支出管理体系:构建“战略规划”“目标分解”“过程编制”“预算控制”“分析考核”“滚动预测”全过程预算管理。建立基于学校建设发展计划的资源配置方案:管理系统(MSS)已实现全校一级架构、集中部署,构建一级平台,为逐步实现学校内部云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也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科学化推进和管理决策提供高效领先的技术支撑。
  (五)建立实施支出绩效系统的考评奖惩制度
  长效机制的建立是财政支出预算科学化的有力保证,好的系统和好的评价方法要靠好的制度来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是各支出项管理措施和办法的具体实施者,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支出管理工作之中,执行好既定的规章制度。
  【作者简介】李建林(1958-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总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投融资,财务与会计类理论与实务。彭 仲(1977- ),男,河南漯河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楼宇智能化教学团队在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双方产学研合作平台运行机制下取得的初步成效,提出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产学研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未来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建设的发展,需要学校重视、政府参与,利用微网平台加强校企长期密切合作,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教学团队 服务社会能力 产学研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高职新生的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随机抽取某高职学校60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问卷进行团体施测;结果显示高职新生的心理弹性存在性别差异,可通过增强高职新生的心理弹性,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新生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
期刊
【摘 要】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从专业建设背景、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内容等方面对广西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72-03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发展、北部湾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泛珠江三角区的经济发展,广西
期刊
【摘 要】目前广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存在弊端,需要革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追求实效性和节省人力资源为目标的“4+2”运行模式,集校领导重视到位,部门权责分明、协作配合,以专业保障质量、依托学工管理系统运行的人力资源保障等特点,更便利于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教学质量。提高专业教师、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素质,是新模式的技术保证。构建完善的三级网络,有效
期刊
【摘 要】以广西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发展空间”、“云教室网络管理平台”、“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无线校园网”、“远程教育资源库”,以及在线教学管理系统、模拟实验室管理系统,构建具有创新体系的开放大学网络学习平台,进一步加强广西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信息交流,搭建一体化、智能化的终身教育网络信息平台,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
期刊
【摘 要】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调查分析“90后”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语文 语文素养 调查与分析 “90后”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16-03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
期刊
【摘 要】药物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药物分析实验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 岗位技能 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60-02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药物分
期刊
【摘 要】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业务指导、强化自身建设、掌握材料存档要求、重视档案利用等方面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测试档案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普通话水平测试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91-03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就业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
期刊
【摘 要】分析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以“组合体绘制”为例加以具体阐述,并提出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项目设置。  【关键词】高职 机械制图 课程教学 角色扮演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51-02  目前,高职机电专业的学生大多认为机械制图课程较难学,大部分人也不清楚学完后能运用在什么方面,
期刊
【摘 要】在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要想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专业群产教融合特色建设。以梧州学院为例,深入开展现代职业教育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群产教融合特色建设理论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型 专业群 产教融合 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86-03  一、职业教育转型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