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大气候,从不同的方向以多种形式渗透到各个家庭之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这个课堂的执教者。
关键词:家庭;孩子;钱
许多家长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本身对金钱就有许多不正确地认识,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也就有意或无意的错误引导,这样,家庭教育的导向一开始就不端正,因而,家庭教育也就难免进入一个引人深思的误区。
一、用钱补爱让人酸心
人的需求分精神和物质两大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一切精神上的要求应该由学校和老师给予满足,自己只提供物质上的保证,在孩子的学习条件上不惜一切代价的投入,还时不时的以多种渠道给孩子零花钱,似乎给孩子的零花钱越多就表示给孩子的爱就越深。特别是一些忙于企业、商业、个体经营的家长,平时无暇照顾孩子,便以金钱来补偿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穿什么就买什么,有时孩子想不到的,家长也挖苦心思的给,好象这样才能平慰自己。他们这样的举动细想想也是一举多得,既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又能向社会、向世人展示自己能力。有一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几年的商战,很快就挤身于大款的行列。可夫妻俩平时忙于商战,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只好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孩子已经上了四年级,父母未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可孩子的老师每年“六一”都要受到一份精美的、贵重的礼品,但却从没见过他们的面,尽管老师在校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他,但面对溺爱孙儿过度的姥姥却无可奈何,看到孩子上课常走神、作业常不做、常说谎、常无故缺课、经常抱着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她显得很着急。此类的例子很多,往往家长给钱的目的和孩子用钱的动机不同轨,有的孩子花钱雇人写作业,做值日,背书包,有的孩子花钱请客,打游戏……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付出的那么多?而得到的却那么少?甚至一无所获?其实,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也是血肉之躯,他们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单一,他们的心是那样的娇嫩、脆弱,还有什么比父母的关心、呵护更重要?还有什么比血缘、亲情的需要更强烈?金钱根本买不来亲情。
二、金钱鼓励让人痛心
许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以金钱奖励的形式来刺激。比如:“你这次考试得双百,妈给你50元。”“这回你考班上第一,爸给你100元,再买一套名牌衣服。”“这回你再考不好,以后就没有零花钱!”面对父母的声声警示,孩子们便为了钱而学习,为了钱而考试。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开展,“合作”学习法很快被孩子们适应,并在实际中学会了应用。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上网”,考试时进行合作答题,一张考卷发下来,几个哥们分工明确,包题到人,然后利用纸条进行“合作”。这样等考卷一出来,你好,我好,大家好,家长也满意了,很自然“奖金”也就兑现了。当家长沉浸在孩子的高分和各种奖牌的喜悦之中时,孩子们也拿着自己的“辛苦费”潇洒在各种娱乐场所。当荣誉和金钱相联系,让虚荣心和投机取巧为伍则后患无穷。其不知,钱已把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悄悄的淡化。
三、钱袋太松让人伤心
时下,我们的一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平时很粗心,身上装的、抽屉里放的钱自己根本心中无数。买菜、买东西找的零钱东一扔,西一撇,搞的家里到处是钱。当孩子有了货币交换意识之后,社会各方消费也在想法诱惑孩子。于是,幼小的孩子们便把无知的小手伸向父母的钱袋,今天五角、明天一元,时间长了,胆子也就大了。有的一次性竟偷方父母几千元!等学校发现孩子的劣习,请来我们的家长,我们家长还很吃惊,什么时候拿的?咋拿的?咋会这么多?其不知,这些钱就是孩子从父母的口袋,家里的抽屉里拿的。有了老师的告诫,父母的钱袋系上了扣子,抽屉上了锁子。可花钱已成习惯的孩子却无法忍受没钱的煎熬,他们便挖苦心思用橡皮泥趁父母熟睡时烙钥匙印,自己出去配一把。实在无法就偷东西换钱,以大欺小,抢小同学的早餐钱……他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可我们的父母全然不觉,其不知正是由于自己的钱袋太松,才让孩子积成恶习,这能不叫人伤心?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作为人父人母,要爱子有道,教子有方,别让自己的辛苦钱困住了孩子的手脚,金钱固然可以买来一切,但买不来亲情,买不来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家长应静下心来冷处理这份困扰:首先,走进孩子的世界,感知孩子的内心,多了解孩子,多关心孩子,細观查其言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其二,多和学校的老师交流、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平时的表现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家校联手,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其三,家长还要多思考,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和孩子的关系,进行换位思考,好让孩子跟上社会的脉搏正确的跳跃。最后,家长自己一定要多学习,多“充电”,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思想,言传身教,处处做孩子的楷模,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家庭土壤,滋养他们健康成长。
如今,压在家长心中最沉重的话题就是教育孩子。因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一个家庭失败得起。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正视现实,走出误区,做好孩子人生的向导,好好的陪他们走一程。
参考文献
[1] 兆根.金钱 不得不和孩子谈的话题[J].江苏卫生保健,2017(08):38.
关键词:家庭;孩子;钱
许多家长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本身对金钱就有许多不正确地认识,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也就有意或无意的错误引导,这样,家庭教育的导向一开始就不端正,因而,家庭教育也就难免进入一个引人深思的误区。
一、用钱补爱让人酸心
人的需求分精神和物质两大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一切精神上的要求应该由学校和老师给予满足,自己只提供物质上的保证,在孩子的学习条件上不惜一切代价的投入,还时不时的以多种渠道给孩子零花钱,似乎给孩子的零花钱越多就表示给孩子的爱就越深。特别是一些忙于企业、商业、个体经营的家长,平时无暇照顾孩子,便以金钱来补偿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穿什么就买什么,有时孩子想不到的,家长也挖苦心思的给,好象这样才能平慰自己。他们这样的举动细想想也是一举多得,既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又能向社会、向世人展示自己能力。有一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几年的商战,很快就挤身于大款的行列。可夫妻俩平时忙于商战,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只好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孩子已经上了四年级,父母未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可孩子的老师每年“六一”都要受到一份精美的、贵重的礼品,但却从没见过他们的面,尽管老师在校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他,但面对溺爱孙儿过度的姥姥却无可奈何,看到孩子上课常走神、作业常不做、常说谎、常无故缺课、经常抱着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她显得很着急。此类的例子很多,往往家长给钱的目的和孩子用钱的动机不同轨,有的孩子花钱雇人写作业,做值日,背书包,有的孩子花钱请客,打游戏……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付出的那么多?而得到的却那么少?甚至一无所获?其实,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也是血肉之躯,他们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单一,他们的心是那样的娇嫩、脆弱,还有什么比父母的关心、呵护更重要?还有什么比血缘、亲情的需要更强烈?金钱根本买不来亲情。
二、金钱鼓励让人痛心
许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以金钱奖励的形式来刺激。比如:“你这次考试得双百,妈给你50元。”“这回你考班上第一,爸给你100元,再买一套名牌衣服。”“这回你再考不好,以后就没有零花钱!”面对父母的声声警示,孩子们便为了钱而学习,为了钱而考试。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开展,“合作”学习法很快被孩子们适应,并在实际中学会了应用。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上网”,考试时进行合作答题,一张考卷发下来,几个哥们分工明确,包题到人,然后利用纸条进行“合作”。这样等考卷一出来,你好,我好,大家好,家长也满意了,很自然“奖金”也就兑现了。当家长沉浸在孩子的高分和各种奖牌的喜悦之中时,孩子们也拿着自己的“辛苦费”潇洒在各种娱乐场所。当荣誉和金钱相联系,让虚荣心和投机取巧为伍则后患无穷。其不知,钱已把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悄悄的淡化。
三、钱袋太松让人伤心
时下,我们的一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平时很粗心,身上装的、抽屉里放的钱自己根本心中无数。买菜、买东西找的零钱东一扔,西一撇,搞的家里到处是钱。当孩子有了货币交换意识之后,社会各方消费也在想法诱惑孩子。于是,幼小的孩子们便把无知的小手伸向父母的钱袋,今天五角、明天一元,时间长了,胆子也就大了。有的一次性竟偷方父母几千元!等学校发现孩子的劣习,请来我们的家长,我们家长还很吃惊,什么时候拿的?咋拿的?咋会这么多?其不知,这些钱就是孩子从父母的口袋,家里的抽屉里拿的。有了老师的告诫,父母的钱袋系上了扣子,抽屉上了锁子。可花钱已成习惯的孩子却无法忍受没钱的煎熬,他们便挖苦心思用橡皮泥趁父母熟睡时烙钥匙印,自己出去配一把。实在无法就偷东西换钱,以大欺小,抢小同学的早餐钱……他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可我们的父母全然不觉,其不知正是由于自己的钱袋太松,才让孩子积成恶习,这能不叫人伤心?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作为人父人母,要爱子有道,教子有方,别让自己的辛苦钱困住了孩子的手脚,金钱固然可以买来一切,但买不来亲情,买不来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家长应静下心来冷处理这份困扰:首先,走进孩子的世界,感知孩子的内心,多了解孩子,多关心孩子,細观查其言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其二,多和学校的老师交流、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平时的表现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家校联手,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其三,家长还要多思考,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和孩子的关系,进行换位思考,好让孩子跟上社会的脉搏正确的跳跃。最后,家长自己一定要多学习,多“充电”,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思想,言传身教,处处做孩子的楷模,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家庭土壤,滋养他们健康成长。
如今,压在家长心中最沉重的话题就是教育孩子。因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一个家庭失败得起。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正视现实,走出误区,做好孩子人生的向导,好好的陪他们走一程。
参考文献
[1] 兆根.金钱 不得不和孩子谈的话题[J].江苏卫生保健,2017(08):38.